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土保持 \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发展现状、潜力及相关建议!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发展现状、潜力及相关建议!

发布于:2023-04-26 13:23:26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统筹减排和增汇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节能降碳、清洁替代、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等达到减排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固碳技术或者生态碳汇减少空气中的碳浓度。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减排手段之一,除了对 “减碳、固碳、吸碳” 有着重要的作用外,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碳汇政策制定过程,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碳汇发展缓慢的成因,提出了碳汇发展建议。



我国碳汇政策发展历程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生态碳汇有关政策,并对相关体系建设进行不断地规范与完善。从总体上看,中国碳汇政策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 萌芽期(2009年以前): 2005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 《关于印发200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提出了加强对国际林业碳汇的研究。2007 年成立了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开启了我国林业碳汇的研究工作。2008 年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以构建现代林业和发展碳汇林业为主。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碳汇方面的研究,并开始了林业碳汇的研究。


第二阶段 探索期(2009年至2014年): 2009年开始,国家林业局颁布了 《关于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意见》 ,主要内容涉及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增加农田和草地碳汇。2011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 ,提出了建设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开展国内碳汇造林试点等。这个阶段林业碳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并开始探索农田碳汇和草地碳汇等。


第三阶段 成长期(2015年至今): 2015年国务院发布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强调建立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的有效机制。2019年,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碳汇交易市场也得到发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对我国达到更高,更高目标发挥着日益显着的作用。

     

 我国碳汇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及发展潜力

(一)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导致我国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碳汇功能被极大地削弱。随后,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例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工程、退耕还草工程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得以逐步恢复,碳汇强度逐渐增加。根据于贵瑞院士的最新研究,当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约为3653亿吨CO2,固碳速率为10亿~15亿吨CO2/年,其中森林、草地和农田的固碳速率约为8.93亿吨CO2/年、3.27亿吨CO2/年和0.09亿吨CO2/年。根据2014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我国人为源年均碳排放量大约为100亿吨CO2,即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可抵消约十分之一的碳排放。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


(二) 碳汇发展潜力


根据于贵瑞院士预测,在现有的碳汇能力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增汇工程、生态管理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有望在2050年前后,将我国综合生态碳汇能力提升到每年20亿~25亿吨。但是从长远来看,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是有限的。因此,陆地生态系统在“碳中和”战略目标中的作用是部分抵消人为活动碳排放,延缓气候变暖。通过生态系统碳汇的巩固与升级,换取了维护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所需要的基础性的人为碳排空间,在短时间内提供了低成本的碳吸收路径,减轻了减排压力,争取了工业减排的关键时间窗口。


(三) 陆地碳汇产业发展潜力


我国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发展碳汇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碳汇产业主要包括碳汇工程和碳汇交易活动。“碳汇工程”是指利用生态系统的储碳功能,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活动。这种吸碳固碳能力的交易就是“碳汇交易”。


碳汇工程的增汇途径主要有造林与再造林、森林管理、农业保护性耕作、草地管理、矿山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等绿色增汇技术措施。由此可见,增汇本质是改善或恢复原有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效发挥山水林田湖草的固碳作用。因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目标与生态系统碳增汇需求是高度一致。


碳汇工程由于前期投入较大且周期长,存在一定的开发风险性。例如2011年开发的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2015年仅以20元/吨的价格完成交易,该价格为成本价格的三分之一。因此,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或将为碳汇项目带来新的机遇。例如“光伏+矿山修复+生态增汇”的综合利用模式,通过修复改善矿山生态植被本底条件,促进形成新的碳汇。新增加的碳汇增益可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中转换为项目实施成本投入。该项目的实施也可同时解决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矿山生态治理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使废弃矿山转化为绿色光伏发电站、使本来就生态薄弱的废弃矿区变成一座崭新的“金山银山”。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发展面临的

问题与挑战

未来我国固碳潜力预估和生态碳汇提升不仅是复杂的科学问题也是关涉全局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难题,现有机制中还面临着许多难题:


一是对生态系统固碳技术的科学认识仍然不足。 尽管目前学术界已经证实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但对区域陆地碳汇大小、动态及其驱动因素的认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二是生态碳汇计量标准、监测方法不足,部分生态系统碳汇计量困难。 目前,不论是全球还是区域层面的核算结果,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且不同方法之间核算结果差异较大。


三是碳汇项目开发难度大,经济性不高。 生态碳汇价值的实现途径比较单一,而且已有的生态碳汇项目在方法学上发展困难,发展周期长,造成生态碳汇的发展意愿不高。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发展建议

一是摸清碳汇家底,建立碳汇数据库。 开展林业、草地、农业和湿地碳汇本底调查,探索建立碳汇数据库,为建立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全面碳汇监测打下良好基础,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生态碳汇技术标准体系。 从碳汇监测,验证,计算,数据库搭建和数据储存方面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统一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的方式方法,健全与国际趋同的全国碳汇计量监测技术,建设全国碳汇技术标准体系。


三是探索生态经济,建立碳汇新型经济模式。 选取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碳汇示范项目,并推动其进入碳汇交易市场。推动碳汇补偿制度的建立,加大金融政策向碳汇产业倾斜的力度。


四是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协调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以坡地、荒地和废弃矿山作为绿化国土空间,提高森林和草原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

4.3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ArcGIS应用】基于ArcGIS的土壤稳定性评估

土壤稳定性评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