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彻执行暖通设计规范、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设计规范》规定,冬季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盥洗室、厕所不应低于12 ℃,浴室不应低于25 ℃。
然而,有的公共建筑的厕所、盥洗间(设有外窗、外墙)、住宅建筑的卫生间(冬季有洗澡热水供应,应视作浴室)未设散热器,很难达到室温不低于12 ℃和25 ℃的要求。
还有的住宅建筑的厨房不设散热器,笔者以为不妥,住宅厨房室内温度亦应按不低于12 ℃的要求设置散热器。
《设计规范》规定,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该规范附录二采用。
按该附录二,北京地区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除延庆、密云外应为-9 ℃。
而有的工程地处北京近郊区,却取用-12 ℃,显然是不妥当的。
1.2 供暖热负荷计算有漏项和错项
《设计规范》规定,冬季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应包括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但有的工程在计算供暖热负荷时却未计算这部分耗热量,致使供暖热负荷出入较大;
《设计规范》对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各朝向修正率做了明确规定,北0~10%,东、西-5%,南-15%~30%,而有的工程却将各朝向修正率变为北20%,东、西15%,南-5%,有悖于规范要求。
1.3 卫生间散热器型式选择不妥
《设计规范》规定,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铸铁散热器。
然而,不少工程的卫生间采用钢制散热器,亦未加强防腐措施,这是不妥当的。
笔者曾看到有些办公楼的厕所采用钢制闭式散热器,但没使用几年,散热器的串片就被腐蚀了,剩下的两根光管也锈蚀严重。
实践证明,此类场所最好采用铸铁散热器或铝制散热器。
1.4 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未单独配置
《设计规范》规定,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
然而,有的工程将楼梯间散热器与邻室供暖房间散热器共用一根立管,采用双侧连接,一侧连接楼梯间散热器,另一侧连接邻室房间散热器,而且散热器支管上设置了阀门。
这样,由于楼梯间难以保证密闭性,一旦供暖发生故障,可能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甚至冻裂散热器。
1.5 供暖管道敷设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设计规范》规定,供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于热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
然而,有的工程供暖供回水管坡度只有0.001~0.001 5。
当然,如确因条件限制,热水管道甚至可无坡度敷设,但此时应保证管中的水流速不得小于0.25 m/s。
1.6 厨房操作间通风存在问题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对厨房操作间通风作了明确规定:
(1)计算排风量的65%通过排气罩排至室外,而由房间的全面换气排出35%;
(2)排气罩口吸气速度一般不应小于0.5 m/s,排风管内速度不应小于10 m/s;
(3) 热加工间补风量宜为排风量的70%左右,房间负压值不应大于5 Pa。
然而,有的工程的厨房未设排气罩,仅在外墙上设几台排气扇;
有的虽然设置了排气罩,但罩口吸气速度远小于0.5 m/s,选配的排风机风量不足。
大多工程未设置全面换气装置,亦未考虑补风装置,难以保证室内卫生环境要求及负压值要求。
1.7 膨胀水箱与热(冷)水系统的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92)规定,高位膨胀水箱与热水系统的连接管上不应装设阀门。
这里所说的连接管是指膨胀管和循环管。
此条对空调冷冻水系统也是适用的。
但有的空调冷冻水系统高位膨胀水箱的膨胀管接至冷冻机房集水器上且安装了阀门,这是不允许的。
一旦操作失误,将危及系统安全。
1.8 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高规》中规定,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或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
穿过变形缝时,应在两侧设防火阀。
然而,有的高层建筑,风管穿防火墙处未设防火阀,有的风管穿过变形缝时仅在一侧设有防火阀,而另一侧则未设。
另外,有些工程防火阀的位置设置不当。
按要求防火阀应紧靠防火墙设置,且连接防火阀的穿墙风管厚度δ≥1.6 mm,防火墙两侧各2 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保温。
但有些工程通风空调风管上的防火阀随意设置,远离防火墙,其间的风管既未注明加厚,亦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存在着隐患。
1.9 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风量的确定有问题
《高规》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加压送风量作出了规定,并分情况给出了具体风量值。
该条附注中说明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 m/s;
条文说明中规定了门的开启数量,20层以下为2,20层以上为3。
《高规》还规定,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根据这些规定,可以推算出各层前室送风口的风量应为L/2(20层以下)或L/3(20层以上,L为前室总加压送风量)。
然而,有的工程,其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的风量却标注为L/n(n为建筑物层数),显然小了许多。
如某12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总加压送风量定为16 000 m3/h,但每层前室送风口风量却标注为16 000/12≈1 300(m3/h),显然其风口配小了。
正确的标注应是16 000/2=8 000(m3/h),应按此配置风口大小。
1.10 误将防烟分区排风量的计算混同于排烟风机风量的计算
《高规》对排烟风机风量作了明确规定:
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60 m3/h计算,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 m3/h计算。
请注意,这里指的是选择排烟风机的风量,并不是指防烟分区排风量加大一倍(对每个防烟分区的排风量仍然按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60 m3/h计算),而是当排烟风机不论是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只按两个防烟分区同时排烟来确定排烟风机的风量。
然而,有的工程排烟风机水平方向担负面积大小不等的2~3个防烟分区的排烟,设计上错误地将排烟风机风量按其所担负的2~3个防烟分区总面积每m2不小于60 m3/h计算,而不是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 m3/h计算,致使排烟风机风量偏小,难以满足防火使用要求。
还有的排风机(系统)垂直方向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内走道)的排烟,设计上误将各层防烟分区(内走道)的排风量按各自的面积每m2不小于120 m3/h计算了,而不是按各自的面积每m2不小于60 m3/h计算的,无形中将垂直方向各防烟分区(内走道)排风量加大了一倍,致使各层风道、风口配置得偏大。
1.11 高层建筑排烟系统排烟口选型不当
《高规》规定,(通风空调)风管穿过防火分区的隔墙处应设防火阀。
笔者认为,排烟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防火墙处设当烟气温度超过280 ℃时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联锁。
然而,有的工程在设计时对此有疏忽。
如某工程地下室一排烟系统担负3个房间及1个内走道(各房间与内走道之间的门均为防火门)的排烟,排烟总管上设有一只排烟防火阀,而各房间及走道的排烟口均为单层百叶风口,排烟管穿过各防火墙处均未设排烟防火阀。
这样带来的问题是:
各房间防火门形同虚设,一旦一个房间发生火灾,将通过排烟管殃及其它房间。
正确的做法是:
在单层百叶排烟口后(排烟风管穿防火墙处)增设排烟防火阀(280 ℃自动关闭)或将单层百叶风口改为专用排烟风口(平时常闭,着火时自动开启排烟,280 ℃重新关闭)。
二、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供暖入口设置过多
设置供暖入口时,既要考虑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省事,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
然而,有的工程供暖入口设置过多。
如某7层综合楼,室内供暖系统分为10个环路(1~2层4个,3~7层6个),供暖入口设置亦达10个之多,同外线衔接点过多,几个方向均有,不仅给外线施工造成麻烦,也给将来室内系统调节带来不便。
2.2 供暖系统设计不合理
供暖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
①有的供暖系统由1条主立(干)管引进,分几个环路,分环上不设阀门,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
②有的供暖管道布置不合理,与建筑专业不易协调,或供暖立管直接立在窗子上,既影响使用,又不雅观;
或者供暖水平管道敷设在通道的地面上,既影响行走,又不便物品放置。
③有的供、回水干管高点漏设排气装置,一旦集气,难以排除,影响系统使用。
④有的供暖系统为同程式,一个环路单程长300 m,致使供、回水干管坡度很难达到规范规定的不小于0.002的要求。
⑤有的供暖系统为双侧连接,两侧热负荷及散热器数量相差悬殊,而两则散热器供、回水支管却取用相同管径,两侧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
2.3 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如某工程地下室的暗厕(卫生间)等若干个生活用房和设备用房设一排风系统,水平风管长60 m,断面只有200 mm×200 mm,风阻较大;
选用屋顶风机排风,却将风机安装在外墙上,显得很不协调。
还有的工程的地下室设若干个包间(均为暗房),各包间均采用吊顶排气扇,排风经数十 m长的水平风管排出室外,风管断面仅有150 mm×150 mm,阻力大,排风效果差。
2.4 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
如某工程设有指挥大厅、会议厅、计算机房等,此类性质的用房,理想的空调系统应是低速风道系统,而设计却采用了风机盘管系统,且未设新风补给系统,显然是不合理的。
又如某工程甲方要求部分房间室内设计参数为:
冬季tn=18~22 ℃,φ=55%±5%,夏季tn=25~26 ℃,φ=60%±5%;
另一部分房间tn=22±2 ℃,φ=40%~60%,洁净级别小于10 000级,新鲜空气40~60 m3/(h*人)。
对这两类性质的用房,设计上统统采用了风机盘管系统,且未设新风补给系统。
这样的系统满足不了甲方所提的要求。
2.5 厕所采用风机盘管时未加新风
厕所内既要满足温度要求,又要排除臭味,保证卫生要求。
然而,有的工程的厕所既无排风,又无新风补给,单纯采用卧式暗装风机盘管供冷、供热,造成臭气自身循环,这是不妥当的。
2.6 平衡阀的设置与口径选择存在问题
空调冷冻水系统宜设置平衡阀,一般应设在回水管上。
而有的工程新风机组冷冻水供、回水管上均设置了口径与管径相同的平衡阀。
笔者认为,供水管上不必设置平衡阀,仅在回水管上设置即可。
平衡阀口径应通过校核计算确定。
2.7 系统分区不当造成失败
现象
:
某医院放射科诊疗部,冬季检查室的温度偏低,病人受不了,影响正常使用。
原因
:
诊疗部的机械室和检查室的热负荷不同。
机械室有设备发热量,所以其室温偏高,而本系统的室温控制器又正好设在机械室。
故当机械室达到已定室温时,检查室为无发热设备的房间,温度尚低。
但由于自控的动作,使检查室等房间的温度却维持在低于设计值的水平,影响受检查病的舒适。
对策 :
改造的方法有二:
一、将机械室与检查室的送风道分开。
在给检查室送风的支管上装再热器。
二、在检查室内设采暖设备。
因本工程已经建成,风管设在吊顶内,改装风道比较困难,故采取了在检查室内增加采暖设备的办法。
现象
:
某医院中心手术室空调系统。
中心手术室、复苏室、中心材料室等六个部门,分别设了六个空调系统。
冷源为离心式制冷机组,闭式冷水系统集中供给。
其中复苏室内当有病人时,其空调要求昼夜不停,但夏季时复苏室的负荷还不足制冷机的20%,在这种状态下运行,蒸发器常被冻坏,经常修理。
且制冷机经常在低负荷下运行,效率低度,能耗大。
原因
:
将使用时间不一致的系统合同一个冷源共应。
且昼夜边疆使用的冷负荷部分又太少,致使夜间制冷机高节困难,最科蒸发器结冰,不能开车。
对策
:
为了满足某个昼夜使用的小系统,应当选用小型整体(或分体)式空调机,自带冷源。
为此,该工程的复苏室另加了一台整体式空调机。
1)分空调系统时要了解清楚各空调房间的用途,规模,工作时间,负荷变化等情况。
负荷特性相差较大的房间应分别设系统。
2)用集中冷源还是自带冷源要从投资与经常费用综合考虑。
对个别使用时间与众不同的房间,应设自带冷源的空调机。
3)大中型建筑物选制冷机的容量及台数时,应大小搭配;
按过渡季的最小负荷选一台小制冷机,这样既能满足部分小负荷运行的需要,又可节约能耗。
现象
:
某电视台的空调系统除演播室外,将其他技术用房全用一套集中空调系统供给,结果室温相差太大,有的叫热,有的喊冷,冬季送热风,如中心机房已达30℃,而片库、资料室还不到18℃。
同时,由于插播和大演播室的系统合在一起,结果大演播室的钢琴声在插播间中也能听到,电影机房的声音也能串到其他房间。
相互干扰,影响使用。
原因
:
各房间的运行时间与设备发热量大不相同,合为一个集中空调系统,很难调到室温均匀。
各房间的功能不同,有的有较高的声音,而有的又需要安静,全接在一个风管系统上,又未作未声处理,所以声音互相串通,影响效果。
2)电视台的技术用房。
今后不宜做集中的低速系统,而可以用新风加风机盘管的空高方式,以达到分室控制的目的。
国内外的 实践已经证明它是一种较好的空高方式。
现象
:
有的房间冷,有的房间热,系统达不到使用要求。
某电视台的播出部分,电影、录相、播出等房间室内热源相差悬殊,用了一个低速空调系统。
当冬季送热风时,录相室已高达27~28℃,导演室还不到18℃;
夏季送冷风时,胶片室已出现结露,而录相室还觉温度太高。
原因
:
是室内冷热负荷不同,使用时间不同的房间,划在一个集中低速空系统中了,又无相应的调节手段。
对策
:
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是将发热量相差悬殊的房间不用一个集中低速空调系统,或采取分散机组,或采用水-空气系统,即新风加风相盘管系统。
在每个房间设风机盘管,而新风统一处理,集中系统供应。
由风机盘管来负担室内的冷热负荷。
每个房间的室温由室温调节器直接控制风机盘管的运行;
新风只负担房间的换气要求,定一个固定的送风温度,以送风温度来控制新风处理箱。
这种系统的实践,已收到满意的效果,但是电视台的技术用房内电器设备很多,线路密集,最怕水浸入。
所以若采用风机盘管(尤其是卧式)时,应特别注意凝结水盘的大小、位置及凝结水管的坡度,还有冷冻水管的保温。
要确保从风机盘管系统没有任何水滴落下。
2.8、双风机系统设计问题
现象
:
某电视台空调,双风机低速集中系统,排风出不去,造成室内正压大。
原因
:
双风机系统的新风管接在回风机的吸入段上,以致造成排不出风去,见图2.3.2.-1。
对策
:
经改为这种连接法之后,调节好各个风阀的开度,即达到正常运行的要求。
2.9 送回风管布置不好
现象
:
空调系统风管太长分布不匀,某餐馆工程,集中空调,2间大餐厅共用一个空调系统,最远一个送风口距空调机40m,最近的只有5m,共有送风口22个。
使用时末端小餐厅温度偏高,小餐厅的客人反映闷热。
原因
:
风道较长,风口有近有远,阻力不能平衡,靠送风口的百叶调节范围有限,最前边的风口已接近全关,后边的风量仍然达不到设计数值。
特别是在管道上直接开了几个口,静压大,出风多,控制不了,影响到后边的送风,且用吊顶回风也是前边回去后边回不去。
对策
:
将大小餐厅以外的风口一律关闭,使送风全部进入餐厅,再将大餐厅的部分风口调小,使送风量多送入小餐厅。
最后还调不好,只好每个小餐厅加一台排气风扇,加强小餐厅的换气,温度就降下去了。
现象
:
利用吊顶回风容易短路,某工程空调系统采用吊顶回风。
空调房间的回风经各自的吊顶回风口回至吊顶内,从吊顶内集中回至空调机房。
但在吊顶内不设回风管道,结果,远处房间的风回不去,大部分从近处房间回去,使室温不匀,且有些相邻房间还相互串音,更严重的是靠近机房的房间噪声太大,如图2.3.3-1。
原因
:
无回风管,远近回风量不能调节,机房总的回风口处未作消声措施。
对策
:
吊顶回风时,在总的回风口处 (靠空调机房),必须装一段消声器,以防机房噪声传出。
房间有相互隔声要求者,应采用消声回风口。
这里特别需提醒的是,利用吊顶回风时,决不能穿越防火区。
经验
:
公共建筑中常用低速定风量空调系统,回风的方式,应视空调对象的具休情况而定。
如高级宾馆的门厅大堂、舞厅,大型商场,大宴会厅,保龄球场等可采用集中回风方式。
而对小商店,小餐厅、小客厅及小间的游艺室等,因其间隔多,且易改变,应采用有回风管道的均匀回风方式。
使每一间隔内有良好的送排风系统。
吊顶回风介于集中回风与管道回风之间,实际上由于土建施工时吊顶内的墙洞堵不严实,墙不到顶等,所以不可能按理想的风量均匀回风。
因而,除了在空间的房间可采用吊顶回风外,间隔墙多的小房间不宜采用集中的吊顶回风方式,因为实际上这种方式往往是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回风量大,而远处的吊顶回风口几乎不起作用。
3.0 排气系统设计诸问题
现象
:
比重大于空气的气体,排风口应上、下部都设。
某医院中心化验室,为低速单风道集中空调,各化验室中使用不同的药品,其排风全部由吊顶入口排走,结果硫酸、甲醇、乙醚每日耗量维1L,而室内换气效果不好,这些药品的气味刺人眼目。
原因
:
排气量并不少,但是吸风口均在吊顶上,下边无吸风口,使溶剂蒸发出的比重大于空气的气体不能排走 ,而积存在地板附近,使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增加。
对策
:
修改排风管道,增加靠近地板处的排风吸入口。
教训
:
要根据所排气体的比重,决定排风吸入口的位置。
此外,排除比空气重的蒸气的管道其磨擦阻力也大,所以排风机的压力也应留有一定富裕量。
排风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
现象
:
某大楼柴油发电机房在地下室,内有三台200kW风冷式柴油发电机和一台300kW水冷式柴油发电机。
完工后只开两台200kW柴油发电机试车半小时,机房温度就高达60℃,柴油发电机就不能工作,工人也无法在机房停留。
原因
:
原设计排风量为39000m3/h,进风量为36000m3/h。
由于进、排风道过长,截面过小,实际进、排风量达不到设计值,而且设计值也小。
对策
:
地下室为封闭式建筑,用风冷式柴油发电机是不合理的。
因为风冷柴油机发热量很大,一台200kW风冷式柴油发电机的发热量大约是116.3kW,三台发热量就是349kW。
用通风方式来消除余热,大约需要200×103m3/h,这在地下室无法实现。
用风机来吹风,则风机耗电也得120kW占发电机的20%,显然不合理。
所以,应从改造柴油发电机着手。
为此,该工程将风冷改为水冷,尽量增加通风量。
排风量改为63000m3/h,进风为47000m3/h。
试车后,1小时机房温度已大为下降,达30℃,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原因
:
排气合流,相互干扰,造成排气量不够。
几台排风机同时排入一个竖井中,风速约5~7m/s,排气量减少很多,如图2.3.4-1(a)。
对策
:
针每个排风系统的排气管均直接插入排气竖井,且都弯向排出口方向;
并将排风竖井的排风百叶增加为四面,加大排出口面积,如图2.3.4-1(b)。
现象
:
几台排风机共用一根水平排风管,结果风压低的排风机风量显著下降。
原因
:
不同压头的风机并联相互干扰,压头小的排不出去,风量下降。
对策
:
将水平共用管道取消,将每个排风系统直接接到百叶上,各排各的互不干扰。
分析
:
风机并联后之风量小于单独运行之风量。
如果两台同型号风机单独时之风量为QB,联合运行之风量为QA,此时,QA<2 QB,而QA=2 QC,而QC< QB,即联合运转时风机风量减少QB- QC,所以设计时应考虑并联运行风量减少这一因素,尽量减少系统阻力。
分析: 因压出段管内压力高、故减少风量。
三、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设计说明内容不完整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应包括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设计说明应有室内外设计参数;
热源、冷源情况;
热媒、冷媒参数;
供暖热负荷及耗热量指标,系统总阻力;
散热器型号;
空调冷、热负荷;
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
消声、隔振、防火、防腐、保温;
风管、管道材料选择、安装要求;
系统试压要求等。
然而,有些工程的设计说明内容很不完整。
3.2 平面图深度不够,有些应该绘制的内容遗漏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平面图要表示的内容作了详尽的规定。
然而,相当多的工程设计未完全按规定绘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供暖平面图,有些未标注水平干管管径及定位尺寸;
有的立管未编号;
有的虽标注了立管号,但却将立管漏画;
有的二层至顶层合画一张平面图,散热器数量亦分层进行了标注,但却未注明相应层次;
有的仅画有首层供暖平面,而未画二层至顶层供暖平面。
通风空调平面图,有些未注明各种设备编号及定位尺寸;
有的未说明冷冻水管道管径及定位尺寸。
还有的公共建筑设计,将厨房部分的供暖、通风、空调等内容留给厨房设备生产厂家去做,这是很不合适的。
3.3 系统图深度不够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系统图绘制有明确要求。
但有些工程设计未按规定执行。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供暖系统图,有的立管无编号,而以建筑轴线号代替;
有的管道号注了坡度、坡向,但未注明管道起始端或终末端标高;
有的管道变化处(转向处)标高漏注;
有的甚至未画供暖系统图或立管图。
空调通风设计,有些工程未画空调冷冻水系统图和风系统图(如果平面图完全交代清楚,可以不画系统图,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通风空调设计,单靠平面图是难以表达清楚的)。
3.4 锅炉房设计过于简化
《设计深度规定》对锅炉房施工图设计作了详尽的规定。
然而,有的锅炉房设计,仅画了一个平面图,无任何剖面图和系统图,许多应该交代的内容未交代,距设计深度要求相差甚远。
3.5 计算书内容不全甚至全部空白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设计计算书应包括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然而,相当一部分工程设计没有暖通空调设计计算书。
有些供暖空调设计虽有计算书,但内容残缺不全。
有的供暖设计,仅有耗热量计算,而无水力平衡计算和散热器选择计算;
有的高层建筑集中空调和防排烟设计,仅有夏季冷负荷计算,而无空调风系统及水系统水力计算,无制冷空调设备选择计算,无防排烟计算。
有的空调设计,不管房间大小、朝向、层次、所处位置(中间或端头)均按同一指标来估算夏季空调冷负荷与冬季空调热负荷,并以此来配置空调设备,这是不妥当的。
3.6 暖通空调设备未编号列表表示,图画繁杂不清
《制图标准》规定,供暖、通风空调的设备、部件、零件宜编号列表表示,其型号、性能应在表内填写齐全、清楚,图样中只注明其编号。
然而,有的暖通空调设计未按此规定执行,而是将各种设备、部件的名称、型号甚至性能均写在图面上,图面上文字繁杂,既费功夫,又注写不全、不清。
3.7 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不一致
暖通空调设计中,平、剖面图与系统图中相应部分的设备、尺寸等内容应完全一致,否则将给施工安装、使用管理带来麻烦。 但有的供暖设计,散热器数量、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 供、回水干管管径,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 管道连接,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 有的空调通风设计,风管尺寸,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 设备、部件位置尺寸,平面图与剖面图不一致; 设备编号、数量,图纸与设备表不一致; 还有的空调设计选用的空调制冷设备型号,平面图、系统图与设备表注写不一,让人无所适从。
3.8 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
暖通空调设计,所有设备、管道、部件的选择均是通过计算确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图纸即是计算书的体现,所以设计图纸与计算书应完全一致。
但有的供暖设计,散热器数量、立干管管径等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甚至差别相当大,计算书没有的,图纸上出现了,计算书小的,图纸上放大了,计算书大的,图纸上缩小了。
计算完毕,绘制图纸时发现不合理之处,允许调整,但应有调整计算书或调整说明,使设计图纸与计算书最后统一起来。
四、问题原因及克服方法
4.1 对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标准学习不够,贯彻执行不够,因此应加强对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标准的学习,提高贯彻执行设计规范的自觉性。
4.2 设计过程中缺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随意性较大。
应像建筑方案设计一样,进行多方案比较,作出合理的设计。
4.3 图纸审查不严甚至流于形式。
应坚持三审(自审、审核、审定)制,确保设计(含图纸、计算书)质量,杜绝出现差错。
五、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与施工说明、设备表、设计图纸、计算书。
图纸目录应先列新绘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
5.1 设计说明、施工说明、图例和设备表
⒈ 设计说明
应介绍设计概况和暖通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
热媒、冷媒参数;
采暖热负荷、耗热量指标及系统总阻力;
空调冷热负荷、冷热量指标,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必要时,需说明系统的使用操作要点,例如空调系统季节转换,防排烟系统的风路转换等。
⒉ 施工说明
应说明设计中所要求使用的材料和附件;
系统工作压力和试压技术要求;
施工安装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采暖系统还应说明散热器型号。
⒊ 图例
一般使用通用图例,并将图例放置在设计说明页或首页中,也可单独成图。
⒋设备表
当设计单位只设计部分工程内容,或由多家设计单位共同承担设计任务时,应明确交待配合的设计分工范围。
5.2 设备平面图
建筑平面图应绘出建筑轮廓、主要轴线号、轴线尺寸、室内外地面标高、房间名称。
在底层平面图上绘出指北针。
通风、空调平面图,一般采用双线绘风管,单线绘空调冷热水、凝结水管道的画法。
标注风管尺寸、标高以及末端设备或风口尺寸时(圆形风管注管径、矩形风管注宽×高),应标注水管管径及标高、管道坡度和坡向,以及各种设备及风口安装的定位尺寸和编号。
还应标出消声器、调节阀、防火阀等各种部件位置及风管、风口的气流方向。
当建筑装修方案未最终确定时,风管和水管可先画出单线走向示意图,并注明房间送、回风量及以风机盘管数量、规格。
在建筑装修确定后,一般按规定要求绘制平面图。
5.3 剖面图
当风管或管道与设备连接交叉复杂,光靠平面图表示不清时,应绘制剖面图或局部剖面。
在剖面图中绘出的风管、水管、风口等设备,应表示清楚管道与设备、管道与建筑梁、板、柱、墙以及地面的尺寸关系。
还应表示清楚风管、风口、水管等尺寸和标高,气流方向及详图索引编号等。
5.4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
机房图应根据需要增大比例,绘出通风、空调、制冷设备(如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冷热水泵、冷却水泵、通风机、消声器、水箱等)的轮廓位置及编号,注明设备和基础距离墙或轴线的尺寸。
绘出连接设备的风管、水管位置及走向;
注明尺寸、管径、标高。
标注机房内所有设备、管道附件(各种仪表、阀门、柔性短管、过滤器等)的位置。
5.5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剖面图
当其他图纸不能表达复杂管道相对关系及竖向位置时,应绘制剖面图。
剖面图应绘制出与机房平面图的设备、设备基础、管道和附件相对应的竖向位置、竖向尺寸和标高。
标注连接设备的管道位置尺寸;
注明设备和附件编号以及详图索引编号。
5.6 暖通设计中的系统图、立管图
对于分户热计量的户内采暖系统或小型采暖系统,当平面图不能表示清楚时应绘制透视图,比例宜与平面图一致,按45°或30°轴测投影绘制;
多层、高层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绘制采暖立管图,并编号。
上述图纸应注明管径、坡向、标高、散热器型号和数量。
对于热力、制冷、空调冷热水系统及复杂的风系统还应绘制系统流程图。
系统流程图应绘出设备、阀门、控制仪表、配件、标注介质流向、管径及设备编号。
流程图可不按比例绘制,但管路分支应与平面图相符。
空调的供冷、供热分支水路采用竖向输送时,应绘制立管图并编号,注明管径、坡向、标高及空调器的型号。
空调、制冷系统有监测与控制时,应有控制原理图,图中以图例绘出设备、传感器及控制元件位置;
说明控制要求和必要的控制参数。
5.7 详图
通风、空调制冷系统的各种设备及零部件施工安装,应注明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的图名或图号。
凡无现成图纸可选,且需要交待设计意图的,均须绘制详图。
简单的详图,可就图引出,绘局部详图;
制作详图或安装复杂的详图应单独绘制。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备查)
计算书内容视工程繁简程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及本单位技术措施进行计算。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好资料,学习学习,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举报
好资料,学习学习,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