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项目案例 \ 绿色发展 智能建造 蹚出城市更新的“青岛路径”

绿色发展 智能建造 蹚出城市更新的“青岛路径”

发布于:2023-05-24 09:27:24 来自:装配式建筑/项目案例 [复制转发]
“七张村,八下庄,离流落落韩哥庄。”早年间,这句老一辈崂山人耳熟能详的谚语,记录的便是这条蜿蜒的张村河所哺育的两岸众多村落。时光流转,随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展,作为青岛“最大城中村”的张村河片区内的老村落也迎来蝶变新生,“几年后,这里会大变样!” 曾在张村河附近居住的老市民们都充满期待。

当下在青岛如火如荼开展着的,不仅是旧城旧村改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市政设施建设、停车设施建设……这些领域无不在全力以赴,重塑城市品质和面貌。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和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青岛市在推进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国家级试点优势,将“绿色发展”和“智能建造”等理念贯穿其中,系统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共建共享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发力智能建造,城市更新跑出“青岛速度”

重点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城市更新建设的重要抓手。去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大力推进市政道路“15515+N”工程,全力破除“中梗阻”,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青岛的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增强,城市路网越织越密。

经过去年的攻坚,唐河路-安顺路、杭鞍高架路二期、辽阳路快速路、株洲路工程主线如期通车,为主城区增加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海尔路—银川路立交主桥仅用5个月建成通车;南京路拓宽改造、劲松五路打通等当年开工当年通车……

今年青岛仍保持“满格”干劲儿:年初重庆路快速路仅开工39天,全线首根墩柱成功浇筑,抢进度、保质量;胶州湾第二隧道海域段施工已进入海平面以下100多米,隧道南北两条主线累计掘进2094米;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启动沥青摊铺,向着8月份正式通车发起“最后冲刺”……

工程犹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的背后,不仅仅意味着钢筋水泥的增加,更离不开BIM、装配式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的应用。2022年11月,住建部将24个城市列为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青岛位列其中,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助力城市更新建设跑出“青岛速度”。

“这里正在加紧生产的就是重庆路快速路的箱梁构件。”近日,记者在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城铁智能建造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看到了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敞亮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或高或低的轰鸣声和切割声,8条智能化流水生产线开足马力,钢筋笼绑扎、混凝土浇筑、蒸汽养护……每完成一道工序后,移动台车便会载着逐渐成型的箱梁,顺着轨道移动到下一个工区,一批批“重量级产品”相继完成。

随着智能建造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筑产业的智能化工厂便应运而生。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的高架桥,重庆路快速路的上部结构绝大部分便是在精益管理的“工厂”采用预制装配式方式生产。这样的积极探索,无疑加速了建筑业向着现代化转型的步伐。

在不少工程建造过程中,还离不开“黑科技”的助力——

比如,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钢箱梁吊装阶段,项目部采用北斗系统对每片梁进行精准定位,钢结构吊装效率提升40%以上,此外还使用3D智能监测取代人工放线摊铺沥青,全面提升道路平整度。

再比如,去年年底全线通车的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率先采用“互联网+智慧建造”技术,并综合互联网、物联网、BIM与GIS等技术,搭建智慧工程管理的“工程在线”云平台。如此一来,面对工程建设的千头万绪,管理人员仅用一台手机或电脑,便可全局掌握工程建设信息。

通过这些智能建造手段的加持,势必也会整体提升建筑业发展和工程建造智慧化水平。

加快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青岛模式”

绿色是发展的大势所趋。2021年青岛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城市,目前已打造出了一套绿色金融、绿色建造、绿色生活、绿色生态“四位一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青岛模式”。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绿色转型是一项涉及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如今我们可喜地发现,在青岛城市“进化”的过程中,绿色低碳已融入城市更新建设之中——

在工程设计环节,使用仿石混凝土路缘石替代天然石材,进而实现多个工程天然石材“零使用”;在建设施工环节,创新使用绿色“天幕”等技术手段,结合自动喷淋系统,可真正实现立体防尘、降噪及遮阳功能。

不仅如此,还有越来越多的市政项目和地铁车站采用“搭积木”的装配式方式建造,也有越来越多的包括历史城区保护在内的城市更新建设项目,融入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理念同步推进……

在“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重塑也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随着青岛城市规模的扩大,最近几年,青岛的建筑垃圾产生量每年都在3900万吨左右,而经过专业化产业园区的加工,建筑垃圾便能“变废为宝”,被加工为各类建筑材料,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据统计,青岛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保持70%以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建筑业减碳的重要一环。

这不仅是一笔“经济效益账”,更是沉甸甸的“社会效益账”。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从2013年至今,青岛已累计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约2.37亿吨,节约土地23734亩,减少对周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约71202亩,实现产值约232亿元。

眼下,“绿色低碳”也正逐渐融入百姓生活。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去年市民王涛所在的市北区瑞祥家园内,十栋老楼完成了外墙保温工程,“改造后室内温度提升了3-5℃,让我们小区居民在这个冬天里感到舒心和温暖。”说起小区的变化,王涛赞不绝口。

据了解,青岛已连续第8年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纳入市办实事。试点期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市累计已完成改造工程4100余万平方米,每年节省标煤21万吨,惠及居民51万户。另外,建成绿色建筑1.2亿平方米、绿色建材应用工程179万平方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关注“每扇门背后的幸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岛的城市更新还始终关注“每扇门背后的幸福”。

让郑海成一家十分欣喜的是,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现如今全家人的生活品质实现了“原地升级”。借助城中村改造,如今胶州市东西营村大变模样,24栋新楼典雅大气,绿化景观错落有致,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备完善,这里已然从“村”转变为“城”,包括郑海成一家在内的868户村民也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据了解,青岛市城中村共210个、约11.01万户。按照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部署,2022—2024年,青岛市计划启动改造69个、约4.4万户。其中,2022年已启动35个、约1.73万户;2023年计划启动19个、约1.43万户,目前已启动6个、约0.4万户;2024年计划启动15个、约1.23万户。剩余141个、约6.62万户将结合城市发展稳步实施改造。

今年,青岛老旧小区和老旧街区改造工作的进展也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市计划实施改造的473个城镇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13个老旧街区改造示范项目也已全面开工。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因此在改造过程中,要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提升居民的参与感,真正把老旧小区改造“改进”群众心坎里。

前不久,位于燕儿岛路与宁夏路交界处的微笑公园整装一新,收获了金门路街道居民的“点赞”。据市南区金门路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改造过程中,街道和社区设置调查问卷,向市民征询改造意见,针对居民反映最多的“停车难”问题,结合老旧街区改造,计划在三明路以东、辛家庄三小区内建设一处地下立体停车场。此外,还将同步提升周边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实现环境品质“微更新”。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项目案例

返回版块

1967 条内容 · 7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模块化建筑与装配式内装为园区办公提供快捷环保高效的建造解决方案

广州万溪房地产是万科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为城市更新及地产项目开发,拥有广州核心城区逾200万方待开发土储。 本次与旭品智宅合作的是一个园区办公空间建造项目。该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彩凤路,坐落在广州市老城区,有着历史文脉的老城,依水建立的生态之地。 荔湾区不仅是广州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核心区,也同时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荔湾将与港澳共建国家级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发展实验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