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为啥留园有名的太湖石那么多?

为啥留园有名的太湖石那么多?

发布于:2023-05-05 09:26:05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太湖石是苏州古典园林中常见的石料,似乎古典园林中没有太湖石就缺了那么一点味道,而留园里有名的太湖石峰特别多。为啥会有那么多奇峰异石,这就要归结于历代园主尤其是留园第二代园主刘蓉峰的赏石观了。经常会听到有些导游在给游客灌输“太湖石是主人身份的象征、财富的象征”这类思想,其实真的辱没了刘蓉峰的本意。


(石林小院窗景)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而古人为何如此偏爱?其实自春秋时期,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儒家把天下万物都看作有善恶的道德属性,形成了托物连类(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审美习惯。《诗经》中有“以石比德”的描写,如《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以高山峻石象征师尹的威严。孔子将“君子比德于玉”,又将山比之仁德,都是以石作为人的品德与精神的象征。

《石林小院说》

古代文人士大夫观赏太湖石既是崇尚自然,崇拜天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是精神寄托。在留园“东园一角”一隅不起眼的廊道里,有一方刘蓉峰起草,王学浩书的《石林小院说》,其中一句“虽然石能侈我之观,亦能惕我之心。”换句话说,走在园子里看着比比皆是的峰石,不止用来观赏,让感观得到满足,也是刻着人生哲理的励志石,能让内心提高警惕。

(东园一角走廊中的《石林小院说》)

如何“惕我之心”?在刘蓉峰的《石林小院说》是这样说的:“由是言之,嶙峋者取其稜厉,矹硉者取其雄伟,崭嶻者取其卓特,透漏者取其空明,瘦削者取其坚劲;稜厉可以药靡,雄伟而卓特可以药懦,空明而坚劲可以药伪。”

意思是说:
由此而言,山崖峻峭层峦叠嶂的有着威严
刚直、方正的德性可以医治人的颓唐

   

峰石突兀悬空而高峻的
有着雄伟卓越、与众不同的德性
可以医治人的软弱

   

湖石瘦削多窍而通透的
有着心性洞澈灵明又坚强不屈的德性
可以医治人的虚伪

   

太湖石之外在表现和内涵就是古代文人风骨的自我写照。刘蓉峰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不得不说《石林小院说》从儒家伦理哲学、美学的高度出发,将无情之石有情化,伦理化,是对儒家比德美学的创造性发挥。

(石林小院晚翠峰,俗称鹰犬斗)    

当大多数人拘泥于石林小院中的晚翠峰“鹰犬斗”是蝇营狗苟时,刘蓉峰心中所想何尝不是“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壮怀激烈?这座园主特意勒石铭记的石林小院用心之处大概也在此吧。这块嵌在墙壁中的《石林小院说》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了,它记述了刘蓉峰搜集太湖石的种种曲折,值得游人观瞻。

   

道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起,寒碧庄每年3到6月份对外开放了,苏州人俗称“放春”,园林美景轰动苏城,至今已经整整两百年了。如今的留园既是“中国四大名园”,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漫步园中,左看一眼绵延不绝的书条石,右看一眼琳琅满目的太湖石,低头再看一眼花街铺地,还有大理石陈设,俨然是用石头堆砌的博物馆,这是留园独有的“石文化”。不得不庆幸留园三代园主都非常爱石。第一代园主徐泰时就曾拥有两座赫赫有名的“花石纲”遗石。一座是命运多舛的瑞云峰(后来移入织造署西花园—乾隆南巡行宫),一座是后来成为镇园之宝留存至今的冠云峰。第二代园主刘蓉峰竭毕生之力收集了十二峰石,并根据峰石的形状及神韵依次取名。

   

又请画家王学浩绘制“寒碧庄十二峰图”(至今仍保存在上海博物馆),并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后来又觅得晚翠峰、独秀峰、段锦峰等修建了石林小院。最后一代园主盛康则是将流落在外的冠云峰重新纳入版图,并重修留园。可以说没有三代园主人对太湖石的爱好,没有他们的鼎力传承,就没有留园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美景了。


  • 小城keep
    小城keep 沙发

    可以,不很有帮助

    2023-05-05 15:35: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3 万条内容 · 15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古代雅称大全,绝对实用

中国古代常用敬辞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