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泡形成原因分析
气泡的形成既与混凝土本身所组成的材料特性有关,又与构件的截面形状和混凝土成型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有关,可以说和施工环境关联较大。
1.水泥。 单位水泥用量影响到混凝土粘度,水泥用量多,粘度就大,气泡排出困难,形成气泡的机会就大。C35混凝土强度低,单位水泥用量少、粘度小,不存在气泡难以排除的问题,相反应增加其用量来提高水泥浆量,使骨料级配不合理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混凝土内空隙得以填充,减少自由水的含量,降低出现气泡的机率。表1是环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其单位水泥用量恰好处于设计要求的下限值,应调整增加。
表1 环墙混凝土配合比
2.粗细骨料。 粗细骨料颗粒级配不合理,或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偏多,及生产过程中实际砂率比配合比设计小,都会使粗骨料间的空隙增大,增加了气泡产生的自由空间。难以有效控制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这些都增大了气泡出现的可能性。
3.水。 水灰比对混凝土产生气泡有显著影响。水化过程消耗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后,约占80%的自由水是通过蒸发的形式分开的。水灰比大,自由水会偏多,形成水泡概率就越大。本工程水灰比为0.56,大于设计要求的上限值,应调整降低。
4.掺合料。 掺合料多为粉煤灰。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同时,掺一定量的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能降低混凝土造价,改善和易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节能减排;另外,粉煤灰中的碳有一定吸附气泡的能力,能增加混凝土的粘聚性,减少内部气泡的聚合,使气泡溢出到混凝土面的机会减少,但掺量较多时又会增大混凝土粘度,影响气泡溢出。预拌混凝土厂家抽检时,多数只检测其细度,需水量比和烧失量检测较少,但烧失量对混凝土含气量影响较大,过高会导致含气量严重超标。从考察预拌混凝土厂家了解的情况可以看出,近期粉煤灰质量波动较大,多个项目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气泡,可以断定粉煤灰是环墙出现气泡的直接诱因之一。
5.外加剂。 外加剂多是减水剂,是通过在混凝土中引入一定量的微气泡来减少水和水泥用量,或在不改变混凝土需水量的前提下,改善混凝土工作性。但气泡大小不均匀、形状不规则、不稳定,在混凝土运输或振捣过程中,易聚合成大气泡,并最终溢出形成气泡。有试验表明,普通减水剂或掺量较低的高效减水剂能减少气泡出现的概率,高效减水剂掺量超过0.7%时,出现气泡数量是不掺减水剂的3.5倍。环墙所用的羧酸系高效引气型减水剂掺量达2.05%,已大大增加了气泡形成的机率。
6.混凝土拌合。 搅拌时间偏短,会导致搅拌不均匀,气泡在混凝土内密集度不均,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搅拌时间偏长,会使混凝土中带入过多的空气,增加了气泡形成的概率,搅拌时间一般宜控制在3~5?min。受利益驱使,预拌混凝土厂家搅拌时间往往偏短,增大了气泡形成的可能。
7.混凝土振捣。 振捣器类型及振捣时间、浇筑分层厚度对气泡形成影响最大。环墙厚500?mm,坍落度为140~160?mm,对振捣有效半径影响小,选50型频率为12?000?r/min的振动棒,其有效作用半径250 mm完全能满足施工要求。但环墙钢筋直径大、间距密,吸收振动能也较多,按常规振捣方式,会使振捣时间偏短,导致混凝土不密实,气泡不能及时排除;如果延长振捣时间,混凝土会分层、泌水,减水剂引入的气泡会聚合,增大了形成气泡的概率,对合理振捣时间的问题,施工中采取两次成型,分层厚度取700 mm,明显偏大,气泡排除路径偏长,易形成气泡。
8.模板与构件截面。 模板的材质与构件截面形状对气泡排除效果影响也较大。模板光洁度越高,材质越好,对气泡排除时的阻力就越小,气泡就越能及时排出,新模板比周转使用多次的模板形成的气泡就明显减少,质量好的比差的也明显减少。构件截面越简单、规则,气泡就越少,相反就有增大的趋势;环墙属不规则的圆曲面,气泡排出路径长,遇到的阻力也大,形成气泡可能性也就越大。
9.施工环境。 混凝土坍落度越小,粘度就越大,气泡排除的难度就大,形成气泡可能性也就越大。环墙所用混凝土属软稀型,但施工中气温高、运距远决定了坍落度损失也较大,影响了气泡的排出。浇筑时,如果随意往混凝土中添加水来增加坍落度,自由水就会更多,气泡形成的概率就更大,所以现场应严禁随意加水。
二、预防措施
1.优化配合比设计。 在满足设计要求并兼顾预拌混凝土厂家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本工程地处三类环境类别,应适当提高单位水泥用量与砂率,以增强单位水泥浆量与混凝土强度;适当减少单位用水量、掺合料量及外加剂掺量,以降低水灰比与减少气泡产生的概率。经过反复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2);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应根据骨料实际级配及其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比。
2.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预拌混凝土厂家应加大对原材料抽检的频率,做到每批次必抽检,特别是骨料与掺合料,严控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及骨料级配,粉煤灰必检测其需水量比和烧失量。必要时,施工现场可在浇筑环墙混凝土时,安排专人不定时抽查预拌混凝土厂家的原材料与搅拌时间,不定时在现场检测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坚决予以退场。
3.改进施工工艺。 改进施工工艺是减少混凝土气泡的关键环节。分层厚度应取0.8倍振动棒长度,考虑到环墙截面尺寸的实际,决定采用全面分层、每层厚度取500?mm的浇筑方法。施工时,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先振捣低处再振捣高处,快插慢拔,每个振点振捣持续时间为30?s,间距取500?mm,待环墙内混凝土达到分层高度后,再重新振捣一次,至混凝土面出现浮浆不再有气泡和沉陷为止。浇筑第二层时,振捣棒应插入第一层混凝土内50mm,并按第一层浇筑方法依次循环,至第三层止。待全部完成后,再用小型振动棒沿模板外表面高度方向振捣、长度方向推进的方式重新振捣一次,将停滞在模板面的气泡及时排出到混凝土面。 同时,环墙应选择质量与光洁度较好的竹胶板模,虽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其周转次数明显增加,摊销后仍较质量差的模板经济。周转使用时,应及时将其表面杂物清除干净,均匀涂刷水性隔离剂,保持模板面的光洁度。
4.选择合适的施工环境。 考虑到厂家更换可能性不大,应选择夜间气温较低时浇筑环墙混凝土。必要时,可要求厂家采取外加剂后掺施工法,以减少坍落度的损失。
通过采取以上预防措施后,后续施工的环墙表面不再有明显气泡出现,表明预防气泡所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 万条内容 · 215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混凝土试块检测作假,出具虚假报告,一检测机构被罚近20万,8名当事人被处罚据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显示,因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杭州市临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杭州同正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及其余8名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详情如下: (原文篇幅较长,本文 有删减, 文末原文查看完整内容 。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