古建筑是需要经常修缮的,只有通过不断的修缮、保养,才能使木构建筑延年益寿。修缮是传统建筑修建工作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传统技术。
大 木 构 架 修 缮 方 法
一、临时抢险加固
当建筑物发生构架歪闪、构件断裂及局部坍塌等经勘察鉴定确认危险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抢险加固措施,防止这种情况进一步加重而对建筑物造成更大的损伤,待详细维修方案确定后再进行维修施工。
二、落架大修
落架大修是建筑物的大木构架发生了较大的歪闪情况,同时构件残损严重,通过其他手段无法进行修复,必须更换且数量较多时采取的维修方法。
三、大木归安
大木归安是建筑物的大木构架只发生构件拔榫,无需更换且无较大歪闪的情况时采取的维修方法。这种方法不用拆除大木构件,只是将拔榫的构件归回原位并进行五金件加固,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维修方法。
四、打牮拨正
当建筑物的大木构架发生较严重的歪闪、下沉情况但大木构件基本完好,所需更换的构件不多时,维修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打牮拨正。打牮拨正是利用牮杆将下沉的构件支顶抬平,使用戗杆、钢丝绳等将歪闪倾斜的构件拨正归直。因构件下沉、歪闪现象通常是同时连带发生的,所以这项工作统称为打牮拨正。
五、构件更换
当构件残损严重,经修补加固也不足以保证构架的整体安全时应该对残损构件进行更换。更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屋面挑顶大修,构件在大木不落架的情况下进行更换;另一种就是木构架整体完好,屋面也不需要挑顶,只是个别构件残损时对这个构件进行更换而并不影响到其他构件及整体构架,从字面上准确地说这种做法应称为抽换,这种抽换也被古人冠以“偷梁换柱”的形象名称传续至今。
(一)挑顶不落架更换
更换残损构件首先需要将相邻连接构件拆除或采取顶升等措施能够使构件榫卯分离、构件摘除后方能对该构件进行拆除、更换。
1、柱类
工序:场地清理→工具、用材准备→架子支搭→构件测绘、编号→防护→支顶加固→拆除→新构件制作→安装→架子拆除。
梁、枋构件更换的工序、支顶做法等与柱子更换的工序、支顶做法等大同小异,此处不再赘述,仅列举更换实例供读者参考。
当建筑物整体构架完好屋面也不需要挑顶只是柱子需要更换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仅对柱子进行抽换,不动其他梁、枋等构件,这种做法被古人称为 “偷梁换柱” 并传续至今。其实,单从“换柱”角度说“偷梁换柱”远不如“托梁换柱”描述得准确,它就是把柱子承托连接的梁、枋构件托起、架空,在不扰动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对糟朽坏损的柱子进行抽换。通常情况下抽换的方法有两种。
古人的“偷梁换柱”除去以上“换柱”的指向外,还有一个“偷梁”的功能指向,它也是在建筑物整体构架完好屋面也不需要挑顶情况下,仅对残损的梁、枋进行抽换而不动柱子等其他构件的一种常见的修缮做法。按正常工序应该自下而上先安角梁再安由戗,但由于只更换了角梁而由戗保留,为避免拆除由戗伤及由戗榫卯,也为了减少用工,所以就将由戗原位架空,待新换角梁入位安装后再行归位,这是一种省工实用的好方法。
柱根墩接
柱根墩接是针对柱子的一个维修项目。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中,地下的潮气通过灰土、磉墩、柱顶直接侵入木柱内部,由于木柱内部不易做防潮处理,而木材断面的吸水率又极高;再由于露明柱表面都做出了地仗油漆,使潮气聚集在木柱内部无法散出,而不做油漆处理的墙内柱周围都是潮湿的墙体,潮气不断向柱内侵蚀,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木柱特别是柱根部分的糟朽。
剔补包镶
探查糟朽深度→工具准备→用材准备→作业 。
糟朽剔补
由于梁、枋构件大部分暴露在外,所以糟朽的概率远小于柱子,只是封砌在墙内或与墙接触的部位受到潮气侵袭容易产生糟朽,再就是房屋漏雨造成的局部糟朽、虫害蛀蚀造成的糟朽以及选料不当造成的糟朽。相对劈裂,糟朽对构件的伤害更大,除了糟朽会使构件的截面积减少影响承重外,导致糟朽的腐朽菌还会继续侵入构件内部,对构件造成更大的伤害。
斗 栱 修 缮
整体修配
第一种: 拆除下来的斗栱需要倒运至加工厂或实地指定现场,整修补配后整攒进行“草架摆验”,无误后再运至施工现场架子上,拆散重装。这种方法增加了拆安和倒运的次数,但可以在整修斗栱的同时整修木结构下架,交叉作业,缩短工期。
第二种: 如果结构木柱、枋等下架构件无需拆卸,也可直接将拆卸下来的斗栱分攒摆放在施工架子上实地整修补配,在大木下架(下层柱、枋)立架定位调平后分层组装。这种方法减少了倒运和拆卸的次数,但由于是在施工架子上进行整修操作,会有一些不便,降低工作效率。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工期要求酌定。
坏损剔补
装 修 维 修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项目案例
返回版块1967 条内容 · 74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