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设计 \ 芍陂:中国现存最早的陂塘型灌溉工程

芍陂:中国现存最早的陂塘型灌溉工程

发布于:2023-05-23 11:30:23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芍陂字碑

此碑立于1986年5月,位 于芍陂北堤东段,由安徽省考古协会理事、书法家司徒越书写。

     


在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有一座灌溉工程,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比都江堰和郑国渠都还要早300多年,至今仍在持续发挥作用。这座存在了2600余年的水利工程就是芍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陂塘型灌溉工程。


1973年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到芍陂考察      


1973年,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亲临芍陂考察,惊叹为“天下第一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这座“天下第一塘”吧!

     


     

一、芍陂到底该怎么读?

“芍陂”两字很多人会误读成sháo pí,实际上正确的发音应该是què bēi。“芍陂”之名在传世文献中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中,有一句话记载:“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颜师古注曰:“芍音鹊”。陂,有三个读音,可读bēi、pō、pí,但在做蓄水的池塘、水塘之意时,读bēi。因古代芍陂西北角有个白芍亭,陂水围绕着白芍亭积而为湖,因此取名“芍陂”。隋代开皇三年,安丰县移到芍陂旁边(现在位于安丰塘西侧北端,为安丰塘镇政府所在地),因为县名有“安定丰收”的吉祥之意,越来越多的人又称芍陂为“安丰塘”。


     

二、芍陂是谁创建的?

芍陂由楚庄王时期的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时期(公元前601—前593年),正是楚庄王称霸的关键时期,楚庄王一方面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欲问鼎中原;一方面向东边的淮南扩展领地,与吴国抗衡。为巩固楚国的东疆,孙叔敖组织人民在淮南地区大修水利,在孙叔敖修建的众多水利工程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芍陂。 


 

孙公祠中的孙叔敖雕像

 

孙叔敖纪念馆

芍陂创建以后,灌溉了淮南淮北广大地区,改变了当地无雨则旱、多雨则涝的局面。因为芍陂产生的巨大灌溉效益,楚庄王之后,淮北淮南一带逐渐成为楚国继江汉地区的又一个经济政治中心,春秋末期这里已形成了早期比较繁荣的城市寿春,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寿县。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楚国在被秦国打败丧失江汉根据地后,楚考烈王随即于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以继续延续楚国统治,修筑芍陂给寿春及淮南地区带来的富庶繁华境况可见一斑。


 

芍陂亭



孙叔敖


孙叔敖姓蒍,蒍氏为楚国大贵族,其祖父蒍吕臣曾担任过楚国令尹,其父蒍贾做过楚国工正、司马等要职。孙叔敖深受家庭熏陶,自幼热心水利事业,在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颇有专长。公元前601—前593年,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他积极辅佐楚庄王发展生产、整顿内政,集中权力、改革军事,组织人民在楚国境内兴水利,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灌溉条件,显著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为楚庄王称雄列国提供了物质保障。孙叔敖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和当地水源条件,修建了芍陂,达到了除水害、兴水利的作用。


     

三、芍陂的发展沿革

芍陂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原为季节性湖泊,楚相孙叔敖利用局部洼地筑堤蓄水,建水门、开渠灌溉。芍陂初建时面积很大,在陂塘西、北、东三面开水门5座。西汉时期,设有专门的陂官来管理。东汉建初八年(83年),时任庐江太守王景治理芍陂,溉田万顷。


三国时期,芍陂所在的淮南地区是曹魏政权对垒东吴的前沿,也是东吴进攻中原的必争之地。为解决军队供养问题,曹魏先后在淮南淮北推行屯田制度。芍陂成为保障屯田制度推行的重要水利灌溉工程,当时屯田官邓艾修治芍陂,开渠引水,使得芍陂的灌溉面积逐渐扩大。隋开皇十年(590年),赵轨将5座水门改建为36座,灌溉渠道总长达到390公里,灌溉面积在唐宋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峰。


 

东汉都水官铁权(都水官是东汉时期管理水利工程的地方官,1956年于芍陂遗址发掘)

明清时期,芍陂上游水土流失,再加上黄河夺淮使芍陂的泄水水道逐渐淤积。与此同时,人口增多与耕地稀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豪强奸民侵占芍陂之风 演愈烈,虽然也多次修治,但总体来说,芍陂的面积逐步在缩小,至清代末年,灌溉面积只剩一千多顷。


1958年,芍陂被纳入淠史杭灌区,成为淠史杭灌区的一座中型反调节水库,至今还在灌溉寿县67万余亩农田,灌区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有13个乡镇、114个村落、60万人受益,寿县一个县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全国的1/300。


 

芍陂及其灌溉农田


     

四、芍陂灌溉体系有哪些部分组成?

芍陂灌溉工程系统主要包括蓄水工程、环塘水门、灌排渠系及配套设施、防洪工程四大部分。


1.蓄水工程


蓄水陂塘是灌溉工程体系的核心。芍陂北边临近淮河,南部是大别山北麓余脉,地形南高北低,南方山溪之水由南向北流入北部洼地,芍陂初建之时,就是利用了这种非常便利的地形条件,把低洼处积水的陂塘汇集在一起,形成蓄水的大陂塘,灌溉周边尤其是北部农田。


现状芍陂堤长26公里,水域面积3400公顷,堤顶高程为30.5~31.0米,顶宽4~8米,塘底高程为26.0~27.5米,设计蓄水位29.50米,设计库容8400万立方米。


 

芍陂蓄水灌溉工程

 

芍陂陂堤

 

芍陂灌溉农田

2.环塘水门


芍陂环塘分布有众多水门,是陂塘进水、放水灌溉和排泄洪水的控制工程。水门的数量和位置随着水源和灌区的演变也不断变化。据《水经注》记载,最初只有5个水门。至隋开皇年间,水门由5座增加到36座,清康熙年间改为28座,1955年大修时调整为24门,后又有调整。现状环塘共有21座涵闸,其中塘口闸是控制淠东干渠进入芍陂的进水闸,老庙是排洪为主的泄洪闸,其他都是灌溉放水闸。


 

清代芍陂水门图

(此图引自清代夏尚忠《芍陂纪事》)

 

芍陂灌溉引水闸

 

芍陂进水闸——塘口闸


什么是水门


古代水闸,也称斗门、陡门或牐,建在河床或河湖岸边,用以控制水位、取水或泄水的建筑物。最初的水门是木土筑成,后发展为木石结构,遗存至今的都是条石砌筑而成。闸门则多为木制叠梁式。

3.灌排渠系及配套闸坝


芍陂的水从环塘水门放出后,由各级渠系输送至灌区各处农田之内。芍陂灌区内共有分干渠2条、支渠54条、斗渠151条、灌溉农渠298条,总长678.3公里。渠道上建有分水闸、节制闸、退水闸等配套工程数百座,以及部分排灌站,使灌溉用水及农田排涝完全能够人为调节,保障了灌区旱涝无虞。


 

  当代芍陂灌区主要水系、渠系及工程分布图

 

淠东干渠

4.防洪工程


完善的防洪工程是保障芍陂和灌区安全的重要设施,也是历代芍陂修治的重点。芍陂初建时,五座水门中的井门、羊头溪门,就是专为泄洪而设;明代建四座减水闸;清雍正年间又先后在芍陂西北建凤凰闸、东北建皂口闸、南部建众兴滚坝,削减汛期异涨之水,保证水流排泄通畅;1958年修建老庙泄水闸,作为主要的防洪工程。


陂是我国陂塘蓄水灌溉工程的典范,从春秋中期创建至今,持续使用2600余年 ,工程布局合理,设计巧妙,至今还大体保持着古代的工程结构,灌溉着淮南地区的广大农田,在促进寿县地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抵 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8年,芍陂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芍陂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鲂鱼鱍鱍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楚相祠堂仍好在,胜游思为子留篇。”这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描述芍陂的诗句。两千多年来,以芍陂为中心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在灌区延续,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将继续传承久远。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

28.24 万条内容 · 3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新疆抽水蓄能电站简介

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中建成了哈密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加快推进新疆电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新疆各地州市在新能源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引导下,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项目的建设,如2022年4月,哈密市一次性对榆树沟、榆树沟东、哈密西、二道沟4个抽水蓄能项目展开竞争配置,新疆可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资源达到3660万千瓦,其中有1380万千瓦为“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新疆目前在建的抽水蓄能电站有阜康和哈密两个项目。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