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BIM专业软件 \ 传统企业怎么死磕数字化?一家顶级豪宅装修公司的BIM「豪赌」

传统企业怎么死磕数字化?一家顶级豪宅装修公司的BIM「豪赌」

发布于:2023-05-12 09:17:12 来自:BIM技术/BIM专业软件 [复制转发]
前些天参加一场线下沟通会,台下的朋友问了这么个问题:很多企业搞数字化,都是「貌似」在搞,没有真刀真枪地做起来,说到底,大家对「太透明」这一点还是心有戚戚,除了喊口号,这种人性底层的矛盾,怎么破?
那天的时间不够讲故事,我回答得很简单,破局点在于一批人——他们是有生存危机感的企业家。  
今天,我想从一位装饰装修公司的老板,在数字化这件事上的一场「豪赌」开始,和你聊一聊,为什么很多企业推不动数字化,是上下游互相锁死的僵局,以及这个僵局到底怎么破。
前段时间,我们的进步学社,上线了一个「BIMBOX助学基金」,帮助在校的学生,或者有困难的从业者,开启他们学习改变命运的进步之路。  
这笔基金的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赞助商,名字叫 得数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
得数科技的母公司,是 德韦国际 装饰工程(北京)有限公司,一家专门从事国内外顶级豪宅和豪华酒店装修的公司,创始人的名字叫 韦峰
韦峰、德韦国际和得数科技,就是我们今天要聊到的三个主角。
在一场酒局上,我和韦峰先生从高端装修行业,聊到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最后聊到了对下一代有数字思想的年轻人的培养,话赶话就把助学基金这件事给定了。
那天晚上夜归,我看着北京城少见的漫天星光,心里思量着,一定找个机会,把他们数字化转型故事最底层的逻辑挖出来,讲给行业里的人们听
1            

     
传统公司  
韦峰最早创建的德韦国际,核心定位是给国内私宅别墅提供定制化装修服务,主要业务是高端大型住宅的EPC总承包装修施工,客群多是高端别墅、顶级豪宅、豪华酒店,国内有很多商业领袖的私人别墅,都是由这家公司负责装修的。  
这个赛道的商业门槛比较高,相应的服务标准也非常高。无论是选材、质量,还是进度管理和造价预算,都对服务团队有很苛刻的要求。
一般的家装公司,标配可能就是一个设计师、一个施工队,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能力,都没有办法满足这种上千平米顶级豪宅的装修要求。
这个细分领域有趣的地方,是要用「工装」的管理模式,去给家装做服务。所谓工装,就是规模比较大的、公共场合的装饰装修工程,比如写字楼、办公室、商场等等。
而高端别墅的甲方,往往对装修工程不甚了解,对装修成果的要求很高,却没有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很大压力要转嫁到施工方头上。
可能你看到这儿,首先想到的就是「信息差」和「不透明」,甲方钱多嘛,对不对?
你别说,那种伎俩在这个赛道还真是走不远,在这个顶级富豪的小圈子里,一家公司的口碑是生命线,别说欺瞒甲方,哪怕有项目出了小小的纰漏,都很可能再也接不到任何项目。
德韦在这个细分领域核心的价值和秘密,就是用工装模式的技术密集型EPC管理,把项目的复杂性自己消化,再把最好的效果简单直接地交付到甲方手里。
不过说归到底,做的还是最传统的装修业务,和给一般家庭做装修的施工公司,没有本质的区别。
一家传统装修公司,是怎么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自己革自己命的呢?
2            

     
钱从哪来?  
关于「数字科技给传统行业赋能」,德韦原本是没有这个概念的,连开发的想法都完全没有,更别提建立一个数字公司了。
一切的起点都和大多数公司差不多,单纯地想用新工具提高一些设计和施工管理效率,于是就去市场上找国内外各种软件,希望把开发成熟的软件买回来,像是买个财务软件一样,开箱即用,解决装修行业从设计协同到施工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结果是找了一圈,没找到。能找到的软件,都不能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这里面最主要的困难是,工程行业软件的开发者,都需要在工程和IT两个领域完成跨界,工程行业又存在很多的细分领域,其中装饰装修领域与IT跨界的公司太难找,而大型开发公司目前又不太关注这个细分领域。
有一次,韦峰找到了一位在德国工作的博士来交流,对方给出的建议是:装饰装修行业在某些业务逻辑的细节,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土建专业的PC领域,你们想做的事其实不是简单的降本增效,而是要坚决地走数字化转型的路。
这条路,第一步不是去买软件,也不是去搞IT,而是先要把装饰装修的设计逻辑、施工进度逻辑、质量管理、资产管理逻辑都梳理清楚,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行业KnowHow」,再把这些梳理出来的逻辑,变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程序。
经过这次交流之后,韦峰做出了两个决定: 第一,要在企业数字化这件事儿下一把大赌注,第二,正式启动自主研发的工作。
事后回想起来,这其实是一把字面意义上的「豪赌」,因为搞开发,是要花钱的。
这里面的第一个思考就是:钱,该从哪里出?  
建筑圈子里总是说,对于那些没经费、时间紧的项目,去做BIM、做数字化是个性价比很低的事儿,纯属自找麻烦,想把这些技术用起来,得遇上愿意掏钱的甲方,我们每年的调研报告也显示,多数人认为使用BIM技术的受益者是甲方,理应让甲方出钱。
和韦峰聊起他们的用户特点,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是不是因为这种项目的甲方给的资金充裕、周期很长,也就是俗话说的「人傻钱多好商量」,才有资本把数字化服务打包进成本里,提供给对方呢?
韦峰给出的回答却正相反。
首先,装修项目的甲方要的是保质保量的结果,对你用什么BIM技术、上什么数字化,都是完全没有诉求的,甚至一开始用这些技术都不算什么竞争优势。
其次,无论多么高端的项目,业主都不会随便给钱让你去试错,越是商业领袖,越是很精明的人,这个赛道门槛高,但却依然是市场化的,如果你要用数字化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业主不会为此买单,更不可能为你所谓的「数字化业绩」买单,你涨价,订单就是别人的。
德韦的服务思路和很多圈子里的公司正相反:对于这样有重要影响力的客户,绝不能利用信息差赚钱,而是要把业务利润做透明。
想要透明化就需要新技术的加持,而想要用新技术,不能等着遇到愿意掏钱的甲方,而是自己先把利润率降下来,自己先掏钱做。
做透明本来就「吃亏」,还要自己掏钱做,也难怪很多企业都走不出这一步。
韦峰说,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的一把手有那么点狠劲儿,主动把短期利润降下来,把钱花到研发上面,这并不是讲情怀,做生意最终是在商言商。但一家优秀的公司,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考虑五年之后的利益,要让未来的自己能通过技术的加持,在时间维度上跑赢竞争对手。
往往经过投入研发成本,几年之后再提高的利润,已经不再靠增加业主方的成本来实现,而是通过提升自身管理的能力,在透明处提高利润。
这种利润的提高,会伴随着自身竞争壁垒的提高——你的价格更低、服务更好、利润却更高,甲方还不需要为此买单,这才能保证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这事儿听起来挺有企业家悲壮的历史感,实际上却是个很朴素的道理:老李、老张都开包子铺,老李赚来的钱都揣进兜里,老张却拿出一大半收入去雇顶级大厨、研发新口味,短期肯定是老张赔得多,长期却是老张能把包子铺开成连锁店。
而整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中,投入多少做研发、承担多大的风险,短期利润降多少、降多久,也都是只有一把手能做的决策,这就是我们在开头所说的:数字化转型的破局点,在于那些有生存危机感的企业家。
3            

     
得数智云  
2019年,德韦国际正式成立了数字公司「得数科技」,在北京和武汉分别搭建了两个团队,北京的团队负责项目指导实施、BIM技术的验证、基础族库的开发,武汉的团队负责系统架构的搭建和IT开发。
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梳理行业逻辑和系统验证,这个过程持续了7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要真金白银地花钱进去。
前三个项目是纯BIM工具的验证,这一块可借鉴的内容相对多一些。
到了2021年下半年,后四个项目平台基本开发出来了,BIM+平台验证的过程就很痛苦,经常出现IT团队花了好大力气开发出来的功能,到了项目上发现跑不通,项目上的人和IT工程师互相又很难沟通清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韦峰和我说,这个验证的过程很磨人,前面又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却又是必不可少的。
数字化的「数据」想要落地,要经过一系列的基础建设,比如可复用的族库、软件功能的验证,都必须在真实的项目中进行,不能闭门造车。而且还不能因为要用一套系统,而改变项目的作业模式。
不过,利用高端项目验证数字化有个好处,好几千平米的别墅,复杂程度往往比五星级酒店还要高,在这样的项目跑通了产品功能、数据应用,还有新技术带来的时间和质量控制,能够让一套系统服务于真实情况中设计资料、变更资料的同步,满足合同指标和进度指标,那到了一般的项目就能「向下兼容」了。
2021年6月,得数科技给企业内部研发的产品「得数智云」上线1.0版本,那时候功能比较简单,先从BIM模型浏览器开始做起,然后是关于进度和商务指标的功能雏形。
2022年,开发团队又继续一边验证需求,一边完善这个平台的开发工作,加入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功能,通过与Unity公司的沟通合作,加入了虚拟现实技术,打通了模型空间和施工空间。  
现场的施工人员只要拍好全景照片,做一个标记,这个全景照片就可以在云端后台和模型坐标自动关联,再把现场管理的所有碎片信息整理到这个点上。
管理人员不需要下现场,只需要在办公室点击这个点,平台上前端和后端的所有数据,就可以全面地展示出来。
截止目前,得数智云已升级为3.0版本,集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版块,包括模型集成浏览、空间碰撞标注、分配协作图文消息,多专业协同交互、施工进度图文信息联动、模型与现场双窗口数据联动、产品库、AR施工指导及验收、数字VR施工巡检和运维等等板块。
平台首页是数字建造控制中心,可以在这里看到工程施工进度卡、任务分配卡、工地实时监控等功能,可以实现整个工程的可视化数据联动。
比如模型集成,可以把不同软件创建的建筑模型、机电模型、精装修模型,以及现场采集的点云模型放到平台,统一比对和管理,工程量也是基于平台上的模型进行计算,实时同步、透明公开。
平台开发了可以打通设计、施工和运维的数字VR功能。
这和德韦面向的用户群有关,这类客户不太喜欢看工程味儿很足的BIM模型,而在VR里加入效果图、施工图、设备信息等等,和他们沟通起来就会更加顺畅。
举个例子,以前的项目汇报,业主突然想看某个房间部位的效果图,设计师要在电脑里翻找半天,找着找着业主就不耐烦了,现在可以把效果图集成到VR里面,想看哪里就看哪里。
这里值得思考的是:技术往往不是越先进、越难越好,而是要找准客户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  
对于BIM行业的人来说,VR已经司空见惯,一个产品如果需要设计师花很大精力去制作精美的VR渲染,然后拿给现场的工长去看,对方可能觉得还挺华而不实的。
而豪宅装修的业主,没有那么多的工程视角,他们对装修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美观漂亮,最关心的永远是「最终效果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把数据集成到VR场景,而不是BIM场景,就显得很有必要。
同理,和施工方沟通的时候,需要调取的施工图、设计说明、设备信息等等内容,也不需要分散在文件夹里,看到哪里直接调用就可以,这样沟通协调起来就很顺畅。
在施工的过程中,平台可以把现场的视频监控、施工进度、任务分配等等,都集成到平台,除了能给自己的项目管理带来效率提升,也能让业主随时登录,尽管私宅业主并没有工装项目业主那么专业,但这种透明的服务会让用户很安心。
施工过程中,平台利用叠加模型与现场实景的AR功能,把设计模型和现场实施情况做比对,有错误第一时间修改,没错误就直接用于交底。
施工结束之后,关于这个项目的所有模型和数据,可以移交给甲方专门负责别墅维护管理的团队,形成一份数字资产,比如查看隐蔽工程、软装家具的型号信息和售后信息。
讲到这儿我有些恍惚,这是几年前还从事传统装修工作、对软件开发一无所知的公司做出来的成果吗?
4            

     
意外收获  
和韦峰的交流过程中我一直在追问,数字化它到底帮助德韦这家传统公司创造了什么价值?
最明显的作用之一就是协作,韦峰说,关于设计和施工的协作,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想法,大家说出来也都差不多,出去报奖亮点不少,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协作能不能在最基础的业务中提高效率,是要不停在实际项目中迭代验证的。
这里面既需要平台在前端把可视化协同、在线应用、协作系统给做好、做简单,还需要后台把统一数据结构、构件库、工艺工法库做完善,更重要的是要把参与到项目的各方都拉到一个平台上一起工作,不能线上线下两张皮。
德韦国际搞IT,并不是开发了一个商业化软件,然后靠出售软件创造价值,而是把软件、数据、管理和服务打包,一起提供给客户。
这背后,是韦峰对装饰装修行业数字化实施的思考,包括基于ERP思维的 信息化管理 、以BIM为核心的 数字化设计 ,还有能用机器语言对接工厂的 智能化生产
通过数字化实施,对内和对外可以实现三个方向的价值。
? 首先是数据复用。  
除了BIM模型库的标准数据,还包括结构数据、工程量的数据、物理空间的数据、施工作业的数据等等。想要这些数据在后续项目中实现复用,最重要的就是把它们标准化。
数据复用的下一步就是「去经验化」,标准化的数据就可以代替一部分的人工经验,在后续项目自动发挥价值。
? 其次是数据转换。  
不能让每个软件各跑各的数据,比如点云和BIM模型数据要打通,还要实现设计到制造(BIM to CNC)、设计到管理(模型到平台)的打通,这一点开发自己的平台就能带来很大的迭代优势。
? 最重要的是作业指导。  
一切的数据对于工程项目来说都只是「前端」,你和用户都能看到成本、看到进度、看到很棒的效果,而一旦到了施工作业的「后端」,如果还是用传统的做法来打,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各忙各的,那断层的前端最终就还是会成为没用的花架子,不会有人为此买单的。
这三点价值思考,就对数据提出了两个要求。
第一是从项目中来,所有积累的数据不能窝在办公室瞎编,而是要对现场的机具、工法、材料、成本、工序、工期等做解析优化;
第二是要回到项目中去,除了要把项目实施人员都拉到平台里来协作,还必须让平台的使用足够简单,让它输出的结果比传统方式更高效地指导施工。
这些想法,并不是德韦在数字化道路上出发的那一天就计划好的,而是一边思考、一边做,逐渐磨出来的方法论。而时至今日,数字化对于韦德是全面服务于设计、施工和运维全过程的。
还有一些,韦峰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料到。
除了最直接的好处——施工周期变短、管理效率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提高,意料之外的收获之一是,很多设计师比业主还要更喜欢这套系统,还帮他们找项目。
和其他行业不同,高端装修市场的设计师,在项目里是很有话语权的,甚至不少总包会请吃饭、给回扣去讨好设计师,德韦发现,这种廉价的讨好,远远比不上给设计师提供价值来的有用。
行业地位越高的设计师,就越重视自己的长期价值。
这有点像谈恋爱,最好的方式不是跪舔讨好,而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对方需要自己。
装修设计师们有40%左右的工作是在创意部分,剩下60%都是后期出施工图、盯现场、和安装公司沟通扯皮等工作,德韦的数字系统可以帮助他们充分地把设计思路表达出来、实现落地,设计师只要出到扩充图,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后面的工作全都由得数科技来完成,还能通过线上协同工作,大量减少他们沟通的麻烦,也通过一个个漂亮的案例让设计师的脸上有光。
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是收了甲方全部设计费的,德韦并不会向他们收费,设计师跟其他装修公司合作的那些工作时间全部省下来,还能更好地完成项目,这对设计师来说显然比请客吃饭塞红包要重要得多。
很多和他们合作过的设计师,会把甲方带到德韦参观,告诉他们说:「你看,这是中国在设计施工一体化方面,做得最好的私宅装修服务公司」。这样德韦才有机会让获客、服务、口碑的飞轮转起来,让更多认同他们理念的人成为长期客户。
5            

     
商业逻辑  
说到这,我想把故事暂停一下,再次和你一起思考这里面的商业逻辑,也是一开始聊到的那个问题: 数字化推不动,上下游锁死的僵局,怎么破?
我们看德韦在这个「意外收获」背后的逻辑。
甲方出钱,设计、施工各做一份事儿,现在施工方替设计做了一部分工作,如果要设计少收一部分费用,设计会同意吗?
肯定不会。
那么设计维持原来的收费,施工方把多出来的工作向甲方收费,甲方能同意吗?
大概率也不会,肯定会问出那个经典问题:没有数字化,设计师本身就没有责任让项目顺利实施吗?我请阿姨打扫卫生,需要为阿姨用的拖把买单吗?
于是,很多项目的三方,就这样被传统的利益关系锁死了。
BIM和数字化,跟工程行业很多其他的技术不同,它并不是像当年的甩图板,谁用起来谁就马上获益,而是非常依赖上下游各方协同,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那想要这件事往前推,就一定要有某个参建方「越俎代庖」,去做超出传统职能范围的工作,承担这多出来的费用和风险。
而数字化的重要价值在于,这一方多承担费用的情况必须是暂时的,后面的项目可以通过数据的复用、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及更多更优质的客户,把这个投入赚回来,而且一旦越过收支平衡点,企业就会迈进下一个Level。
任何一方站出来的情况,我们都见到过,比如之前给你讲过推动数字建造强管控的 华润置地 ,利用BIM和数字工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 湖南省院 ,以「技术预埋」为思想提前布局自主研发的 上海富凝设计 ,还有今天聊到的德韦国际和得数科技。
这里面最重要的逻辑是:承担费用和风险的那一方,押下的赌注是短期收益,而期待的真正收益是脱离「互相锁死」的三方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关系结构里——或许是开拓新的用户市场,或许是筑起更高的竞争护城河,或许是进入更加高端的合作圈层。
没有哪条历史规则要求所有企业投入成本去使用新技术,要不要「赌一把」,去承担这个费用和风险,是每个企业决策者需要自己做的决定,然后自己承担后果——或是享受硕果。
韦峰收获的护城河,在传统的装饰装修行业,是一个很高的壁垒,甚至对于很多「友商」来说,不是赌不赌的问题,而是压根不敢要这个壁垒。
它的名字叫:透明。  
韦峰说,这个市场里所有公司都在喊透明,甲乙方心里也清楚,大家嘴上喊得透明,不能太当真。
而如果一家公司,想要真的透明,怎么办?那就不能喊,只能做——基于工具、基于系统、基于全部数据在业主面前的精准呈现。
从一开始点云的数据就是精准的,基于点云进行的模型深化也是精准的,再基于BIM模型做出来的工程量和物料清单也是精准的,紧随其后的工艺工法和作业流程也是精准的。
在构件库建设的过程中,得数科技也把供应商拉到了这套系统里,他们自己不生产门窗和空调,却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把供应链清单、设计清单、建造清单也穿起了一条线。
光是自己精准还不够,你还得把这个东西摊开给人家看。
机器不会说谎,这个系统里的数据彼此关联,牵一发动全身,不是人为可以操作的,你想看哪个环节,来,登录账号随你看。
原本只能靠嘴说、靠PPT写的那些同质化内容——比如工匠精神、质量第一、经验丰富,都比不上把所有数据精准地摊开,来得更有力量。
每当设计师把业主带到德韦的面前,他们就会把自己这套基于精准数据的服务模式讲给业主,韦峰说,凡是有业主来寻求安心和值得信任的服务方,都能很快被他们说服。
对于德韦来说,数字化没有彻底改变传统行业的作业模式,却深刻地改变了他们和设计、供应商和业主之间的协作与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在他们所在市场,是一张千金难求的贵宾票。  
6            

     
人才与替代  
最后,我想说说与每个人有关的、关于人才的事儿。
这也是韦峰和我聊到成立助学基金时,探讨最多的两个问题: 数字化新人才从哪来?被「替代」的旧人才往哪去?
传统企业做数字化,最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可以跨界的人才。
关于「人从哪里来」,韦峰直言不讳地说,尽管公司从事的是高端市场的业务,但传统行业想要招既懂装饰装修,也懂数字IT的人才,还是很难的。
如果短期内不能改变行业和市场,那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团队架构,既然人才不好招,那就自己培养。
德韦与德国的公司合作很多,也学习了他们的双元制人才教育模式,他们和高校共同开设专门的数字建造班,定向招生,目标明确,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的专业项目管理人员。
建造班的培训包括装饰装修项目实训、定向的数字化课程编制、定期讲座,并且为成绩优秀的学生设立奖学金。
这个班里的优秀毕业生,会直接进入得数科技工作,进入职场就接触最高端的装修项目。
谈到数字化,还有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是「去经验化」,对于很多职场老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经验这个东西,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并且从人到人传递的效率很低,这里面有客观的技术原因,也有主观的意愿原因。
而在平台上打造的标准,积累的时间周期更短,传递的效率则要高成百上千倍。举个例子,从前一个项目进行到两个月,存在哪些问题?进度是快了还是慢了?这些问题年轻人没经验,说不清,只能靠老师傅到现场去看,转上一两天,再告诉甲方,你这个现场和图纸之间有差别,你看我这尺子量的尺寸,这个差别会带来多少预算超支,会延误多少天。
业主甚至是自家的老板都只能相信,没办法,经验就在人家的脑子里,不服气你就先去干20年装修再说。
而现在,平台上可以采集现场的点云数据,传到平台上跟模型对比,通过VR、AR给甲方直接展现出来,再把后续的用料、工序用数据表的形式算出来,摆在桌子上所有人都能看。
这件事可能几个小时就把整栋楼都搞定了,数据的精准程度是覆盖到全流程的,要远远高于老师傅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数据不会撒谎、不会出差错,不存在人与人的信任问题。
这个行业有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傅,他们对涉及IT的工具很排斥,很多新思想也是他们的盲区,而经过德韦培训出来的年轻人,从离开校园进入公司的那天起,就「预装」了数字化思想,他们愿意拥抱新技术、使用新工具,也愿意按照平台上的数据反馈来执行工作。他们在现场手里拿的是iPad而不是图纸,扛着的是激光扫描仪,而不是卷尺。
目前在得数科技负责一线工作的,包括VR产品开发、平台管理、现场资料验证、质量管理等等,都是年轻人在负责。
以往进入装饰装修行业的年轻人,先别说接项目,连学真本事都得等一等,先给师傅打几年的零工再说,端茶递水打图纸,师傅用顺心了,再慢慢教东西。
而现在进入德韦的年轻人,很快就可以基于平台,实际上手项目,或者进入数字产品研发岗位,几年时间就可能独当一面,再加上公司面对的都是顶级商业领袖这样的客户,这让加入德韦的年轻人工作的很有尊严。
除了韦峰和得数科技的几位高层,我还采访了在得数科技工作的好几位年轻人。他们有的负责产品标准化、数字预算标准化,有的负责模型标准化、VR与AR产品研发等工作,都是从学校毕业就加入了得数,在项目上做一段时间之后,就直接进入了现在的岗位。
面对采访,他们稍显拘谨和青涩,但还是能从交流中感到,在这样一家公司,每天面对的都是新技术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很多工作内容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新方向,一边在实际项目上了解需求,一边把这些需求沉淀成数字资产或是程序里的代码。
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工作的氛围平等友善,没有森严的等级,没有开不完的会和加不完的班,老板还经常邀请大咖来公司做演讲培训。
看着自己在上一个项目里的优化工作,能切实在下个项目中起到作用,建模周期越来越短、算量越来越准,单次的付出可以在后面的项目一直复用,成就感还是很满的。
如果一家公司离开某个人的经验就出大问题,那这家公司在商业上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很大——老师傅可能会生病休息,可能会有其他想法,可能会带着经验离开。
韦峰总是在公司说,对于德韦这套系统来说,没有谁是最骄傲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公司离开谁都必须能转得起来。
商业的事,并没有完美。前些天我们写了上海富凝设计老宋的故事,看了他们用算法去替代装配式工厂老师傅的经验,让工厂不依赖人,有位粉丝留言说:效率高了,失业的人去做什么?
我给他回复了这么个段子:
当然,目前还不能说标准和算法已经完全替代了经验,但韦峰觉得,在标准化工作面前,凡是能被数字记录、被算法处理的事情,都迟早会被替代。企业想要在数字化时代生存,这是不得不走的一步。
这不是当老板的心狠——在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人里面,也包括韦峰自己。
他说自己就是一名有经验的工程师,他创办德韦这家公司而不是自己单干,有件事儿早就想好了,要把作为工程师的自己干掉——这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实际上,目前德韦国际的运转已经不需要韦峰自己操心太多事,得数科技需要他直接关注的事情也越来越少,而只有一件事,公司离不开他,那就是公司要往哪里走。
这些大方向的决策,当然也包括几年前作为传统行业的老板,下决心All in数字化所下的赌注,这一点,是算法永远替代不了的。
7            

     
尾声  
和韦峰的交流中,他数次提到,从不指望BIMBOX能给他拉来一两个项目,那个事不重要,他最希望的是,更多关注数字化的小伙伴,能多关注装饰装修这个领域。
一方面原因在于,工程建造行业的很多数字化经验,与他们在这个细分领域的经验,一定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比起仍然抱有传统思维的同行,韦峰更希望能和那些拥抱数字化的跨行伙伴交流各自的思想和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得数至今对数字化人才还是求贤若渴,在其他领域推进数字化遇到瓶颈的伙伴,欢迎来高端装修行业试试,或许就是一片可以施展拳脚的新天地。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BIM专业软件

返回版块

9072 条内容 · 25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利用BIM、GIS等技术将移民相关基础数据,实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和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2023年水库移民工作,水利部日前制定了《2023年水库移民工作要点》,全文如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