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八十年前的大同古刹

八十年前的大同古刹

发布于:2023-03-13 10:49:13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民国时期,

不少日本摄影师和中国摄影师来到大同,

对艺术瑰宝华严寺、善化寺进行拍摄,

留下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本期,

我们来看一组前所未见的图像,

这些照片清晰度很高,

是人们回忆老大同风华的宝贵资料。


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始建于唐。整个善化寺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由南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前两处殿宇为金代建筑,后面的大雄宝殿是辽代建筑。它是全国现存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


   

1937年善化寺,应是从南城墙上拍摄。

山门、三圣殿和大雄宝殿层次分明。

文殊阁已毁,普贤阁仍在。


   

山门,和现在没啥变化


   

三圣殿还是土墙


   

大雄宝殿月台,好像门不太一样


   

这抱鼓石依旧在山门


   

三圣殿前供关公,现在没了


   

斗拱如莲花绽开


   

二十诸天像


   

朱弁碑,在和现在位置不一样

《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

朱弁撰于金皇统三年(1143),

大定十六年(1176)立碑。


   

天王像


   

这么美的香炉,现在看不到了


   

金代的普贤阁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区西北,俗称为上下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宁八年(1062 年),大华严寺在辽道宗的敕命下建设落成,严格来说,应该是在辽兴宗的建设基础上扩建而成。辽代华严宗盛行,华严寺的建立正反映了皇家对其的推崇。


   


华严寺是国内少有的坐西朝东的寺院,这和契丹民族崇拜太阳的习俗有关,在一些辽代寺院遗址中,这种布局其实并不少见。


辽金更替之时,大同成了战场,华严寺也遭战火,金初仅余薄伽教藏殿、守司徒大师影堂(即海会殿)和宝塔、斋堂等建筑。天眷三年(公元 1140 年),在几位高僧的募资和主持下,华严寺迎来了大规模复建。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雄宝殿即为此时所建,它就重建在辽代大殿的原址之上。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原来的辽代大殿很可能是一座十一开间的巨构,里面存放着辽道宗之前七位皇帝的造像,乃皇帝祭拜御容之处。这是辽代非常重要的仪式,足见华严寺在西京的地位之重。


金元时代,华严寺在数位高僧的主持下,一直处于帝国佛教网络之中,建筑和规模都得到了较好的维护与发展。到了元末,佛寺又遭战火侵袭,仅余薄伽教藏殿、海会殿和大雄宝殿。明朝的大同作为军边重镇,一切以军事为重,明初衰颓的华严寺也成了粮仓,辉煌的寺业就此中断。


   

上华严寺


   

华严寺大雄宝殿前景


   

月台上的清代铁炉和佛龛


   

海会殿观音


   

大殿内清代彩画和壁画,很漂亮


   

下华严寺的正殿,安的门还是四合院式的


   

前面的清代小彩塑已经没有了


   

辽代菩萨造像


   

佛陀释迦


   

菩萨


   

清代以辽底稿重绘的壁画


   

藏经阁,海内孤品


   

天宫楼阁


   

里面还有清代塑像


照片,

是记录时代的有力工具,

里面的内容,

在今天看来十分新鲜。

照片内外的变化是永恒的,

我们多想让文化遗产永恒留存,

让世代子孙能够看到,

这就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意义。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  END 

来源:文博山西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建筑的神奇砖石砌法

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叠涩法主要用于早期的叠涩拱,砖塔出檐,须弥座的束腰,墀头墙的拔檐以及门窗洞口等;还用于砌筑砖建筑的室内天花藻井、塔顶等。这种砌砖法常见于砖塔、石塔、砖墓室等建筑物。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