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四时之景:一种重视时节风景感知的营造理念*

四时之景:一种重视时节风景感知的营造理念*

发布于:2023-05-22 09:09:22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1

   何谓“四时之景”

中国本土规划历来注重与自然天地万物的循环往复之道相结合,通过访察地方风物、遍览四时地景变幻、体察农作乡俗代序、借时节之巧营人工建设、因时节之异寓情于景,创造感知时节变化的风景体系,由此累代形成“四时之景”的风景营造理念。古代“四时之景”在城乡旷域层出叠见,同一城镇、乡村、场所,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亦有不同景象,所谓“四时之景不同”“四时景物皆成趣”。古文献中记载的“四时万景,纷翠毕陈”“江山之景,四时朝暮,变化无穷”“品四时之景物,务要明乎物理度乎人事”“踞一城之胜,收四时之景”等皆表此意。

作为一种重视时节风景感知的风景营造观,“四时之景”重在因循和巧借自然的万千变幻,将四季节气与四时景致深度耦合,将农作祀俗与四时风土紧密结合,将人心化育与四时情景有机融合,通过细琢、放大、统筹经营不同时景,形成感知“时时有景、景皆成趣”的风景体系。论其实践要义,旨在基于仰观俯察,辨识四时而现的青花山水、沧海桑田、云雾烟岚等自然景致,择址布置亭、台、塔、阁等人工建筑,巧塑自然与人工景物时空连续的交相辉映之态;结合四时举行农事与祭祀礼节、民风习俗等活动,孕育敬畏天地感苍恩、慎终追远忆先贤等周期性景观风尚;通过登高望远、览景望怀、俯瞰凭思等方式,融合视听触味等多感官体验,构建寓情于景、贯注理想的精神家园。此番实践体现了古人将不断变化时空环境纳入到风景营造,折射出风景的动态性、生长性和周期性,更体现出古人理解自然与生命、时间与空间的价值观念。

2

  “四时之景”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图景以及实地调研体会可知,中国历史上秉持“四时之景”理念的风景营造范例不胜枚举,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如河南登封,建测景台以“验四时之气”,于城郊嵩山之巅俯瞰城野四时迭观与吞吐气象。

▲  河南登封县图及嵩山、测景台图景  [左引自曹婉如《中国古代地图集》,右上、右下引自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登封县志》]

黑龙江拜泉,城南木桥、桥周景物与四时月色互异,秋冬之际,新雪初霁,四望皎然,成邑之首景“南桥晓月”,另有旱湖秋色、明水春渡、桦门霁雪等皆显邑之四时奇观。海南琼州,为念东坡开泉之功,于城北修祠造亭、营建书院,书院内秋望皓月、冬见寒秧,初阳塔影、百雉霞光,四时之胜景变换,可相天机而拓文心。甘肃临洮,邑人建园池台榭可观水之涓、望山之巍,得山水气象可感四时之景,营观游之所以通四时之乐。

▲  甘肃临洮府境图与四时之景  引自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临洮府志》

浙江南浔宜园“春宜花,秋宜月,夏宜凉风,冬宜晴雪”,园内巧设延秋处、绾春廊、快雪时晴、绿净山庄等四时景致。陕西白河西坡有爱山楼,邑人登高望远可尽览十里碧翠,所谓“踞一城之胜,收四时之景”。广西富川,古人择乔木修竹、光风四泛之地营建书院,得“四时景物之生意”,营“读书乐地”以培文风。此外,在中国村落风景营造中,先民亦寻山水大观之巧,揽乡土四时之风、营村野四时之趣。如山东沂南竹泉村择高地建凤凰阁,以览沂蒙群山与舍隐竹林、绕泉清流之四时幽然的桃源胜景。本期栏目从诸多案例中遴选安徽宣城、甘肃酒泉、安徽滁州、山西河津樊村堡、陕西蓝田辋川别业,对“四时之景”做进一步阐释。

▲  山东沂南竹泉村三维格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绘

安徽宣城,踞势险要、城池壮丽。城北门外有楼踞陵阳山峰为合城之高阜,登高纵目可见敬亭苍翠,可览“春花开而散锦,夏木茂而成幄,秋宵静而月明,冬晓温而雪霁”之四时景致。城南为补培地气营建南楼,左右分置正学书院、孝子祠以兴教化。南北二楼相互照应,寓情于景,构成涵育无垠、旷览四时的风景体系。

▲    安徽宣城山川及南楼、北楼、敬亭山图景  左、右上、右中引自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宣城县志》,右下引自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宁国府志》
甘肃酒泉,南有雪山,北有紫塞。古人因山水之势营城,城四门与山相对且均设谯楼,登高远眺,可观“四时大雪,千古不消”,可赏“秋月澄空,水色蟾光”,可谓揽收四时美景,实用与诗意俱得。建因丰阁、造西园,开射圃、布轩廊,登阁放眼,可见“南山积雪、双塔列右,满城烟景”。由此形成收揽风物、山水城景共融的营建理念。

安徽滁州,地处江淮之间,城周山川环绕。欧阳修依其西北多山之势建醉翁亭、丰乐亭,“道其风俗之美”,为邑人游观之地。登醉翁亭可观琅琊山水之乐,赏花、木、霜、雪等四时之景。登丰乐亭可“掇幽芳而荫乔木”,观“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凡此“四时之景,无不可爱”,筑成滁州四时山水人居美景,提振邑之文境。

▲    安徽滁州总属图与四时之景  引自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滁州志》
山西河津樊村堡,三面环沟,地势险要,筑堡以卫村。邑人于村北建关帝庙,内有春秋楼以观景,登楼可俯瞰全村、广纳四时之景。村外沟井浇田、花木郁葱,堡内高墙环绕、城楼秀丽,有古道洪桥为系。村南观音庙与堡楼相映,楼前有斑斓池塘与天际黄河相接。立村堡之上,四时风景与民生百态尽收眼底,可见春时多鲜妍、秋柿串灯笼,可感夏日“沟底抚凉风”,可话冬时“城内似银川,沟坡如雪山”,所谓“善气承天宠,人文起地灵”。

▲  山西河津樊村堡古貌图  图片来源:樊村堡村口广场墙绘《樊村堡古貌图》

陕西蓝田辋川别业,拥山水林田泉溪之胜。王维访察地方风物,广揽山川形胜,以山川泉石、地物时节题名,营造辋川四时二十境。园内辛夷坞春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时见“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又有“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秋日“栾家濑”中“飒飒秋风中,浅浅石溜泻”,大小景致尽现自然与人居趣味,四季景概与诗人心性方显,所谓“景物因人成胜概”。

▲  《辋川图卷》局部  引自元王蒙(王叔明)摹右丞辋川图卷

总之,“四时之景”作为一种典型风景感知营造理念,折射出中国本土风景营造中时空一体的整体观念和动态思维。“四时之景”就是感知时空变化之律、风景之美和人文之义,以此来彰显地域特色、提升城乡境界。继承和创新“四时之景”这一优秀传统,将不同时节景致融入当代多尺度城乡风景体系,营造具有人文内涵与精神哲思的风景,对提升人居空间品质、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持: 王树声          
图文            
         
高   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王树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本文通信作者          
李小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逯倩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110090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0J015)共同资助。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幸好,世上还有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它本应无人问津 因为那里如此荒凉 只有一片沙石 (莫高窟区位示意,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 然而 却有无数人来到这里 他们组成了长达千年的人间画卷 从十六国贯穿到元 (请横屏观看,莫高窟壁画中部分人物形象,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身在北海北,制图@王天怡/星球研究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