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都会有大量的水毁工程产生,水毁工程是因水灾损毁而发生紧急险情,需要立即抢修、抢建的工程。其中水毁岸坡是其中一类最为典型的项目。文章对处治方案进行“以战代练”式的说明,供大家参考。
1、某岸坡由处于稍密的石土构成,下方为电站水库。由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造成公路外侧岸坡出现塌方,上部近直立状岸坡高约8m,下部塌坍体堆积物距目前水位约5m。岸坡稳定性差,存在进一步塌坍而严重威胁公路安全的可能。
从现场看,水库的最高蓄水位距路基面约2m,故需采用全坡面进行防护的工程对岸坡进行保护,且防护工程应较最高蓄水位高1.0m为宜,基础位于库水位影响的以下的稳定岸坡之中。
目前路基距水面约13m,且下部的塌坍体松散,故采用挡墙防护就存在挡墙高度包含基础可能达20m左右,且岸坡进行挡墙基础开挖施作的可行性很差,甚至扰动会引发岸坡的进一步塌坍,故高挡墙不是可行之选。而采用护面墙等防护工程由于岸坡目前卸荷严重,故护面墙抗力不足以保证岸坡的稳定,且基础施作困难,故护面墙也不予选用。
基于此,故初步拟定采用桩基拖梁挡墙进行岸坡防护。这样可利用桩体成孔过程对地质资料进一步核查,桩基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稳定基础。此外,由于挡墙后部的土压力相对较小,故托梁上部的挡墙可采用较小截面的形式,从而有效减小桩基和托梁的规格。但考虑到岸坡较陡,故桩基应具有足够长度,即应有足够的外侧保护厚度。当然,为确保桩间岸坡的稳定,可采用桩间挂板对桩间土进行防护。
2、某岸坡由高约10m、坡度约为1:0.5的稍密碎石土构成,岸坡上植被茂盛。由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造成公路外侧岸坡出现“1、2”两处塌方。其中“1”处由于塌方严重影响行车,故相关人员采用硬岩隧道弃渣进行了回填。“2”处塌方较小,造成路基需补宽约1m。
从现场看,该段河道顺直且宽度较大,且坡脚河床部位大漂石较多,对河流的冲刷具有良好的抵抗性,故处治方案确定时可有效利用。本次塌方是由于洪水位高出河床达5m左右,造成构成岸坡的碎石土受水冲刷而塌方。
基于此,考虑到“1”处已采用硬岩隧道弃渣进行回填已多半年,故决定加以利用。由此,决定在弃渣前缘的河床大漂石部位设置高5m左右,抗变形能力强的护脚格宾护岸。并在其上游端的河床部位设置高2m左右的格宾挑坝,对河水进行必要的挑离,从而减小洪水对该部位的冲刷。
对于“2”处岸坡病害,由于岸坡较陡,故可在坡脚河床大漂石部位设置高2m左右,抗变形能力强的护脚格宾挡墙,然后在其上设置面板式+锚杆的护岸圬工。其中,面板伸入下部格宾挡墙顶部以下1m。
3、某岸坡由稍密~中密碎卵石土构成,由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造成公路外侧岸坡出现塌方,外侧波形栏悬空,下部岸坡高约8m,坡率约1:0.5。坡脚漂石、卵石较多。
从现场看,该段岸坡主要是由于洪水期间水位暴涨冲刷上碎块石岸坡所致,故需采用对洪水位以下的岸坡采用全坡面防护。且由于波形栏悬空,故需采用工程进行补偿性加宽。
基于此,在坡脚河床部位设置高约4m的护脚墙,其中埋入河床以下的抗冲刷深度约3m,地面上外露1m。继而以护脚墙为基础上,在陡立的岸坡上设置面板+锚杆的岸坡防护工程,同时对缺失的路肩进行补偿加宽。
4、某岸坡高约3m,位于河流的顶冲段。由于上游河道狭窄而河道纵坡较大,造成在百年一遇洪水袭击下,路基外侧约2m宽的岸坡完全消失,公路路基下部洪水淘蚀形成了空洞,洪水越过路基外侧的防撞墙导致公路被洪水淹没。
为防止公路出现断道,相关单位采用碎石土在洪水过后对路基外侧的岸坡进行了恢复和反压,反压宽度约8m,大大超过了原岸坡的宽度。
从现场看,为恢复公路运营和防止公路路基下部洪水淘蚀形成的空洞塌方,采取在洪水过后设置反压体是可行的。但由于反压过宽造成河道侵占严重,非常不利于河道行洪。
此外,该段位于上游河水的顶冲段,加之上游河道纵坡大,下游河道一旦过量侵占,极易造成河流的局部冲刷加重。换句话说,现采用的反压虽一定程度解决了公路的应急保通,但是极不安全的。
基于此,在现反压体路肩外侧反压体上,利用挖掘机开挖形成具有一定去坡率的槽体(反压体由于多种原因不能挖除,包括非技术问题),继而在其中设置高约5.5m与路基齐平的路肩墙。其中路肩墙位于原河床以下约3m,提高抗顶冲的局部冲刷能力。一旦临时反压体被洪水冲刷殆尽,而具有很好抗冲能力的路肩墙就可以起到有效的岸坡防护作用。
在此基础上,在挡墙上设置高度约3m,兼顾防拦墙功能的拦水墙,从而有效防止河水再一次越过防撞墙而在路基上形成漫流。
5、某岸坡由稍密~中密碎石土构成,由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造成公路外侧岸坡出现塌方,导致宽约5m,高约8m的岸坡消失,并对路基造成了严重的淘蚀,导致部位路基悬空,相邻的民居多处损坏。
病害发生后,相关单位为防止路基塌坍,在洪水过后采用碎石土对岸坡进行了反压恢复。
从现场看,该段河道相对比较顺直,造成岸坡塌坍殆尽的主要原因是上游侧河道中原废弃的小电站坝址在对岸的挑水作用,导致洪水冲向公路侧岸坡而形成了强烈的冲刷,导致岸坡和民居损坏。
基于此,河岸病害防护首先对上游侧的废弃小电站坝址进行拆除,消除其形成的挑坝作用对公路侧岸坡形成的不利影响。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应急反压工程与原河岸形态近于一致,没有对河道进行侵占,且已使用近半年,故对其可以有效利用,且兼顾到岸坡上民居的危房的安全,初步确定在反压体前部河床部位依据局部冲刷深度,设置基础埋深以下约3m,高出洪水位约1m,总高度约11m的岸坡防护挡墙,对反压体岸坡进行防护。
同时对挡墙前部弃渣反压工程进行适当清除,对河道进行必要的拓宽,加大河流的行洪能力。而挡墙也可有效形成民居基础,尽量确保民居的有效利用,毕竟这也是一件利民工程。当然,由于反压体性质较好,故形成的土压力有限,故挡墙应贯彻埋置够深,而截面适当减小的规格。
6、某相对突出的岸坡,由于在百年一遇洪水作用下发生塌坍,并在路基侧形成了较大的冲蚀。相关单位为防止路基塌坍,在洪水过后采用在前部河床部位取料,即利用河床的卵石土对岸坡进行了反压,并形成了宽约2m的河道侵占。
从现场看,由于河道相对突出且缺乏必要的防护,导致河水对碎石土岸坡进行了冲刷而发生了塌坍。
为了工程应急,相关单位采用反压的措施基本可行,但由于就地在反压体前部的河床取料,形成了深约3m的大坑不利于岸坡的防冲刷,且反压体占用了一定的既有河床,故反压形成的岸坡与原岸坡相比较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因此,必须对岸坡进行工程防护。
基于此,对反压体前部的取料大坑利用其前部河床卵石进行整平处理。然后为进一步消除此段岸坡过于突出的不利因素,可适当将反压体较原岸坡向内挖除2m左右,继而在坡脚设置防冲砼挡墙进行防护。其中,由于挡墙所受土压力较小,故贯彻埋置够深,而截面适当减小的规格。
7、某岸坡外侧设置高约8m的路堤挡墙进行支挡防护,其上部为高约4m的填方路堤。该段为河流顶冲段,在百年一遇洪水的作用下,砼挡墙下部基础淘蚀严重而出现长约50m的空腔,造成挡墙外倾和墙后路面下沉。
从现场看,外侧挡墙结构完好,但由于墙基埋深偏浅,造成河流在洪水时正面顶冲淘蚀墙基下部的卵石层,造成挡墙墙基出现空腔,导致下部地基承载力不足而使挡墙外移,从而使路面出现了一定的沉降。
基于此,可有现挡墙前部设置位于冲刷线以下的副墙,对后部的既有的路堤挡墙进行保护,并对空腔采用砼灌注,从而有效减小河水的冲刷和提高挡墙的承载力。
此外,考虑到该段河道宽度较大,且河水正面顶冲病害路基,故可以上游约20m的部位开始,每隔15m设置一道长7m,倾向下游约20°的中挑坝,从而进一步有效保护路基的安全。
8、某岸坡外侧设置高约3m的路肩墙进行支挡防护,其下部为坡度约1:1.5左右的由碎石土和大孤石构成的自然斜坡,斜坡上植被较好,并多有直径约15cm的树木生长。在百年一遇洪水的作用下,大树呈向下游倾倒。而砼路肩墙整体下错并与路基呈脱开状,路基下部呈空腔状,但路面目前平整,没有明显的下沉。
从现场的大树来看,该岸坡长期稳定。目前虽然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但岸坡整体仍然稳定。故路肩墙下错另有原因。
从现场看到,该段为长下坡+线路超高段,降雨时路成汇水成股状流向路肩墙侧,并沿路肩墙下渗入墙基。长期的潜蚀作用导致墙基发生沉降导致与路基脱开。因此,本次病害与河水冲刷没有关系。
基于此,可在路肩部位设置高约10cm的拦水埂,将路面汇水引排至它处而防止对该段挡墙再次形成长期的潜蚀。
在此基础上,拆除现下错路肩墙后在该部位设置微型桩挡墙进行恢复。即利用一定长度的微型桩作为基础,有效提高承载力,也防止了由于挡墙设置需要对下伏较弱地层进行开挖,从而避免挡墙施工扰动公路安全。继而在微型桩上设置路肩墙对路基进行恢复。
当然,在微型桩挡墙施工期间,需对路基下部的空腔采用砼回填。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给排水工程施工
返回版块8.66 万条内容 · 34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河湖生态缓冲带怎么建?浙江创新实施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你知道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对于河湖治理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这项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应该如何推进?一起来看看。 有效“缓冲”人类活动对河湖生态系统影响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河湖生态缓冲带具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是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之一,也是稳水质、优生态的必然选择和方向。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多次强调水生态保护修复问题。早在2020年生态环境部例行首场发布会上,他就列举了此前地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拖网捕捞、吸泥船挖螺蛳、机械搅网捕捞等生产活动对于河湖生态产生的致命性破坏。而在最近一次的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张波又特别强调了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工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