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之大,且过去十年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极快,产业结构经历过多次调整,由此带来不同规模与业务模式的企业遍地开花。我们看到, 有着两个或者更多组织层级的建筑企业,在 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总部或者母公司的功能定位也是不同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企业仅有一个项目时,企业就约等于项目部,企业的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一个项目上;当企业的项目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每个项目都向企业要资源,这时候就催生了总部,总部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协调者的角色。从总部功能定位的演变上,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思路。
对于企业总部的研究,笔者认为核心点在于:总部如何创造价值?总部应该承担怎样的功能定位才能创造价值?总部应该选择和适应怎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大型建筑央企,作为中国建筑业的重要参与者,一般都有着庞大的组织机构,大型央企一般都有几个区域总部、几个事业部,以及众多的子公司。本文主要研究 大型建筑央企的总部如何进行功能定位,以及大型建筑央企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希望为建筑企业管理型总部提供些许参考。
功能定位,是在全盘考虑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生产力规律以及各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分配与再分配,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管理机制。
大型建筑央企的总部一般不面向客户,一般不需要对下属公司的利润负责,但是会增加成本的管理层级。 总部通常有制定战略、分配资源和管控业务活动的职能。 因此,尽管总部不直接产生利润,但是 要创造价值,笔者认为关键要靠合理的功能定位。
建筑央企总部一般采用 战略控制型的管理模式,既进行战略的规划与部署,又对下属企业进行财务方面的管控。 在战略规划方面,围绕事关集团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提出企业愿景,制定企业中长期战略,确定战略目标、编制企业发展规划。在财务与投融资方面,规范下属企业投融资行为,尤其防范投融资风险,对资本预算严格管理,加强企业内外资金筹集,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投融资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通过战略控制型的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总部在战略计划与落实上全面周全考虑各业务单位,并且又能充分尊重下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对总部与下属企业的权责进行了合理的划分, 能够 实现集权有度、分权有效的效果。
例如,某央企提出的 “六个中心” 的总部功能定位,分别是战略管控中心、价值服务中心、资源配置中心、投融资决策中心、绩效评价中心、风险控制中心。这 “六个中心” 又分别属于 “三个管理” ,分别是业务管理、要素管理、考核与监督。
▌2. 要素管理是总部对企业的关键生产要素进行识别、配置、创新的过程
要素主要包括资金、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信息、市场等方面。 一是总部要坚持资源配置中心的定位。 在资金方面,坚持财务资产和资金集中管理,重点关注下属企业资产的安全性、资金运营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在人力资源方面,坚持对人才的培养和配置,重视各序列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制定人才发展规划,重点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配置;在材料与机械设备方面,重点关注大宗材料物资、机械设备的集中采购,机械设备的统一管理。 二是要坚持投融资决策中心的定位。 总部要在集团层面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投融资决策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加强对投资、并购、资金集中等高风险领域的管控。
▌3. 考核与监督是总部对下属企业生产经营管控与激励的有效抓手
一是总部要坚持绩效评价中心的定位。 总部要建立起更市场化、差异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各层级绩效考核办法,使得考核指标与企业发展步伐一致,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对下属企业决策的引导作用。 二是要坚持风险管控中心的定位。 总部要建立起集团整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分析下属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的潜在的风险点,并制定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处置方案。与此同时,总部要加强日常风险评估的工作,把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业务,尤其是关键业务中。
总部选择怎样的管理模式?
大型建筑央企,由于其业务的多元化,一般会选择 多事业部型的组织结构 ,即按照业务种类划分,典型的如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房地产开发业务业务、投资业务等。
通过多事业部型的组织结构,总部可以实现对公司各个业务的指导和控制,并且可以通过资源共享、能力转移,有效地管理相关业务。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65.79 万条内容 · 157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