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一线CAD绘图狗怎么看待甲方要求设计院须出BIM图纸但却不增加设计费的?

一线CAD绘图狗怎么看待甲方要求设计院须出BIM图纸但却不增加设计费的?

发布于:2023-04-27 11:36:27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打工人,打工人.....

 
     

         
观点1          

         

作者:佚名

 观点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所有人


我已经被你说这个问题深深折磨了一年。

比如某湖要求必须带BIM,公司不得不做BIM,但限于市场不好以及一些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不得不内卷,为了拿下项目就鼓吹我们BIM不用加设计费还能降低建设费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管理层并不在乎下位打工者需要付出的劳动力,他们只会说争取多一些设计节点,来满足图纸更精确,下位的画图机器们类似我因为房贷压着不敢辞职导致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付出三倍的劳动力,费用并未增长, 且美名其曰为了图纸质量,还说现在行情不好,项目走不了量就多走质,呵呵。

最终结果,整个市场内卷,资本们继续赚钱,而画图工具们加班更多,收入却不变。最可怕的是,这个收入本来就因为各大地产对图纸要求的精度越来越多导致性价比越来越低了,BIM渐渐流行起来又导致性价比更低了。

说个题外话,作为16年毕业就对BIM感兴趣(毕设就已经研究过)19年正式做了两年BIM(在服务地产房建的甲级院),我深深地觉得BIM是好的大方向,但在整个工程链里面,我觉得最没用的就是在设计了。

因为地产对项目节点的要求极其紧凑,除了对工程预演解决一些各专业冲突问题的可视化,其他根本没有帮助,除非时间放宽设计费提高,做他有啥意义?做CAD的时候谁不是精细的自校后各轮校审反复走的,对于有经验的大院这些在制图标准里面都已经完善很多了,最终不过是满足甲方工程部的一些业绩,毕竟领导层又看不懂CAD,BIM谁都看得懂,BIM的成图可还在任重道远阶段。

另一方面来说,设计对于施工的一些东西肯定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精通的,怎么可能完全了解一些影响施工的问题,况且施工的进场顺序决定了机电的安装,做了BIM施工又不一定按这个来,有什么意义(不要说什么要求施工的按BIM施工, 不给钱的bim,谁能做到施工图深度 )。

总之,从很感兴趣BIM想全专业发展的我,如今对BIM深恶痛绝,宁愿来做我自己专业的CAD被折磨。

     

         
观点2          

         

作者:佚名

  观点 归作者所有 ,不代表所有人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使用BIM是会降低成本的,先进技术降低生产力想想也不太可能。

曾经设计是分工程师和描图员的。大家都转成了cad,两个人的活一个人干,成本会上升吗?

BIM的存在会极大的简化提资流程。因为引入信息化的缘故,使得原本不具备模板化设计,自动化设计条件的图纸和工程变得可以AI智能设计了。

现在我们做的BIM是什么玩意?

把cad画好了,再去翻模。翻的模型属性还一塌糊涂。

如果用描图类比现在的BIM翻模,大概就是,我把图纸都手工绘制好了,再去找人转cad,描还描错的。其实是一个意思。这不加钱能做完都是有鬼了。两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怎么可能提质增效?

那么正向设计就没事儿了吗?显然不是,设计院正向设计了,甲方和厂家会配套上云提资吗?

正向设计完了以后,里面的属性,设计师会编程利用吗?

就算上面你全都做到了,怎么给施工队?一手搅拌水泥一手拿着pad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机器人施工不了,最后还得三维模型降维成二维施工。问题又来了,算法呢?

这也不是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匹不匹配的东西。

而是落后的生产模式(面向过程,人力提取信息,本地版本控制,手工制图,随意施工)遇到先进生产工具(面向对象,数字化提取信息,分布式版本控制,自动化制图,精确施工)的矛盾。

就像你给了打铁师傅们一台最先进的多轴数字机床一样。说你打铁精度不够要求,必须使用数字机床。于是他们把铁手工打好了,放到数字机床上拍个照,给甲方看,就当是任务完成了。

你可别觉得这比喻不恰当,国内当前的主流设计流程就是手工作坊式的。

规范定了这么多年,cad标准块呢?

如果你认为有规范就是标准化工业化了,那可差的太远了。

天正暖通出来的图纸,没有一个图例用的是国标图例,换个专业没图例根本看不懂。

就算用的标准图例,每个图例的长宽各应该是多少?谁牵头做的标准文件,为什么没有配套分类好的动态块文件发布?

出来的图纸乱七八糟,惨不忍睹,对都对不齐。

而且这个也不能只把罪责推到设计院头上。数字化提取信息,甲方的提资,上云了没?厂家的设备信息,数字化了没?国产的软件,有配套的没?软件之间的隔阂,数据之间的兼容搞定了没?

标准制定者,把自己的标准做成了可导入的配置文件没 ?!

当然,BIM软件本身也是有问题的。就以Revit为例,面向对象确实是不假。但这个对象太零碎了。实际上作为下游的电气设计来讲,并不需要什么建筑楼梯,配筋,墙体的属性。而是需要一个密闭空间的属性。例如单个用户房屋面积,房屋所在楼层单元号等。

只能说BIM从上到下都道阻且长。

但是,但凡任意一家公司打通了这条途径,大把的钱绝对是少不了的。

他可以利用先进的生产力机器,对落后公司的人力进行剥削。

现在为什么这么难?

你甲方的资料还是给我wordpdf,我还得手工敲进软件里?

你甲方的资料缺东少西,我还得打电话跟你确认?

你提资的Excel格式不标准不能导入BIM,来,我给你个模板重新填。什么?不会?

你厂家的设备没有属性模型让我设计院给你出族?

这部分人工费麻烦结一下谢谢。在BIM里这些都不属于设计院的工作范围了。自然也不包含在设计费里。

从理论上来说。建筑之后的流程,设计院根本就用不上翻模,只需要根据规范强条画好限定方框,剩下的让各自中标的厂家把自己带属性的设备三维模型丢在限定方框里才是正经做法。。

很多人可能对软件设置没概念,觉得自动化工程师就不用工作了,我自己用Python写了一个热控图纸信息处理软件,可以给大家看看究竟需要设置哪些东西.

如果你会c#,甚至可以用unity做BIM

实际上CAD就可以设置项目工程信息,在图纸集里就可以设置,只不过CAD用到现在,贴出来都有很多人不知道这界面在哪,而且这个特性没法提取出来,CAD不好用,却没有好用的国产制图软件。

     

         
观点3          

         
作者:佚名          
  观点 归作者所有 ,不代表所有人          

设计院会把BIM这一块翻模整体外包,原因很简单,光增加工作量,没有增加设计费的东西,哪个愿意做,没有的。外包后,设计院照常规画图,再交给外包BIM翻模公司,翻模公司再请人来把二维的cad翻成BIM。

一些有想法的设计院,会觉得这是个商机,就自己招一些翻模的人员进来,成立一个叫BIM设计研究中心的机构 ,其实就是接设计院其他所的翻模任务,然后这些翻模的人,如果接不到翻模项目的时候,也做些普通的设计,再自己把他翻成模型, 或者尝试用BIM软件画个简单的项目,体验一下正向设计的感觉,但是这种项目产值不用说肯定非常低,到了年底这些人的产值就非常低, 而外面甲方或者施工单位都需要有bim设计经验的人来帮忙指导施工和造价,开的工资也比较高.          

这些有正向设计经验的人就马上跳槽过去,设计院辛辛苦苦准备搭建的正向设计平台,就这么成了给别人培养人才的基地,但也没办法,市场是这样子的,就这样,在设计院李,轰轰烈烈开起来的BIM设计研究中心面临只剩光杆司令的结局,但在甲方那里,甲方的BIM设计研究中心正在组建起来


     
观点4    

     

作者:佚名

 观点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所有人

我不清楚BIM图纸是个什么图纸,只要打印到了纸上,不管你是用手画还是任何高档软件画出来,其实都一个效果,一张A1纸就这么大啊。你要说BIM图纸是三维图纸,用手也能画轴测图啊。要是说拿个三维模型去指导施工,倒是很酷,可国家现在规定的设计成果只有施工图,三维模型算什么啊,国家也没有专门的三维模型制图规范啊。

你拿有机玻璃、三合板做个实物模型出来,再在旁边贴张纸写出来建筑信息,说不定都比现在的BIM实用啊。如果你不把BIM的M局限为某种软件画出来的三维模型,那这个模型也能叫BIM啊,三四十年前就有了。

平面制图软件AutoCAD也可以啊,通过扩展数据功能,也能把各种信息附着到图纸上,这就需要二次开发了。

不过我相信BIM是有未来的。只是这肯定比当年的甩图板过程更曲折。因为这不是一个制图的人通过自己学习就能改变的事情啊。。。

BIM的根本思想是通过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来为工程增值,BIM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这增值是为谁增值,,肯定是业主啊。。 现在最终的受益人都不想付出,那其他的参与方也就对付一下算了。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深圳前海上演“顶级BIM盛宴”!揭秘深圳前海城市级BIM到底长啥样?

第八届全国BIM学术会议,在深圳前海正式落下帷幕。这是一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协同发展的大型国际交流盛会,系列活动包括 第八届全国BIM学术会议、第七届国际BIM大赛建筑科技峰会暨颁奖典礼、数字前海科技创新研讨会 三项“重磅”活动,聚合政府、产业、学术、科研、应用等行业发展资源,议题涵盖建筑科技、智慧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深港科创合作等,为粤港澳大湾区搭建起一座高效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联通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