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大气治理 \ 对于烟囱里面的烟气,究竟是降温降湿合适还是升温扩散合适,哪个适合国情?

对于烟囱里面的烟气,究竟是降温降湿合适还是升温扩散合适,哪个适合国情?

发布于:2023-03-07 07:25:07 来自:环保工程/大气治理 [复制转发]

对于烟囱里面的烟气,究竟是降温降湿合适还是升温扩散合适,哪个适合中国国情?从青岛、天津的地热公司将排放口的60度温度取热40度,进入二级管道利用,不仅仅把排到大气里面的水分减少,相应的污染物也随着减少。而几乎所有的环保书上都写着要烟囱高立,把烟气加热便于扩散,问题是如果是静稳天气,你就是200米高的烟囱,也仅仅还是在你的头顶上盘旋。应该说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降温降湿的后排放,还是烟气加热后排放,从现场实际上可以看出降温降湿后,再次排放,烟气量减少,在夏天不用考虑扩散问题,在冬天需要考虑扩散问题,我周围的烟囱有的是50-60度排放,有的是120°左右排放,但是终究躲不过冬天的。在相关的环保书籍里面明确提出来烟囱的高度和烟气之间的扩散,就算是烟气温度加热到120度,在冬季的天气里面,和50度的烟气扩散是一样的,至少从地面上看70米高的烟囱是这样的,所以,感觉不出太大的区别。所有的一切都要靠风。如果没风,加热的烟气,在离开烟囱后,并不是散着直入云霄,而是成一定的形状进行逃逸,就算是加热到120°,也会在大气中热气散尽后形成大片的污染进行盘旋或者飘逸。(视天气情况而定)

也就是说温度120度和温度50度的烟气在大气中的区别,基本上一致,都是到大气后立刻把烟气中的温度散逸,和大气温度一样,随后蒸汽散尽,最后其他污染物漂泊在当地上方。人类地面活动的空间在一般城市中为90-120米,目前在河北省进行超低排放新建的烟囱一般要求为80-200米之间。新建钢铁为80米排放,原先电厂的烟囱一般为200米左右排放。大部分国控采样数据的位置高度也就在2-200米之间,因此探测的数据并不是大气中扩散后的浓度,而是人类活动的2-120米的高度,再未动用卫星的状态下,国控数据为各个烟囱飘逸到地面和天空的数据。无法探测高空1万米左右的数据。而在层流中,一般酸液为万米高空下落下,清洗2-200米左右的污染物。

高云形成于6000m至18000m高空,对流层较冷的部分。分三属,都是卷云类的。中云于2500m至6000m的高空形成。它们是由过度冷冻的小水点组成。低云是在2500m以下的大气中形成。当中包括浓密灰暗的层云、层积云(不连续的层云)。空气质量标准2类里面的六大项,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这6种里面PM2.5和PM10、CO都比空气重,因此无法飘逸到高空中,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均可以飘逸到大气中。而有关烟囱的排放计算公式为以下:

 

并没有因加热或者冷却就被改变烟囱的排放方式。因为烟气在烟囱口和大气迅速接触,热能量迅速传导到大气,所以烟气的120度和50度传到大气无特殊差异。在大家都公认的是2013年开始出现雾霾,但是其实在2004年首都机场因雾而导致大面积飞机无法准时,这会就已经是雾霾了。而在相关书籍里面烟气出烟囱后是这样进行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烟气的扩散条件和温度的关系并不大(烟气的动能引起的上升高度有一定高度,但是达不到烟囱高度),而和烟囱高度有直接关系。温度只是在烟囱上方形成一个温度旋流区域,但是由于大气温度,并不能形成太大。所以我们看到的烟囱烟气大部分是这种形态。

但是一味的提高烟囱高度,可以避免各个级别的探头的空气质量的监测,只是其中的PM2.5和PM10其实并无法完全升到高空,其中的SO2,NOX,臭氧等等有一部分还是会和大气结合下沉,被各级探头检测到。因此我们无法没有必要完全拔高烟囱的高度,只需要降温降湿即可。以上只是个人一家现场判断,和主流可能相悖,但是根据现场实际而行,还是请各位专家教授,多看多了解。还是那句话,说再多空话,说再多理论的话,不如去实际走下,也许你会得到更多,做总比说好。投诉人只是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去做好,然后让事情回归他本来的面目。如果对你有所启发,大家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探讨。但是辱骂的话就算了,没空回复的,还有环保公司以及其他公司别介意,我说的都是实话,这些都是给业主看的。仓促之间写的,也没有检查,如果有错误欢迎指出,下次还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楼主的观点比较新颖,与常规的认识不同,对于大家学习大气污染物技术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2023-03-08 07:50: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大气治理

返回版块

5.1 万条内容 · 24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袋式除尘器滤料选用(二)

三、根据粉尘性质选择粉尘的性状包括粉尘的化学性和物理性。有关化学性能的影响因素与上述是一致的, 本篇着重从粉尘的物理性能角度讨论对滤料的材质、结构以及后处理等方面的选用。1.粉尘的形状和粒径分布各种工艺粉尘的平均粒径见下表。作为除尘对象,通常指0.1~100μm的尘粒。   对细颗粒粉尘,在选用滤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纤维宜选用较细、较短、卷曲多、不规则断面型;结构以针刺毡为优,如用织造物,宜用斜纹织,或表面进行拉毛处理。采用粗细混合絮棉层,具有密度梯度的针刺毡,以及通过表面喷涂、浸渍或覆膜等新技术,实现表面过滤是超细粉尘选用滤料的发展方向。细颗粒尘难捕集,捕集后形成的粉尘层较密实,又不利于清灰;粗颗粒易捕集,捕集后形成的粉尘层较疏松,有利于清灰。从某种意义上讲,粗细搭配的混合尘无论对过滤和清灰都是有利的。长期以来对高浓度尘采取多级除尘,把粗细粉尘分开处理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正在受到袋式除尘器新型结构和清灰理念的冲击。2.粉尘的附着性和凝聚性粉尘的凝聚力与尘粒的种类、形状、粒径分布、含湿量、表面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可用堆积角表征,一般为30°~45°,见下表。堆积角小于30°称为低附着力,流动性好;堆积角大于45°称为高附着力,流动性差。粉尘与固体表面黏性大小还与固体表面的粗糙度、清洁度相关。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