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威胁最大,每次发生后,公路桥梁的设计规范都会被重新修订。例如在日本,阪神地震(1995年)和东北大地震(2011年)事件之后,公路桥梁的设计规范被修改了几次,其中包括桥梁的最大允许损失量。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由旧的规范设计的桥梁。这些桥梁的抗震性能需要通过新的抗震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评估。如果抗震性能不理想,应对现有的桥梁进行加固改造。为此,许多阻尼器,例如流体黏滞阻尼器、固体黏弹性阻尼器、滑动摩擦阻尼器、ADAS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BRB)等都正在抗震设计中使用。这其中,BRB是设计工程师们常用的一种阻尼器。值得注意的是,BRB已被证明在耐用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
BRD阻尼器的力学性能
BRB仅使用于建筑抗震设计,但自1988年首次被使用以来,已逐步开发用于桥梁抗震设计中。对钢拱桁架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斜向构件和横向支撑构件可以由BRB代替。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抗震的设计问题,而且还可以改造现有的钢桁架桥。从以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BRB通常以这样的方式使用,即它们可以取代桁架桥的部分构件。
屈曲约束支撑(BRBs)通常被认为是属于支撑系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抗震设计中阻尼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把BRB看作独立的构件,或者是一种外部的阻尼器,而不再作为支撑系统或结构中的一部分。在本文所研究的案例中,把这种阻尼器称为屈曲约束阻尼器(BRD)。BRD与BRB具有相同的特性和设计过程。它们都属于金属阻尼器,其工作原理都是基于钢的塑性及屈服准则。
图1 带有非屈服部分的屈曲约束阻尼器(BRD)
为了使用BRD增强桥梁的抗震性能,应考虑设计参数,如BRD的长度、横截面积、位置和倾斜度。关于BRD的长度,文献中有一些研究。对BRD的整个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其中包括屈服部分和刚性部分。屈服芯的长度与BRD的总长度之间的比值取为0.20.4,并且轴向应变高于3%。对于普通的BRB,长度比通常在0.6~0.8之间变化,轴向应变为1%~2%。因此,在两种情况下研究了BRD的屈曲载荷:屈服芯放置在BRD的中间,以及屈服芯放置在BRD的一端。除此之外,还比较了BRD消耗的能量与减少的屈服部分长度和传统BRD消耗的能量。研究表明,当较短的屈服芯放置在BRD的一端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屈曲能力。因此,短芯的BRD比传统BRD的能量吸收能力高出1.3倍。
随着屈服芯长度的减少,BRD上的塑性应变增加,其能量吸收能力变得更大。因此,BRD可以有效地维持结构的抗震性能。尽管先前已经研究过BRD屈服芯长度的有效性,但是尚未评估其在实际地震条件下,对现有桥梁的抗震性能的影响。此外,还没有评估其他参数的有效性,例如BRD屈服芯的倾斜度和横截面积。因此,本研究将考虑BRD设计参数的有效性,例如BRD的长度、横截面积、位置、倾斜度,对现有钢桁架桥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建立桁架桥的分析模型
无BRD的抗震模型
以跨度为74.4m的单跨简支钢桁架桥为例,桥面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为10.6m,厚度为0.2m。钢材为 ** 490Y和 ** 400。本研究未考虑混凝土桥面板的损坏,因此,采用简化的弹性模型来考虑动态分析中的空间刚度和惯性。
图2 桁架桥模型
在ABAQUS中,采用B33型三维梁单元。10个有限单元用于横向支撑的每个构件,5个用于其他桁架构件。每个桁架构件的节点被定义为完全刚性连接,节点处的约束类型对桥梁的动态响应几乎没有影响。混凝土桥面采用S4R型壳单元建模。桥面板与下面的梁进行刚性连接。该模型总共使用了1180个梁单元和168个壳单元。
图3 新泻地震波
采用隐式动态分析方法,其中动态分析方程中使用的最大时间增量为0.03s。采用瑞利阻尼,参考模型的前两阶主振模态,假设混凝土桥面板的阻尼比为0.03,钢构件的阻尼比为0.02。
图4 受损构件的应力时程分析结果
本研究未考虑人群及车辆荷载,但根据日本规范考虑了荷载分布系数,分别取1.7和1.5来表示桥梁中的非结构构件的质量,及螺栓的质量。使用最大加速度1.1 ** g的新泻地震波作为输入波,评估桥梁的抗震性能。该地震波比2级(II型)设计地震波的强度更大。需要注意的是,规范中的 2级(II型)地震作用,通常有三个方向的地震波用于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其中最大的加速度为0.828g。
现有的桥梁最初都是根据旧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当时采用的还是1995年阪神地震前的中等强度的地震波,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对现有桥梁进行抗震改造。通采用新泻地震时的加速度值,以及当前日本抗震设计规范的标准来评估现有桥梁的抗震性能。为此,需要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非线性时程分析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预测损伤量,从而评估地震造成的任何风险,并且非线性时程分析也是采用规范中的2级地震作用,进行抗震设计的推荐方法。
该分析只考虑了沿桥梁纵向上的地震响应,因此考虑到材料的几何非线性,分析分为两个步骤,即当构件受拉时的应力为正和受压时的应力为负。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构件是安全的;否则,被视为已损坏。图5显示了地震时桁架桥的变形形状。从图5b中可以看出,受损构件也以黑色突出显示在图上。
图5 桁架桥的变形图
(a.恒荷载作用;b.受压方向的地震作用;c.受拉方向的地震作用)
有BRD的抗震模型
如上面所述,在大地震下钢桁梁桥纵向的抗震性能不足,因此需要改造桥梁。鉴于此目的,将两对BRD分别安放在桥台和垂直连杆的底端之间,垂直连杆的底端刚性连接到桁架桥下弦杆处的接头。两对垂直连杆被视为绝对刚体,在本研究中不考虑它们的变形。BRD被模拟为端部固定的一种连接,该连接由两部分组成:屈服部分和非屈服部分。此外,屈服芯采用钢材LY225,放置在BRD的一端。BRD的屈服部分由两节点的桁架单元T3D2来模拟,而BRD的非屈服部分被认为是绝对刚性的。两个梁单元和两个桁架单元用于两对BRD的建模。假设带有BRD模型的阻尼特性与没有BRD模型定义的阻尼特性相同。
非线性动态有限元分析,是基于BRD不会因重力作用而减小构件的初始应力状态这种假设来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计算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重力作用下,对无BRD的桁架桥进行静力分析;第二步,基于第一步得到的初始应力状态,对两对BRD桥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
图6 BRD不同参数特性下的力与位移的关系图
BRD的参数评估
进行非线性动态有限元分析,评估BRD参数的有效性,即材料非线性、边界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研究了以下四个不同的参数,即BRD的位置(左侧和右侧)、屈服芯的长度(10.5m、7m、3.5m、1.75m)、屈服芯的横截面积(5cm2、10cm2、20cm2、30cm2、40cm2)、倾斜角(0°、5°、10°、15°)。数值研究是在桥梁受损构件满足安全条件的控制下进行的。
BRD位置的影响
为了探讨BRD位置对桁架桥受损构件轴向应力的影响,从带有各种BRD的模型中确定应力值。虽然位置有限,但参数分析是基于两个可能的BRD设计位置完成的:靠近固定支撑;靠近桥梁的滑动支撑。比较对应于BRD每个位置的最终地震响应,图6a-d显示了具有不同特征的L-BRD的滞后响应,图6e-h显示了具有不同特征的R-BRD的滞后响应。
BRD对受损构件的轴向应力的影响,对于L-BRDs,受压和受拉应力分别减小17.9%~78.4%和5.1%~41.9%;而对于R-BRDs,这些值分别为5.4%~60.2%和4.3%~6.3%。因此,L-BRDs满足安全条件,而R-BRDs不能满足安全条件。这表明BRD设计在右侧位置无效,或者R-BRDs无法维持桥梁的抗震性能。
损坏可能是由构件的轴向变形引起的。因此,对于BRD,需要确定受损构件的可移动端处的水平位移。
R-BRDs不能有效地减小受损构件的可移动端处的水平位移。值得注意的是,L-BRDs使受压方向的水平位移减小了59.3%,而R-BRDs减少了16.4%。此外,L-BRDs和R-BRDs分别使受拉方向的水平位移减小了91.6%和83.0%。
从这些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与L-BRDs相比,R-BRDs在减小受损构件的轴向位移方面具有微小的作用,并且L-BRDs满足两种安全条件。这说明了该桁架桥的右端或滑动支撑附近的BRD设计不合适。
图7 BRD设计参数的有效性
屈服芯长度的影响
基于L-BRDs模型,讨论BRD屈服芯长度对受损构件轴向应力的影响。因此,屈服芯的长度与BRD的总长度之间的比值,取0.85、0.6、0.3、0.15,并且根据这些值,屈服芯长度分别取10.5m、7m、3.5m、1.75m。
对于屈服芯长度的取值,轴向压应力分别降低17.9%~68.0%、23.3%~72.1%、24.5%~76.6%、52.0%-78.4%,轴向拉应力也分别减少了5.1%~13.8、5.2%~21.3%、5.6%~33.7%、6.1%~41.9%。可以发现,随着屈服芯长度的减小,轴向应力也减小。由于构件的长度可能发生损坏,因此,从每个BRD模型确定受损构件的可移动端的水平位移,以验证上述观察。
对于初始模型,由地震引起的受压方向和受拉方向的约束位移分别由8.468mm和67.525mm确定。当BRD芯长度为10.5m~1.75m时,受压方向的水平位移减小了7.4%~59.3%,而在受拉方向上的水平位移减少了74.9%~91.6%。这表明随着屈服芯长度的减小,受损构件的可移动端处的水平位移也减小。结果证明,轴向应力可以显著减小,从而表明缩短BRD的屈服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该连接处的水平位移,而且还有助于减小受损构件上的轴向应力。
横截面积的影响
BRD屈服芯的横截面积对受损构件轴向应力的影响,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屈服芯长度为3.5m时,其横截面积取5cm2、10cm2、20cm2、30cm2、40cm2,轴向压应力分别降低24.5%、44.5%、72.2%、74.7%、76.6%,轴向拉应力分别降低5.6%、6.3%、22.5%、27.2%、33.7%。这表明随着屈服芯的横截面积增加,轴向应力也可以显著减小。还可以通过比较受损构件的可移动端的水平位移来验证此结果。
随着横截面积的增大,水平位移减小。值得注意的是,当横截面积从5cm2增加到40cm2时,受压方向上的水平位移减小了7.1%~69.4%,而在受拉方向上,水平位移为71.6%~95.8%。结果证明,随着屈服芯的横截面积的增加,受损构件的可移动端的水平位移减小,因此轴向应力减小。
倾角的影响
基于已知的有效横截面积和长度的模型,在该部分中评估BRD倾斜角对受损构件的轴向应力的影响。
对于L-BRDs,倾斜度取0°、5°、10°、15°,受损构件的轴向压应力减小了72.2%、73.6%、45.0%、63.1%。受损构件的轴向拉应力分别减小了22.5%、6.02%、5.97%、6.46%。对于R-BRDs,即使引入各种倾斜角,也不满足安全条件。因此,倾斜角对于该桁架桥的受损构件的轴向应力是无效的。
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受损构件的可移动端的水平位移没有显著减小。这也证明了BRD设计时,任何的倾斜角度,对于改造这种桁架桥都是无效的。
基于性能的研究证明,BRD适用于现有的桁架桥,可以帮助桥梁抵抗大地震。图7表明,不同设计参数的BRD,可以减少受损构件的轴向压应力和拉应力,而这些参数也被证明是有效的。此次研究结果为现有桥梁使用BRD提高抗震性能,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7.65 万条内容 · 18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如何考虑当钢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不高于8度(0.20g),结构高度不高于100m的框架结构、支撑结构和框架-支撑结构时,对钢结构的构件和节点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地震动参数和性能化设计原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抗震设防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采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