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建筑何以致敬自然?

建筑何以致敬自然?

发布于:2023-05-19 09:32:19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

建筑与自然


最近,杭州临安区的一处 杨梅大棚 引发众多网友热议。有建筑师这样赞叹它:这是最自然的建筑。它没有设计,却超越了设计。


这座“ 有建筑师 建筑” 具有 强烈的视觉冲击 效果 ,它 依山而建 建筑形态却并非 刻意而为之。 它的爆火 令人 深思 最好的设计,其实是“自然而然”

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筑生于自然,致敬自然。


01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02 建筑与自然的共栖      
03 将自然属性融入建筑      


01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2023    《山下美术馆》      影 梅可嘉

这组拍摄于杭州郊区的照片被摄影师梅可嘉戏称为 《山下美术馆》 。初看之下,庞大的白色建筑犹如一座经过细致构思和雕琢的艺术结构,而事实上,它是由当地村民自行搭建的杨梅大棚。

它简洁、纯粹,又是如此自然而然。也许正是这样一座“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才能最真实地向我们揭示建筑的本质: 回到民间,回归自然

杨梅大棚是这样,乡土建筑也是这样。如北方地区的 地坑院 ,将建筑设于地下,地面部分看不见任何的建筑,只有袅袅的炊烟从地面升起。可谓是 “地下居所,地上良田”。

这一案例,又让我们对 “建筑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这一问题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角度。

正如伯纳德·鲁道夫斯基在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这本书中所说:他们(无名建造者)展现了一种令人敬佩的把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的才能。

“这些无名建造者哲学思想及设计技能,为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提供最为丰富的而尚待开发的建筑灵感之源。”



02

筑与自然的共栖


自然与建筑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中的经典议题。

当代建筑师从自然空间中选取自然意象,并将其与建筑空间形态相融合,进而营造出全新的空间系统。这种设计手法旨在 使人的审美意识与自然产生共鸣,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案例01: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

2023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该项目位于广东中山紫马岭公园中的一处大草坪内,是一栋集阅读、文化交流展示、轻餐饮为一体的 复合型书房

该建筑以 “与自然相互共生” 为设计出发点。 一方面,该建筑 通过围合与掏空的手法, 创造出 许多庭院空间,从而 引入大量的阳光、空气 与自然景观。

 

另一方面, 自然的介入为建筑带了更多的绿意与生机 ,流动的阳光、空气也为建筑的低碳节能提供有利条件。

白色墙体与自然景色的融入符合传统园林的主调。进入建筑之中,既有步移景异、围而不合的 视觉景观享受 ,亦有空间穿插、光景变换的 当代建筑体验


案例02:郎酒庄园敬天台

2023   理想建筑 + Mathieu Forest Architecte + 林晓光工作室


该设计有意营造出一场和谐与对比的游戏, 将建筑融入到无所不在的自然、山脉、植被之中 ,而周边的自然则以一种非物质性与神秘之感为建筑带来了意境上的延伸,与建筑空间形成对话。

建筑坐落于山顶,主要体量则完全埋于地下。隐藏于地下的建筑通过 “水镜” 的形式,将令人叹为观止的天空和山脉景观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天空倒映在巨大的水镜中,并延伸到虚空之外。 来访者们 在风景与倒影之间游弋 ,沉浸在这个虚空的超现实镜像中。

空间在水镜之下流动,而水镜之下又是一面钢镜。镜子的非物质性与嵌入岩石中的坚实墙壁形成对比;游客们则被自然地引导到内部空间中。

无框玻璃幕墙将山谷的壮丽景色放大。 通过自然意境的无限延伸,建筑与自然便在这里进行对话。


03

将自然属性融入建筑


在当下, “自然化” 的空间形态设计方式被广泛地运用。

它是指将自然空间的某种属性赋予到建筑空间的形态设计中 ,让使用者在建筑内部产生类似自然环境中的认同感,进而能使外部环境的意境得以无限延伸至室内。

案例01:匠庐洞穴酒店

2022  S+P空间的诗学设计事务所


这个被竹林围绕的 山崖岩洞酒店 ,隐秘于贵州赤水。它栖居在岩石中,书写着如诗如画的山、水、瀑布、洞穴。

自然的洞穴岩壁与现代建筑材料进行对话 ,内外空间被协调地融合在一起。

该设计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室内形式,结合自然岩石凹凸不平且富有肌理的触感,形成了多样的空间。在这里, 游客能够与自然进行亲密接触

 

天然岩石——这一自然工匠的杰作,赋予洞穴独特的人文气息。建筑师也 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 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升华。

案例02:深圳环西丽湖绿道二级驿站

2023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深圳环西丽湖绿道   (一期)全长约3.5公里,在一级水源地保护范围外圈与各类城市用地间纵向延展。
 
顺着 场地旁 山坡上的的荔枝林向北望,便可看到远处山形疏朗的阳台山, 场地本身具有一种向内可沉浸其中、向外可同远景对话的可贵特质。
以“叠水问山”为创想   ,驿站将远景的西丽湖与阳台山通过视线引导纳入景观体系。多片薄水面屋顶从保留树木间层层叠落,使湖景一角与驿站本体与鱼塘的水面气韵相连。

在对静谧环境的介入过程中,建筑师希望能够做到 自然与人文的高度相融 。介入自然环境的理想姿态,既非一味退守也非冲突对立,而是能够通过巧思达到边界的消融与环境的升华。

“它能够激发来访者对自然的感知天赋,褪去都市生活的匆碌, 在层层叠水之间触摸云影、洞见湖光、叩问远山。 ”这便是设计师最大的期望。

   


结语

当前,诸多建筑师都试图从自然空间中获得灵感,将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相结合,希望在拉近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将自由的自然属性赋予到建筑空间形态当中。

相信在未来, 筑与 自然将 走向 更加和谐 的理想之境。

参考资料:

[1]www.gooood.cn/ 没有建筑师 的建筑 -《山下美术馆》/ 摄影: 梅可嘉

[2] www.gooood.cn/ 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 /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3] www.gooood.cn/ 酒庄园敬天台,四川泸州 / 理想建筑 + Mathieu Forest Architecte + 林晓光工作室

[4] www.gooood.cn/ 匠庐洞穴酒店,贵州 / 空间的诗学

[5] www.gooood.cn/ 深圳环西丽湖绿道(一期)二级驿站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6]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 一个鲜为人知的非正统建筑世界——浅谈原始建筑的智慧 - 知乎

[ 7 ] 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共生的理想之境 - 知乎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初看之下,庞大的白色建筑犹如一座经过细致构思和雕琢的艺术结构,而事实上,它是由当地村民自行搭建的杨梅大棚。

    2023-05-21 17:37: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越南都恩卡萨二世酒店

越南都恩卡萨二世酒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