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县域小型垃圾焚烧正值行业热点,“自带流量”;二是项目招标最高限价达到史无前例的474元/吨,过于吸睛。一般来说,中标价并不会低出最高限价太多,因此该项目很有可能创出垃圾焚烧史上最高中标价。
而在处理工艺方面,作为一座200t/d的垃圾处理项目,它既可以选择传统的炉排炉焚烧工艺,又可以选择热解工艺,但这座项目在环评公示、招标公告等公开信息中均未明确处理工艺,仅在环评公示中提到“项目在营运期间主要产生垃圾恶臭、 垃圾热解废气 、设备噪声、污水等污染物”,既然如此,那我们只好暂且将其归入采用“热解”工艺了。
发现没有?随着县域小型垃圾焚烧设施的不断涌现,“热解”越来越多的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环卫科技网统计了8座县域小型垃圾焚烧项目概况后发现,“热解”俨然成为主流技术(表1)。
从表1可见,8座项目中,5座明确采用热解工艺,处理规模多在百吨左右;而采用炉排炉工艺的3座项目,处理规模均为200t或300t,在县域小型垃圾焚烧中,这已堪称是“大项目”了。
在县域小型垃圾焚烧设施兴起之前,热解并非主流的垃圾处理技术,只是作为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的补充,偶尔有所应用。
知网上一篇题为《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的论文统计了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底,国内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相关项目的开展情况。统计期内,全国共开展政府招标的热解、气化项目共69个,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项目总投资和处理规模数据缺失)总处理规模为2439t/d。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其中广西、云南两省区项目开展数量最多。其中,单线处理规模小于10t/d的项目有31个,占比44.9%;单线处理规模10~30t/d的项目有10个,占比14.5%;单线处理规模40~50t/d的项目有3个,占比4.3%;单线处理规模100~300t/d的项目有5个,占比7.2%;有20个项目未获得规模数据,占比29.0% [1] 。
从以上数据看,采用热解工艺处理生活垃圾的项目,其总规模与同期的垃圾填埋、垃圾焚烧相比,几乎可忽略不计。
不过,论文统计的热解项目地域分布,却与当前的县域小型垃圾焚烧项目分布高度重合。本文统计的8座项目中,有6座位于西南地区,另2座则在东北地区。
热解,作为一个诞生于19世纪的技术,最初是用于煤化工,缺乏油气资源的德国人采用热解工艺处理煤炭,获取燃油、燃气等产品。后来,人们在处理废旧塑料、废轮胎等橡胶制品、医疗废物及农林生物质等固废时,也采用了热解技术,效果良好。但在将热解技术引入垃圾处理领域时,却遇到了不少麻烦。
一是由于生活垃圾含水率太高,水分蒸发大量吸收热能,失温会导致热解过程难以为继;二是由于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即使是城市生活垃圾中也包含不少不可燃物,如金属、玻璃、尘土等,热解面对的往往又是不可燃物成分更高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灰量大,热解处理效率低;三是垃圾热解项目规模小,炉体微小,热量容易散失,导致热解工况不稳定。这三大问题导致热解炉难以实现稳定的连续生产。
另外,在政策和标准方面,对热解工艺既无明确定义,也无全面的评价标准,难以将热解与焚烧加以明确区分。以目前广泛采用的气化-二燃室工艺为例,从气化炉内反应条件来看属于气化工艺,而从整体上来看,物料被充分氧化生成炉渣,可燃气经二燃室燃烧后产生以CO2为主的烟气,从产物和能源输出形式来看与焚烧并无区别,整体上可视为两段式焚烧。因此,亟待完善热解气化工艺的定义和规范以区分热解气化与焚烧,以便于对热解气化整体工艺进行评价。前文提到的耿马县孟定镇垃圾焚烧项目工艺之争即源于此(表1)。
同时,对于已有的热解气化项目,尚缺少运行跟踪数据,其运行效果难以评估。尤其是分散在县域乡镇一级的小型热解炉,缺乏在线监测系统,达标排放难以保证。而另一方面,由于热解气化工艺处理规模较小,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大中型焚烧设施,且分布较为分散,对环境影响相对于大型焚烧可能相对较小,但由于缺乏数据支持,具体影响实难予以系统评估。
那么,现实中的垃圾热解究竟什么样?2022年,央视《我爱发明》中介绍了一套15t/d垃圾热解炉技术案例。发明人谌向阳也是笔者老友,笔者就引用他的一段话来向各位读者介绍一下垃圾热解炉。
谌向阳发明的热解炉无疑是热解处理生活垃圾的技术方向之一,另外还有其他方向,例如也可以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加热垃圾,得到燃气、炭等产品,其中燃气是价值最高的产物,但问题在于燃气的有效成分主要为H2和CO,后者有毒,另外还含有焦油、H2S、NH3、粉尘、重金属等杂质。如何将成分复杂的燃气转变成可用的终端产品?难度不小!成本也不低!
前文提到的若尔盖县垃圾焚烧项目,设置了内燃机发电环节,是目前唯一的规模不到百吨,却考虑到余热利用的县域小型垃圾焚烧项目。虽然内燃机相对蒸汽轮机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但其对燃气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需要复杂的燃气净化系统才能满足要求,使得成本水涨船高,这或许就是其他热解项目均未设置发电环节的主要原因。
另一种主要产物——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然而垃圾中的各种不挥发的杂质也留在了“炭”中,导致其品质低下,与用通过其他方式制备得到的炭相比,几乎没有竞争力。若想提升炭的品质,唯有对垃圾进行预处理,分拣出污染成分后再进行热解,这意味着成本又提高了一层。
综合来看,当前的县域小型垃圾焚烧项目纷纷采用热解工艺,似乎也颇有几分无奈,因为当前主流的炉排炉焚烧工艺并不太适合100t~200t级别的小型垃圾焚烧项目,更别提那些日处理能力仅数十吨的微型项目了。
相对来说,虽然热解工艺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已经是目前最可行的解决方案!
贵,就贵一些吧!
问题,也只能在使用过程中慢慢解决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固废处理
返回版块8593 条内容 · 17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垃圾中的各种不挥发的杂质也留在了“炭”中,导致其品质低下,与用通过其他方式制备得到的炭相比,几乎没有竞争力。若想提升炭的品质,唯有对垃圾进行预处理,分拣出污染成分后再进行热解,这意味着成本又提高了一层。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