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设计模型,通常是分为5个步骤,第1个步骤是“输入”,包括输入设计任务书,咨询业主、调研等等这些,第二个步骤就是“处理”,也就是在头脑当中的立意与构思,第三个步骤,就是我们这个板块“建构”,第四个步骤就是“评价”,最后是“输出”。
也就是输入-处理-建构-评价-输出5个步骤。如果对这几个步骤还不太熟悉的话,可以出门左转,找到这个课程的第3讲内容-建筑设计模型,再翻出来复习一下。
在模型的第二个步骤”处理“这个板块当中,我们是用了4讲的内容分别讲解了立意,环境构思、平面构思和造型构思。
实际上,对于一个具体的建筑项目,可能还会有关于结构构思、表皮构思、经济构思、哲理构思等,所有的这些构思渠道都是从宏观上把握建筑设计走向,并不具备具体形象,要想把这种处于头脑中的模糊的意念变成现实,还必须要有艰苦的方案探索过程。
那么方案探索的思路应该怎样开展呢?它有什么样的设计操作规律?怎样保证设计的路线进展顺利?这一板块的内容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个方案探索的思维过程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场地设计,第二阶段是功能分区,第三阶段是房间布局,第四阶段方案生成。
我们这一讲主要讲的是场地设计。
方案设计从何处下手呢?应该说既不是排平面进行功能设计,也不是搞形式去着手进行造型研究,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方案设计应从整体出发,即以场地设计作为起点,因为我们将要设计的建筑物一定是处于某一个场地条件之中的,它是一定会受到场地条件的约束,因此解决建筑与场地环境条件的矛盾,就成为了我们建筑设计起步的主要矛盾,场地条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们要让我们的设计对象很好的去适应场地,只有这一步走对了,才能保证设计进程不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这是把握方案全局性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务必做好方案设计的这第一步,场地设计这一步。
在场地设计这个阶段,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主次入口选择问题,第二个是确定场地图底关系。
1、主次入口选择
建筑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建筑如何接纳服务对象,就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人从城市道路不是首先就直接进入建筑物而是进入场地,大家都知道,实际上我们的建筑一般不会占满整个场地红线面积,也就是说人要想进入建筑,首先进入的就是场地。
那么服务对象进入场地,是受到场地周边的环境影响的,不可能是随意的,因此,所以我们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起步阶段,就需要考虑这种出入口的意向选择问题,因为他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场地与周边环境,与城市道路的衔接部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后续设计中室外场地各种流线的组织是否有序,肯定还会关系到建筑物的主入口,门厅以及由此而牵扯到的所有的整体功能布局等一系列相关设计步骤,能否按照正确的方向推进,所以在这个地方千万不能够犯方向性的错误。在这里我们需要具体条件具体分析。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是根据外部人流的分析来确定出入口的位置范围。
一般来说场地主要出入口位置应迎合主要的人流方向,而人是在道路上活动的,又是从道路进入场地的,这就要搞清场地周边的道路情况,我们前面讲到信息收集有个环节就是踏勘现场,了解场地周边道路人流情况,也是踏勘现场的重要工作内容。
通常情况下面是道路宽的人流就会比较密集,但也不全是这种情况,在文稿当中我放了两张图,第一张图是一个小剧场的主次入口分析,在踏勘现场的时候,发现这条宽一些的南北走向的这条路人流更多,所以,可以确定主入口放在基地的东侧,而第二张图是一个商业综合楼场地主出入口分析图,发现这个基地的东侧虽然是一条很宽的路,但是它属于城市主干道,上面主要是车流,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反倒是基地南侧的这个商业街,所以主入口就安排在了商业街这个方向。
所以说踏勘现场很重要,我们不能够从谷歌地图上面遥看那块基地的周边道路,看到哪个路宽我们就把主入口安排在那里,是不可以的,一定要实地去调研,才会有比较真切的感受。
第二是根据总平面设计意图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范围。
这一个群体建筑的规划当中,每一个建筑的场地主入口必须要顾及到旁边的,也就是左邻右舍的建筑,要与他们形成一种对话关系,才能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在文稿当中放了一所中学校园中心区规划图,我们从这个图当中可以看到主教学楼放在了校园中轴线之上,主入口向南,图书馆是位于校园中轴线西侧,主入口向东,那么现在呢,需要在校园的中轴线东面,有一块四周均有道路的场地,要建一座科艺楼,如何确定场地的主要出入口呢?
从规划意图上来说,教学楼是这一群体建筑的主角,而图书馆与科艺楼只是配角,三者主入口应该向心,聚焦在广场中轴线上,才能使整个建筑群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况且啊,广场上人流应该比道路上的人流更多,这就决定了新建的科艺楼的场地,主要出入口只能向西,而且可以进一步确定在与图书馆入口的对位线上。
第三,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范围。
前面说到的两点,包括从人流来进行分析,从总平面来进行分析,这两点实际上条件都比较单一,考虑起来也比较容易抓住重点,但是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因为很多的基地周边都已经有许多的其他的建筑体,或者是其他的限制因素,所以考虑起来会更加复杂一些,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把场地出入口的位置选择,上升到让建筑与城市环境发生某种呼应关系,使之成为构成和谐的城市有机整体,这么样的一种高度来进行考量。
比如文稿当中的这张图,是一个小城市的书画创作中心,它所处的场地周边道路较为不规则,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东面有一条去市区的道路,这样就暗示了该建筑要与城市发生某种关系,为此呢场地主要出入口就选择在东面,而且是为中段正对丁字路口的位置比较合适,以便与城市方向形成对话,或者成为从市区来的对景。试想,如果不是这样,当我们从市区沿着道路,向书画创作中心走来的时候,看到的是侧面一堵高墙,感受到的就不是热情的欢迎,而是会一种疏离。
第四,根据建筑项目内部功能的要求,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范围。
前面说的三点,不管是分析外部的人流还是分析总平面,还是从城市的角度考虑,都是从场地的外部条件来进行分析的,除了这种外部视角,还需要顾及到内部功能的合理要求,只有内外条件同时得到满足,场地出入口的确定才比较容易被认可。
在文稿当中我放了一座6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场地图,通过人流分析,场地出入口设在南边比较合适,为了进一步确定一个合理的范围,就需要预想到内部功能的要求,如果把出入口选择在南边的中间,这对设计后期的幼儿园活动场地将会带来许多的不利,因为从主入口到建筑物之间会形成一条动线,有很多的车子,人流,有可能会将幼儿园活动场地一分为二了,从而破坏了幼儿园活动场地的完整性,为避免出现这种矛盾,只能讲主要出入口选择在场地南边的两端比较合适,不能放在中间。
这里说到学校建筑,比如小学校,由于瞬时人流量大,比较容易与城市交通的发生矛盾,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为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保障小学生人身安全,应尽可能将小学校的场地主要出入口选择在次要道路上。
好了,到现在我们就说了四点关于场地主要出入口的选择,所有的这些都不能够教条主义,还有结合建筑的性质、功能要求,抓住内外设计条件主要因素来进行确定。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要建的建筑物都不可能占满任务书给定的场地范围,肯定会留出室外的空地,比如需要留出停车场啊,站前广场啊,为了满足采光通风的需要,要留出足够的日照间距,还要做绿化创造环境气氛啊等等,都是需要留出一部分的空场地来的,这样,在场地范围之内就会有建筑物和空场地两个区域,我们把有建筑的部分称为图,把无建筑的部分称为底,这样就会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确定图底的关系。
2、确定场地图底关系
我们从图的位置和图的形状两个方面来谈。
先来看作为整体的建筑——“图”在场地当中的位置,它要受到多种内外设计条件的制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要确保建筑对于日照间距,防火间距这些硬杠杠的要求,其实也就规定了“图”在场地当中的位置范围了,另外呢,我们还需要考虑场地周边道路的状况,也是影响“图底”的位置关系的,比如说某些要求比较安静的公共建筑,比如说图书馆、教学楼,为了躲避城市交通道路所产生的噪声,这些“图”的位置需要后退道路红线,让出“底”的位置以产生中间隔离带。
“图”的位置还可以从建筑的功能要求方面去进行考虑,许多建筑类型把室外场地作为重要使用功能的组成部分必须得到满足,比如说中小学教学区位置不宜面对运动场地,以免受到干扰,要尽可能使两者侧面为邻,如果两者相对,也要保证其间距大于25米,如果是像这种明确的功能关系,那么图和底的位置关系,其实也就基本上确定了。
当然,“图”的位置还会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的限制和场地地质条件的制约,比如城市规划部门,可能会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角度,根据各种因素提出场地周边的建筑控制线,即划定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范围,这部分“底”虽然被画在场地红线范围内,但是只能作为“底”使用,比如说作为停车场或者是绿化,而不能作为“图”来进行建房。在地质条件方面,如果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暗河暗冲,那么这样也会限制“图”的位置范围。
上面说的是“图”的位置,下面我们说“图”的形状,
与前面讲的图的位置的思考方式稍有不同,当考虑图的形状的时候,除了一些外部条件仍将起到限定作用之外呢,还涉及到设计师对设计目标的初步构思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分析,
首先还是要考虑自能条件需要得到满足,要尽可能使得建筑物能够有最好的采光,通风条件,那么这样的要求下面,“图”的东西向需要尽可能的延长,这样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南北通风对流达到最好,要想延长东西方向上的距离,就可以把 “图”化解为C型或者E形或者口字型,目的都是使 “图”的东西向上尽可能延长。
这是从自能条件方面来进行考虑,从功能方面来进行考虑,如果在一个四周有道路的场地上建一个小商品市场,其“图”形要最大限度的满足门面房数量的要求,因此图底关系将“底”居“图”的中央成为一个内广场,就不但可以满足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要求,而且沿道路周边和内广场一圈都成了门面房,“图”形自然形成口字形。
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场地形状,比如在一些不规则的场地当中,“图”形顺应场地各边界的走向,使其自然和谐,而不能按照常规以规矩图形硬放上去,这样会产生一些“图”形与边界的冲突现象,文稿当中我放了相应的图,大家可以对照着体会一下。
上面是从自然条件方面、功能要求方面和场地形状方面对“图”的形状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时候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构思的时候,为了创作与众不同的设计目标,往往会在“图”形上面煞费心思,甚至呢会象征性的“图”去表达一种设计意念,比如“图”用梅花型,寓意文化建筑的千姿百态,用华软学院的特色树木丝木棉的花朵形状,来设计华软学院无边湖凉亭的造型等等。
好了,讲到这呢,我们就把图底关系当中的图的位置和图的形状都已经讲完了,总之决定“图”形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有时并不能够由一种设计条件就可以定夺的,要综合分析各种条件,抓住能形成方案特色的主要矛盾,结合设计者的意念,初步把“图”形确定下来。
这里之所以说是“初步”,是因为随着设计向纵深发展,可能会有其他设计因素,对这种选择“图”形产生反作用。这也不奇怪,其实这也正是建筑方案设计过程当中的特点,企图每一个设计步骤一锤定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建筑设计规律的。
知识点: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1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3 万条内容 · 286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很好很好很好很好666
回复 举报
顶一个,辛苦了,赏金一个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