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金秋野,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建筑师,学者和建筑评论家。“金秋野建筑工作室”主持人。研究领域为园林与传统设计语言的现代转译。著有《异物感》、《花园里的花园》、《居室亦园林》等学术著作,与王欣联合编著《乌有园》系列丛书,与李涵合著《胡同蘑菇》和《楼房花朵》。也是《光辉城市》、《透明性》等理论经典的译者。主要设计作品有北京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北京郎园六边庭、大山宅等。“金秋野建筑工作室”(jin architects)成立于2011年,工作范围包括建筑与园林设计、建筑理论和评论、建筑与艺术展览、教学与教育研究、建筑文化普及与学术交流等。
童寯先生曾在《江南园林志》提到造园及其品评的三重境界:“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 如今看来,这三个词用来形容现代建筑也是十分得当的,虽然其中没有涉及任何植物、假山或是其他园林意象,但它描述了一个好空间所应当具备的特征,我将其概括为 “空间的园林性” 。
在我看来, 优秀的建筑一定是具有园林性的 ,适合人们漫游其间,让人愿意在此停留。空间中能够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实现多种多样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一定审美价值。 一个具有园林性的空间,有更多细腻的生活在重叠的“褶皱”中发生,这些真实的生活细节,赋予了空间更多“言外之意”。
从更深层次来说,好建筑还应该具有一个园林性的空间特征——小中见大,深远无尽。 一个空间就算再大,与绵延的宇宙空间相比也是寸土。但很多建筑仍然会让人联想到宇宙之大,比如万神庙,它和很多“摩天大楼”式的现代建筑无法相提并论,带给人的知觉感受却远比很多摩天大楼更宏大。 这是因为万神庙的建造与人的尺度相关,有跟人体对应的细节,同时还有精妙的几何秩序,在小和大之间具有一种辩证关系。 这是建筑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空间的园林性中小中见大的特征,在我们的很多实践项目中均有体现。 比如六边庭项目,单层面积不到100㎡,这个空间的设计诉求是将家具展厅打造成居家的模式,同时需要包含客厅、厨房、餐厅、卧室等功能。如果我们把它变成通用空间全打开,上面加装板灯,这样会显得空间很小,一眼就能看透,这时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阻隔,通过阻隔满足功能需求。斜向的墙面具有一定的弹性,我围绕其进行设计,将它做成不同尺度大小的空间,中间受天光照射,顶光对其进行补光,房子中部就形成了一个室内的“庭院”,内外之间就产生了差别。这样,在这座建筑的任何一个空间里,都能够通过洞口、中庭以及空旷的部分看到另外的部分,引导你向更远的地方看去。 房子,不论大小,只要层次足够丰富,就能够在有限的面积内营造出更大的空间体验。这种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在现代建筑里面也非常适用。
▲ 六边庭 金秋野
有一部分现代建筑,包括很多重要设计师的作品,在我看来并没有太多的层次和深度,其可能非常讲究细节,使用了非常好的现代材料表达,但它没有让人能够沉浸其中、反复去观赏、不断去游览的吸引力。对我而言, 空间对人的吸引力,要比建筑表达的崇高精神更重要 ,而空间的园林性能够带给人更深刻的体验感,因此我会用空间的园林性对所有的空间进行区分。
一个空间不管用什么方式去表达自己超脱于日常生活的状态,我想它的最高评价应该是接近于生命。 生命使用的都是非常通用的材料,如铁、氧、碳这些普通的元素,没有额外找一些金、银,所用材料都是大量存在的。这些材料通过特殊的空间组合,表达出来的生命状态是经过时间发生变化、生生不息的状态。 生命其实是力和美的一种结合,好的建筑也具有这种感觉,哪怕是用砖、木头等非常普通的材料,也能够给人创造出一种高级的生动感。所谓的高级感是一种生命意识的深度契合, 而不是一定要贴金挂银做出非常豪华气派或过度典雅庄重的奢华感,这些东西反而压制了空间本身审美的高级感。
▲ 六边庭 余栩
相比于具有超越性价值的空间,我对于生活空间,尤其是不同尺度的居住空间更感兴趣。 超越性的价值指的是禅修空间、冥想空间等宗教性空间、神圣空间,或是纪念性空间。 我对居住空间的兴趣来自于它与日常彻底吻合。 家的形态完全是由居住者塑造的,自律的人家里就会非常整洁,随意的人家里就会相对混乱。走出家门,每个人都有社会身份和角色,但在家里没有。事实上,在生活空间里去表达任何超越性的价值都是徒劳的, 家是一个卸去妆容的空间。在这个地方,生活自然而然的进行,人们的一切喜好、行为、习惯都无所遁形。
在我看来,现有的公共空间,不管是工作空间还是娱乐空间,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被虚拟空间取代, 但家不是,家和人的身体直接相关,人的身体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壳。我觉得居住空间是所有建筑类型里面唯一且最终的归宿。因此做一个极端假想,当所有空间都消亡之后,居住空间大概是唯一能够继续存在的实体。
表面上看,日常生活每天都在流动,但实际上也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节点。 我希望生活空间能够成为人生喜乐的见证。 我们要做的是把生命的流逝和日常的每一天都当成是一种小小的纪念,不需要盛大的仪式,每天都值得珍惜。 生活是在这种快乐的、连续的状态里去完成的, 正如《论语》中孔子弟子曾皙所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山水环绕中畅然沐浴,潇洒自由地放声歌唱。 我不喜欢把一些人们并没有的感情强加给生活空间,所以在设计这些空间的时候,我会故意去做一些层次、内容的景,让它显得更加深远,有一些言外之意但不超越常识。
▲ 棱镜宅 孙海霆
我对自然非常感兴趣,不单单指大自然。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生出来了家庭,出现了村落,城市里形成弯弯的小巷,对我来说这些都是“自然”的状态。 对于这种“自然”环境中的居住空间,我也非常向往。接下来我的设计方向,更多会集中在如何实现心目中理想的居住模式。在自然里,人与环境的接触面会变得更加多元,而在当下的居住模式下,想要找到个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融的居住模式很不容易。目前很多生活在城市公寓里的人对于居住在自然中非常向往,加之当下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需求,或许会有更灵活的方式去实现“自然的住居”。
▲ 树塔居 孙海霆
中国实验建筑探索里,有一个方向是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语言的重新阐释。 一方面是希望能够把其中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设计原则演变成今天我们设计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是以园林为参照去看待现代建筑 ,对其进行评价,针对现代建筑评价标准的丧失和价值观的混乱做出回应。 以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为基准,从中找到一些角度,这件事不是宏愿而是现实,很多人都在做这件事,我也希望对这件事情进行更为细致的梳理工作,就我国的建筑理论或是建筑思想而言,我认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我们在重新阐释自然,重新阐释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原则,希望能够寻找到一种非纪念性的日常建筑空间表达。
现在建筑评价大多数还是以西方标准为参照的。但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西方的现代主义内部就开始出现了分化,这种分化产生了多元的、相对主义的后现代风格,它们不需要那么严肃,哪怕是以调侃的、戏谑的方式去对待建筑甚至也值得鼓励;接下来的解构主义,尝试把一切固定的东西全都打碎,同时建构新的秩序。现在对于现代建筑的评价标准,我们也有一定的共识,但 这种共识的尺度非常宽泛,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混乱的。 比较直观的表现是,在课堂里持不同观念的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的评价,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最近我在看 《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晚年书写的自传体回忆录,总结了他的一生,但这其实完全超越了一个人的一生,他描述的是一个世界的变化——在他的青年时代,世界稳定得仿佛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而亲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对于世界文明的冲击,让世界变得面目全非,他的生活也被彻底摧毁,他们那一代人的世界观也经历了艰难的毁灭和重建……但是我想 茨威格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希望,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缅怀,同时他也向后世指出一个文明的时代、一种文明的观念是多么脆弱易碎,以及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珍惜它。
如今科技和生产力的革新,也给我们的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或许不像茨威格的时代那么显性,但以史为鉴,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心得和体会。我认为如今谈论把建造、设计转移给机器自动完成还为时尚早,我们的科技还远达不到那个水平,还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其中。从一个更长的时间线中来看,当下 建筑行业正在经历洗牌,而非没落。
近几年来,我们的建筑领域暴露出一些问题,除了时代的变革,更大的原因是如今我们不需要像原来那样去做设计了。 曾经大量生产其实是一种金融行为,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建筑行业本身并不像金融产业或IT行业那样,是非常“时髦”的产业,建造是一个跟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如此看来它是一个相当“基础”的行业。在今天乃至未来,人们的真实需求依然会存在, 在这个行业里,建筑师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建筑师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服务者,也可以成为一个表达自己的诗人。 大潮过后,建筑师可以静静地、慢慢地去尝试设计、品味设计。 对于真正热爱建筑的人,这是他们的机会。
▲ 印度法特普尔锡克里 金秋野
▲印度萨克吉罗萨 金秋野
▲法国巴黎 蓬皮杜艺术中心顶层 金秋野
在今天,如果给我一个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我可能会选择跟文学艺术相关的方向,比如说做艺术创作、艺术评论、策展,等等,我的爱好大多和这些相关,我认为这些也都是自己能够胜任的。
除了建筑之外,我对摄影也非常感兴趣,一方面我喜欢相机这种设计精美又有用的物件,另一方面记录影像是我用来自我消遣的方式, 我热爱胶片摄影所记录下的那个随机、临时而快速的世界, 它没有那种一定要树碑立传的仪式感 。日常生活里这些流逝的寻常之景、琐碎之物,它们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对我而言是最有纪念意义的,它们内在蕴含的诗意,也是我用以自我关照的一种方式。
▲美国纽约 中央公园 金秋野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7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有哪些现代景观作品传承了传统园林?大家好,我是小蚂哥。" 传统园林在现代景观中的传承 "这个题目很大,大到可以写本书了,但也是很多喜欢传统园林的朋友都会问的问题。如果传统园林在今天还在延续,那么一定有一些现代的设计将它传承了下来。 那么这期小蚂哥就带大家一起看看我个人认为的传承古典园林精神的现代设计,看看其中有没有你喜欢的,你也可以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让我们共同挖掘当代的好设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小中见大,深远无尽,说的真好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