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浅谈最近地产景观的一些“卷”

浅谈最近地产景观的一些“卷”

发布于:2023-05-11 14:50:11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2023年活着活着,又快小半年了。在这小半年里,该离职换地儿填坑的应该也差不多换好,该彻底换赛道的也应该换赛道继续卷,剩下的别无选择也好,对行业有执念也好,决意往死里卷,应该也能勉强杀出一条生路,继续在行业里艰难的做做项目。 今天浅谈一些地产景观的新卷法,不为别的,单纯从景观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拉通一下目前在行业内混饭吃的各种卷法,希望大家在各自卷卷的赛道上,不至于觉得太寂寞。



——“提升改造卷”

全称“无偿情怀式提升改造”


让我们把场景调至一个平凡的乙方设计师的视角,一个即将下班的周五,忽然接到甲方项目负责人的电话,针对那个已经修改了无数轮改到大除夕定下的方案,轻飘飘的说一句“我们的项目由于造价/档次修改了 (=房子卖不动) 需要修改一下方案(提升/降成本/根据新领导审美修改), 需要 再改改。” 没有时间抱怨,你打开图纸,逐一记下从项目负责人口中得到新领导宝贵的只言片语,开始重新适应新领导的“专业高度”,进入新一轮项目内耗循环。


#阶段一,开启动会议输出意见


此阶段新任的领导会用相对温和的态度跟你输出他的 “新想法”和“高标准” 以表达他的专业性,为了展现他是一个尊重专业保持开放的领导,他甚至会征询你有什么想法,鼓励你输出不同的意见——当然,这也只是客气而已,如果你真为了坚持那个你和前任领导合作的那个方案,那你实在是太不懂事了。


但凡市场行情不好,卖房子卖的不好,地产公司的选择往往就会选择快速换掉片区的决策者。新领导希望做出业绩,自然不能继续按照前任领导的方案—— 做得好是前任的功劳,做不好要自己背锅。 因此新领导必然会选择推翻前领导的方案,顺应新领导给出的意见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阶段二,考察研究对标项目


很多小区未来入住的业主们大抵都很难以想象,他们所居住的小区整体风格往往都是如何决策落成的。专业缜密的客研,标准化工作流程,企图用专业理性的方式打造产品的各种尝试,在强差人意的销售业绩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于新任领导而言,重新做客研是不可能的,想要在短时期内,做出立竿见影的看到成绩,最可能见效的方式就是快速找到一个他认为靠谱的对标,进行复制。因此,提升方案的过程,领导输出指令的时候,用词往往都是类似这种, “你们对标R恒,对标L湖,直接按照他们的来,照搬他们的施工图就好了。”   这种让专业设计师听起来甚至有点掉格的话。只要理解了内在的逻辑,设计师就不会对接下来的项目考察感到不解—— 一群甲方管理层,来到一个对标的示范区,煞有介事的研究一些市场上已经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景观做法 ——领导的“新想法”和“高标准”,实际上只是在当前的市场之下,能让决策层把项目落地的一种稳妥保险不会出错的做法,以保障他能在短期内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


#阶段三,讨论修改方案成果


第一次给出提升方案,大概率是炮灰, 设计师的方案成果实际上是一个“容器”, 用以容纳甲方想要输出的一系列问题, 他们大概率不会针对你输出的成果,直接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而只会输出一堆他们想说的问题。甚至面对多个方案的比选,需要下决策性的定论之时,也会以一句 “那你们建议呢?” 作回应,最后以 “反正你们综合再考虑一下吧!” 作为结束。再以多个比选方案作为下一轮成果要求,把决策责任再往上一层转移。




进入项目内耗循环模式,设计师的工作能效和产值基本全凭运气,只要房子卖得不好,项目就没有改完的一天。这种没有意义的努力,被动的卷, 就仿佛一个人吃下去很多垃圾食物,但毫无营养,无法获得任何成长。


而关键的一点,需要强调一下标题 “无偿情怀式提升改造”——如此耗费设计院内部资源的提升改造工作过程,大部分都是无偿的。 大开发商跟大设计院的合作,会用彼此的合作需要 “谈感情”“谈长期合作” 去卷,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设计院更多的也只能选择跪舔。因此无偿提供提升方案,目前之只能市场常态,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设计院即使没有新项目,产值也很低,但依然加班内耗非常严重。



——“拿地前配合卷”

全称“无偿博彩式拿地前配合”


决意往死里卷,能勉强杀出一条生路,继续在行业里艰难的做项目的,一定知道,除了常规的概念,方案(方案深化),扩初,施工图,后期配合阶段,现在还多了一种配合阶段,叫 拿地前配合 倒不是说以前没有这个阶段,以前项目周转比较快,景观的部分的拿地前配合,一般会由建筑带掉,而且深度也不会那么深,基本能满足提供给政府的反应规划的景观布局图即可。建筑户型室内精装,也会 直接 套用 一些成熟的模块。而现在则需要各个设计专业线条在短期内高频率的同步介入工作,出了基本的大区规划,还需要相对成熟的示范区方案。


拿地前配合工作要求越来越卷,主要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拿地的要求提高了,某些地区拿地竞争比较激烈,需要采用竞品质模式土拍,大部分有决心拿地的开发商都希望在竞品质部分拿满分,所以此阶段的配合要求开始卷起来。另一种情况即使在无竞争的状态下,只是为了跟政府勾地前做的准备,在正式拿地前,建筑、景观、室内的设计方案实际上已经提前展开,甚至已经反复的推敲折腾,这样如果地块能成功拿下,各专业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案。过去,拿地后3个月开盘这种过去的极致开发节奏,需要民营开发商内部配有高强专业的设计经理人团队和设计院紧密协作共创,而现在则通过在拿地前让设计院去做配合来抢时间节点。


“无偿博彩式拿地前配合”,划线重点是“无偿”和“博彩式”, 因为地还没有拿下来,就无从谈起合约和委托函,所以只要参与配合,就默认是无偿的。“博彩式”顾名思义,因为竞争的拿地有好几家房企,靠摇号拍地基本全凭运气,跟配合度无关,设计院的参与是默认了游戏规则。即使是勾地类型的拿地前配合,也存在一定风险是公司从决策层面否定拿地的决议,前置配合同样是赌博行为。


除了景观线条,拿地前的配合微信群,甲乙双方的建筑、景观、精装条线全都在群里,参与陪玩这个阶段的设计团队,不论建筑、景观、精装,基本默认了 “四不”原则:不放假,不吃饭,不睡觉,不给钱 ——各专业参与配合的设计团队都默认任何时间点都能随叫随应,随时开工。所有的意见指令,各个专业线条的配合,基本都在群里传达输出,因为三个专业同时在开工,等于所有条件都在变动,各个专业都像做一道几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工作在短期内会出现不断返工重来,就如天天在做快题,只是这道快题的条件不断在变化。这个阶段的设计配合,更多的不是在考虑产品本身,如何给客户更好的空间体验,更多的只是从经济指标,开发商领导的决策取舍,各种政府规定得分点等。


自从有疫情的隔离办公,有了腾讯会议,开发商卷设计单位加班,从来就无关法定假期,或设计团队的物理位置。开发商根本不需要明给设计院提出五一加班,或安排多少人出什么图纸。只需要说出一个腾讯会议时间,指定在五一某一天,要听项目的各专业,针对刚拿到的地块的汇报,设计院就根据自己的“实力”(=部卷人能力),安排协调各种远程工作。人类发明了各种提升效率的工具,却让自己越来越忙碌,连法定假期里捍卫自己的基本人生自由的权利都没有。



——“营销价值点输出卷”

以推文输出为结果导向的设计需求


国进民退,这两年国企确实切切实实的卷起来,随着各种拿地压销售压力,国企内部自上而下越来越紧。过去相对好做的国企项目,变得越来越难做,倒不是说设计要求真的变高了,而是景观设计卷的点不一样了。


对于国企设计线条的负责人而言,都希望自己所负责的项目,向上有所交代,能拿出上级认可的产品,而“有产品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最直白的体现就是能提炼出一系列营销价值点 “一环,两轴,八大亮点,十二大生活剧场” 好不好住不说,有记忆点是王道。


景观的价值点,在地产的语境中,成了 一篇篇精致的推文,卷的是定妆照,小作文和排版。 地产人不关心国人真实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不花时间去研究社会学,观察和理解生活,他们对目标客群的认知和理解,大多只停留在他们臆想中的,类似 “城市新贵”“社会精英” 笼统而理想化的抽象概括。因此,地产对景观设计的提出的设计要求,某种程度上, 成了以推文输出为结果导向的设计需求, 本末倒置。


不管是否愿意承认,大部分的景观人,尤其是地产项目的决策者,他们都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正常健康的家庭关系。级别越高的领导,家庭关系越淡漠,大部分的地产领导要么处于长期高压工作的状态,要么就是需要出入各种酒局,再努力认真维护,生活作息也难以和普通家庭一样,体味到普通人生活的轨迹和家庭乐趣。


而讽刺的是, 居住产品的最终决策权,往往都是这样一群没有生活的人。 而当一个产品打造方式最终的决策权是在这样一群人的手里,最后产品的呈现就只能是一种架空于现实生活的“理想的乌托邦式的社区”,卷出一堆客户并不买单的营销价值点。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 “景观价值点的油腻化现象”, 简称 “景观的油腻”。


“景观的油腻”,在于对现实中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思考的缺失了,在形式主义的包装下,景观成了一句句营销口号,成了一种装饰元素,成了一个个没有共鸣的只有噱头的故事线,大线条下,大草坪,大花园,成了一种构图,各种繁琐的装饰成为了一种和客户宣扬的卖点,真正接地气的思考却缺失了,并自信地成为这应该是合理的,那么再丰富的设计表达,也只是技法的表现,表现越多,心的想法反而越少了,那慢慢就油腻了。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一个误区, 崇拜吃苦 生产力低时候,要吃苦种地,纺织,生产力提升了几百倍的今天,依然被灌输崇拜吃苦。生活要吃苦,生活要吃苦,甚至没苦吃,还要找苦吃。这一点,放到我们的行业里可谓被放大到极致——行业红利的时候,大小的设计院争抢项目节点,三五年的设计师,当小主创用能力不够,自然要吃力吃苦;行业不好的时候,也各种低价竞标,无偿配合,靠着未来合作的 “大饼” 和各种 “情怀说““感情牌” 来继续卷设计师辛苦卖命,还是吃苦。


然而,很多人只有吃苦有经验,别的没经验,大抵只会吃体力的苦,不会吃心智的苦,在他们眼里, 独立思考不算苦,忍受孤寂不算苦,自律自省,砥砺心性不算苦, 只有遭点罪才算是吃苦,被领导PUA,配合甲方做一些没有意义反复修改,受一些没必要的罪,才叫理解行情,适应市场。只是,如果每个设计师,每个公司的运用者,都顺着甲方的思路,都拿未来合作和感情谈设计工作的价值,那设计师吃什么呢?我们到底是在卷些什么呢?真的要一直卷下去吗?


我们不需要用一次次由于甲方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反复修改,以此去表达我们的合作诚意;我们不需要去填补甲方管理上的缺口,去体现我们的专业经验;我们更不需要去通过解答各种不稳定条件的“快题式”拿地前无偿配合,去证明我们的设计水平和能力。



结语:


“人矿”枯竭,国家经济面临着转型,地产行业日落西山,行业高收入不再,工作时长却持续加长,每天面对的工作,不再是卷出一个个精致的示范区,而是一个又一个整改,提升,各种擦屁股……连过去那份因为落地项目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不复再了,眼下地产从业人员更多是考虑如何能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活下去。


如何解决景观设计内卷问题,对于景观从业人员个体而言,似乎都是无解的,短期内可能都无法得到改善,但不代表我们就只能对现状保持沉默。本文尝试以片面的角度,分析目前地产甲乙方相处彼此内耗的困局,探讨目前地产产品打造的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浅谈目前地产景观的生态系统。


囿于笔者工作的职能视角,所能谈及的仅为片面的局部的观点,欢迎不同意见的探讨。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01 万条内容 · 26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南京宪法公园 | 张·雷设计研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