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给排水资料库 \ 污泥膨胀、上浮、解体、老化的应对策略

污泥膨胀、上浮、解体、老化的应对策略

发布于:2023-05-09 14:20:09 来自:给排水工程/给排水资料库 [复制转发]

    



01 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的原因


(1)丝状菌膨胀


活性污泥絮体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导致膨胀,促成条件包括进水有机物少,F/M太低,微生物食料不足;


进水氮、磷不足;pH值低;


混合液溶解氧太低,不能满足需要;


进水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


通过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容积指数判断丝状菌发生膨胀的程度。



(2)非丝状菌膨胀


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太高,而进水中又缺乏足够的N、P,或者DO(溶氧)不足,细菌很快把大量有机物吸入体内,又不能代谢分解,向外分泌出过量的多糖类物质。



   
这些物质分子中含羟基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活性污泥的结合水高达400%(正常为100%左右),呈黏性的凝胶状,无法在二沉池分离。    

   
另一种非丝状菌膨胀是进水中含有较多毒物,导致细菌中毒,不能分泌出足够量的黏性物质,形不成絮体,也无法分离。    
     
2)解决办法    

   
为防止污泥膨胀,首先应加强管理操作,经常检测 污水水质、曝气池内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和进行显微镜观察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加大空气量、及时排泥、在有可能时采取分段进水,以减轻二沉池的负荷。    

   
对于丝状菌膨胀轻、中度可以通过调高pH,适量的杀菌剂来调整,对于高、重度丝状菌膨胀,可以考虑放弃治疗,清池投泥重新培养了。    
     
02 污泥上浮    

   
1)污泥上浮的原因    

   
污泥上浮主要是指污泥脱氮上浮。污水在二沉池中经过长时间停留会造成缺氧(DO在0.5mg/L以下),则反硝化菌会使硝酸盐转化成氨和氮气,在氨和氮气逸出时,污泥吸附氨和氮气而上浮使污泥沉降性降低。    

   

   
2)解决办法    

   
污泥上浮现象和活性污泥的性质无关,只因污泥中产生气泡,使污泥密度低于水,因此污泥上浮不应与污泥膨胀混为一谈。具体解决办法有:    

   
(1)降低进水盐浓度,控制高负荷COD的冲击。    

   
(2)准确地控制曝气池内的COD负荷。因此,在运行操作上要控制曝气池进水量。通过准确地控制MLSS(建议6~8g/L)和曝气池进水量,将COD负荷控制在0.2~0.4kg/(m 3 ·d)的适当范围,以减少污水的冲击,如果该污水经过均质池后的COD浓度仍然超过设计标准,应将该股污水引入事故池以待日后处理。    

   
(3)完善新建污水预处理工艺,控制污水厌氧与兼氧酸化水解池是保障后续曝气池正常运转的关键步骤,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在此得到降解后,可以保证曝气池污水的出水要求,也改善了二沉池的沉降性能。    

   
应采取以下措施:完成潜水搅拌机配电系统的改造,尽快泵污泥至酸化池,进行酸化池的调试和酸化污泥的驯化。一次投加剩余污泥约为池容的1/5,投加量约为100m 3 ,使池内混合液浓度在4~6g/L。    

   
(4)控制氧曝池的溶解氧浓度,适当降低氧曝池MLSS,基本控制在10g/L以内,与之相应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应根据进水有机负荷及时调整。    

   
(5)增加污泥回流量,及时排除剩余污泥,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降低溶解氧浓度,但不能进入消化阶段。    

   
03 污泥解体    

   
1)污泥解体的原因    

   
污泥解体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则是污泥解体现象。    

   
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污泥中毒,微生物代谢功能受到损害或消失,污泥失去净化活性和絮凝活性。    

   
多数情况下为污水事故性排放所造成,应在生产中予以克服,或局部进行预处理;正常运行时,处理水量或污水浓度长期偏低,而曝气量仍为正常值,出现过度曝气,引起污泥过度自身氧化,菌胶团絮凝性能下降,污泥解体,进一步污泥可能会部分或完全失去活性。此时,应调整曝气量,或只运行部分曝气池。    
     

   
2)解决办法    

   
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会使活性污泥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且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混浊,SV%值降低等。    

   
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会受到抑制伤害,净化能力下降,或完全停止,从而使污泥失去活性。    

   
一般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判别产生的原因。当鉴别出是运行方面的问题时,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以及SV、MLSS、DO、NS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查,加以调整。    

   
当确定是污水中混入有毒物质时,应考虑这是新的工业废水混入的结果,需查明来源,按国家排放标准加以处理。    

   
04 污泥老化    

   
污泥老化的原因    

   
(1)污水处理系统长时间处于低负荷状态    

   
换句话说,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太低,并且长时间维持在低有机物污染物的状态。比如COD低于了100mg/L。理论上讲,如果进水浓度和流量太低,用降低活性污泥浓度的方法来应对就行了,但是不要忽略了如果进水浓度太低,活性污泥之间相互碰撞的机会太低,最终导致活性污泥无法絮凝,无法沉降的现象。    

   
(2)过度曝气导致活性污泥老化    

   
这种原因未明在文章的开始就讲过了。过度的曝气是导致活性污泥解体和被氧化,空气里面的氧气就是一种氧化剂,过度的曝气自然导致活性污泥里面的部分细菌被氧化,菌胶团被解体。    

   
(3)活性污泥浓度过高    

   
活性污泥浓度过高并且没有金属底物浓度的支撑,简单的说就是C、N、P之间的比例严重不合理。最终也会导致活性污泥老化。    

   
(4)排泥不及时    

   
排泥是控制活性污泥浓度的最常用的手段,排泥不及时对污泥的影响相当的大,如果长时间不排泥的话,活性污泥会以最快的速度发生老化。    
     
2)解决办法    

   
(1)对活性污泥泥龄控制上的要求    

   
为了保证生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不会因为排泥不及时而发生老化,我们要经常确认当前排泥流量和活性污泥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食微比的确认,间接指导活性污泥排泥流量的控制。同时,必须做到排泥流量的均匀性,避免间隙的、流量波动过大的排泥方式。    

   
(2)曝气的均匀性和过曝气的防止    

   
要求对曝气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过曝气,将曝气池出口的DO浓度控制在2.5mg/L左右即可。同时也可降低曝气过度消耗的电能,为降低处理成本打下基础。    

   
(3)低负荷运行状态的避免    

   
要避免低负荷运行状态的出现,从而规避活性污泥老化的发生。除了尽可能地提高进水中底物的浓度和可生化性,更多的要尽可能地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以保证食微比能够保持在合理控制值内(0.15~0.25左右)。    

   
必要时可以补充外加碳源来保证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繁殖功能,如投加化粪池水、引入生活污水等。    

   
(4)增加MBR工艺    

   
MBR工艺替代了二沉池,使HRT与SRT分离,其过滤效果保证了长期严重的污泥老化,而不对出水产生太大的影响,既然出现了问题,那我们直接把出问题的人干掉,那不就没问题了,MBR就是这么简单而粗暴

  • 卡哇伊的狗子

    很好的资料!值得学习!谢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2023-05-09 15:17: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给排水资料库

返回版块

22.42 万条内容 · 54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污水处理中碱度与pH是什么概念,是不可混淆的!告诉你如何计算

  经常有人搞混碱度与pH的关系,碱度与pH并不是一个概念,实际意义也不同,碱度说明的是缓冲能力,pH则是酸碱性的直接表现!带你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以及对水处理的影响。 1 、什么是 pH ?   pH 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