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电气资料库 \ 电机“像头牛” 损耗“似泻药”!电机的损耗到底有哪些?

电机“像头牛” 损耗“似泻药”!电机的损耗到底有哪些?

发布于:2023-05-19 13:45:19 来自:电气工程/电气资料库 [复制转发]

电机的损耗到底有哪些?


       电机像是一头默默无闻的“耕牛”,它吃的是“草”(电),挤的则是“生产力”。 然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 “吃”多少是不可能“吐”出来多少的。  
       所以,我们把“吐”出来的机械能与“吃”进去的电能之比,称之为 效率”。
       当然,作为使用者,我们肯定是希望最大限度的“吃“多少“吐”多少,换句专业的话说,就是提升效率。但是我们得首先明白这些损失掉的能量,到底被什么东西“偷吃”掉了!
       接下来, 请观众朋友们进一步跟着镜头走,来揭秘这些“寄生虫”的隐藏身份
**************************************
种群:铜耗
战斗力(占总损耗之比):★★★
口号:你有多大劲,我有多大胆
**************************************
       铜耗是“寄生”在电流之上的, 当电流“潇洒”的“游荡”在电机的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的时候,由于绕组电阻的存在,损耗就这样产生了。
       根据初中物理学习的能量公式, 我们很轻易的知道这部分能量损失就是:
电流的平方×电阻 ×时间(I2Rt)
       铜耗是电机所有损耗中, 最“嚣张”的,它们不需要隐藏,所以也是最容易辨识(计算)的。
       它只与电流和绕线的电阻有关, 当绕线里面通入电流的时候,它就拼命的“吃吃吃”。然而电流又与电机转矩有关,所以它们的口号是: 你有多大“劲”,我有多大胆
************************************
种群:铁耗
战斗力(占总损耗之比):★★★★
口号:有磁的地方,就是我的江湖
**************************************
       磁铁是能够产生磁感应强度的, 若干条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终止”,它与某个垂直穿过截面的面积乘积, 称之为磁通量(φ=BS), 简称磁通。
       它是衡量某个小截面(dS)有多少条磁感线的物理量... 单位面积的磁通量就是“磁通密度”。磁通在电机的铁芯里“流动”,会产生热量,就像导体通入电流会发热一样。
        类似电学有“电阻”的概念,磁学也有“磁阻”的概念,磁通在铁芯里“流动”产生的热量损耗,就是传说中的 “磁滞损耗 ”,这部分损耗其实就是铁芯被电流“磁化”时吸收的能量。
       显然它的大小取决于铁芯的材料(磁阻有多少), 电流频率(转速)以及磁通密度(磁通)的大小。
       除此之外, 电流变化的时候形成变化的磁场,铁芯毕竟是一个导体,变化的磁场会在铁芯内部“引发”感应电动势,有了电动势再找到闭合的回路,就会产生感应电流,铁芯内部是很容易找到闭合的“路径”的
       只是这个路径有点像, 一个“漩涡”,这些“漩涡”里的电流(涡流)引起铁芯内部温升增加,类似于“铜耗”的模式。这部分由“涡流”引起的热量损耗,就是传说中的“涡流损耗”,当然我们有时也会利用这部分损耗
       没错就是电磁炉, 通电后会产生一定频率的磁场,在家用的铁质锅底部引发“涡流损耗”,损耗产生的热量正好拿来加热,正所谓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不过对于电机来说, 它们只是一个偷吃能量的“寄生虫”而已,除了“磁滞”和“涡流”两个主要群体,还有一个“小弟”,别看它个头小。
       好吧! 总之产生机理可是相当复杂,铁芯长时间在电磁场的“辐射”下是会被磁化的,磁化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但退磁对于某些材料来说,确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磁场变的很强时,   “磁滞”和“涡流”很兴奋,磁场变得很弱时,铁芯的“剩磁”开始起作用,这部分“剩磁”产生的磁滞损耗,   称之为“剩磁损耗”  
       剩磁损耗主要"寄生"于容易被磁化的材料(铁氧体), 电机所采用的一般是不易被磁化的铁芯材料,所以在这里它还是比较“怂”的。
       “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剩磁损耗”, 就是铁耗的三个组成部分,电流频率够大(转速快),磁通量够强,就是“我”的天下。
**************************************
种族:机械损耗
战斗力(占总损耗之比):★★★
口号:你活着,我就永远存在
**************************************
       这类群体种类相当复杂, 战斗力也最稳定。不管电机运行在什么样的状态,它们至少能够占据电机总损耗的20%。它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靠“摩擦摩擦”混的
一类是电机“铜耗”的小弟
在第一类群体, 有一个团伙,称为“风摩损耗”。
       它“衍生”的机理很简单,当电机转子转起来的时候,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它就出现了。转的越快,它就越强。
       风摩耗的“战斗力”取决于转子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转速,它同类的个体也有很多,比如:轴承摩擦损耗,转子引出与固定点(轴承)“摩擦摩擦”;比如电刷损耗(有刷直流电机)...转子换向器与电刷之间“摩擦摩擦”等等,都与转子的结构和转速强相关。
第二类 称为“杂散损耗”。
       当定子绕组通入电流时, 会产生I2Rt的铜耗,但它却有可能会带一个小弟,名字叫作“基频杂散损耗”。
       对于大部分电机来说,定、转子绕组“流荡”的都是交流电,对于有些转子没有绕组(永磁体)的情况就无视了,交流电的电流大小方向是变化的。所谓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当电机的转速升上来,电流的频率“飙”到一定程度,绕组导线的中心区域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应电动势,由于导线中心区域有闭合回路的存在,就会导致感应电流的产生,感应电流是一个“唱反调”的家伙,它总是给原电流“添堵”(阻碍原电流的变化)。
       因此, 在导线截面的中心部分就会形成一个“交通堵塞”区,电流“流动”的“轨迹”就会趋向导线截面的外侧(“皮肤”)部分,就是传说中的 “趋肤效应”。
       本来是双向八车道车辆通行流畅, 结果中间四车道出了问题,对于有经验的老司机来说,不超车对不起这十几年的“路怒狂躁症”,于是   “趋肤效应”就这样诞生了,   带来的结果就是,导线的截面积变向的减小了,导线的阻值变向的增加了,交流电流“贯穿”绕组导线的能量(热量)损失(I2Rt),有了额外的加成,这个“加成”就是基频杂散损耗。
       它还有一个兄弟, 成分更为复杂,是一系列由于气隙磁场谐波引起损耗的统称,当气隙磁场谐波进入了铁芯形成“涡流损耗”时,当气隙磁场谐波被定、转子“切割”感应谐波电流产生“铜耗”时,当气隙磁场谐波由于磁阻变化引起“磁滞损耗”时,这一切一切的能量“浪费”, 都叫作“高频杂散损耗”

 
       好了, 电机所有的“寄生虫”都在这里了,当电机带载的时候(电流变大),“铜耗”就出来逞英雄。

       当电机转速提上来的时候(频率变大), “铁耗”就出来“争天下”,还是“摩擦摩擦”比较稳定。  
       敌(转子)不动,我不动(堵转),敌动我就动,“杂散损耗”就很浪漫了。
       你“动”或者“不动”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来不去。
       当然如果电机满载满速的运行, 那就是各路“诸侯”群雄割据之时,鹿死谁手未可知也。

今天就说到这里,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电机损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铁耗
2、定子I^2R损耗(俗称定子铜耗)
3、转子I^2R损耗(俗称转子铜耗)
4、风摩耗
5、杂散耗
至于最大损耗是什么,与电机运行状态有关,提供某500kW电机型式试验报告中
5大 损耗与总损耗的占比供参考:
1、铁耗:26%
2、定子I^2R损耗:33%
3、转子I^2R损耗:16%
4、风摩耗:15%
5、杂散耗:10%
上述数据表明,该电机在额定运行时,定子I^2R是最大的损耗。第二大损耗是铁耗。
实际运行中的电机,情况可能不同。
原因是:当输入电压不变时,铁耗基本固定,而定子I^2R损耗与负载有关,负载越小,损耗越小。
因此,当电机工作在轻载状态下时,最大的损耗一般是铁耗。
减少电动机机械损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1)采用高效率的风扇(如机翼型轴流风扇);
(2)调整风罩与扇叶外圆之间的间隙;
(3)轻载电动机适当缩小风扇外径;
(4)采用高质量的轴承;
(5)采用优质润滑油;
(6)提高电机装配质量;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电气资料库

返回版块

70.15 万条内容 · 72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线程、进程、多线程、多进程和多任务有啥关系?

可能学习操作系统开发的读者都听说过这些专业名词,但又多少人理解了? 首先,从定义开始,先看一下教科书上进程和线程定义: 进程: 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 线程: 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