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资料库 \ 强条“梁端截面砼受压区高度限值”的实用设计方法

强条“梁端截面砼受压区高度限值”的实用设计方法

发布于:2023-03-01 11:21:01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资料库 [复制转发]

强条“梁端截面砼受压区高度限值”的实用设计方法


  《砼通用规范》4.4.8条1款,“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级、三级不应大于0.35”,是沿用合并了《抗规》第6.3.3条1款强条和《高规》第6.3.2条1款强条,是施工图设计中必须严格执行的。条文说明如下:

图片

但实际设计过程中,该条款的判别条件比较隐蔽,不像其它强条如:底筋面筋比例、箍筋直径和间距等那么直接,设计师很容易忽略。在已知梁截面尺寸b*h及弯矩M的条件下,通常是采用简易公式As=M/0.9fyh0估算配筋量,或者是通过as=M/(a1*fc*b*h0^2)——Y=0.5*[1+√(1-2*as)]——As=M/(fy*Y*h0)精确计算配筋量。两种方法都没有给出砼受压区高度x,无法进行直观判别控制,也就成了施工图审查中被判违反强条的高风险区了。

那么,有没有什么较简易直观的方法或者指标,可以提醒设计师注意在某些条件下,梁端砼受压区高度很可能超限了、需要重点进行核查验算了呢?理论上,砼受压区高度x,跟弯矩M、配筋量As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砼受压跟钢筋受拉是受力平衡的,感觉可以转化为配筋率这种比较直观的判断指标。以下就从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着手进行分析研究及推导。

根据《砼规》第6.2.10条,6.2.14条


图片


图片


 常规情况下没有预应力筋,可以相关项取消、简化公式,以便抓住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简化后公式为:

Ma1*fc*b*x*(h0-x/2)+fy*As*(h0-as)                              1)

a1*fc*b*x=fy*As-fy*As                                          2)

第一项为力矩平衡,第二项为力平衡。未知数有:砼受压区高度x、受拉钢筋量As、受压钢筋量As共3个,方程有2个,条件不足。所以,一般是先人为设定受压钢筋数量As,再计算x、As,并判断x是否满足上述6.2.10-3~4的限制条件;如果不满足,则需要重新调整或套用其它合适公式。最终可得出x、As及As,进而判断x/h0是否满足0.25/0.35的限值规定。

那么,怎么设定受压钢筋量合适呢?又怎么跟前文所说的受压区高度比例x/h0的直观判定标准联系起来呢?我们知道,根据抗震构造措施的强条要求,梁端截面的底筋(受压筋)和面筋(受拉筋)的比值,要求一级不低于0.5、二三级不低于0.3,可以借用该标准、建立As跟As'的关系式,这样就有3个方程对应3个未知数,方程得解。

补充的第3个方程:

一级抗震时,As=0.5As                                          3)

二三级抗震时,As=0.3As                                        3)

以一级抗震为例,将3)代入2)可得:

a1*fc*b*x=0.5fyAs

取常用的梁砼等级C30的fc=14.3N/mm2,HRB400钢筋fy=360N/mm2a1=1代入,得:

X=0.5*360*As/(14.3*b)

要求x/h00.25,即0.5*360*As/(14.3*b*h0)0.25

可得As/(bh0)0.25*14.3/(0.5*360)=1.99%

以二三级抗震为例,将3)代入2)可得:

a1*fc*b*x=0.7fyAs

X=0.7*360*As/(14.3*b)

要求x/h00.35,即0.7*360*As/(14.3*b*h0)0.35

可得As/(bh0)0.35*14.3/(0.7*360)=1.99%

As/bh0As/bh为受拉筋配筋率,因此可以得到一个较为简单直接的判定标准:当受拉筋配筋率p0=As/bh0接近或大于2%,同时受压筋又是按受拉筋的0.5(一级)/0.3(二三级)配置时,较容易出现砼受压区比例超限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复核验算、不满足时应调整。

下面采用自编Excel表,输入具体数据进行计算验证,看看以上标准是否真的适用。

梁截面300*800,C30砼,HRB400钢筋

一级抗震时,

图片

取M=1120kN.m,得:As=2280mm2As=4504mm2p0<2%(p<1.9%),x/h0=0.245<0.25满足。


图片

取M=1130kN.m,得:As=2280mm2As=4552mm2p0=2%(p=1.9%),x/h0=0.251>0.25不满足。


图片

维持M=1130kN.m,增大As=2454mm2得:As=4516mm2p0<2%(p<1.9%),x/h0=0.228<0.25满足。


二三级抗震时,

图片

取M=1070kN.m,得:As=1407mm2As=4535mm2p0=2%(p<1.89%),x/h0=0.345<0.35满足。


图片

取M=1080kN.m,得:As=1407mm2As=4591mm2p0>2%(p>1.9%),x/h0=0.352>0.35不满足。


图片

维持M=1080kN.m,取As=1526mm2得:As=4541mm2p0=2%(p<1.9%),x/h0=0.333<0.35满足。

结合具体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当受拉筋配筋率p0=As/bh0接近或大于2%,同时受压筋又是按受拉筋的0.5(一级)/0.3(二三级)配置时,较容易出现砼受压区比例超限的问题”的结论基本成立,可以作为设计师进行判断的直观参考指标。当然,以上结论适用于C30砼+HRB400的情况;钢筋砼和钢筋采用不同等级时,需要进行相应微调。

超限处理措施,就是适当加大受压钢筋量As。将简化公式2)移位变换,得:受压力=a1*fc*b*x+fy’*As’=fy*As=受拉力,加大As提高了受压筋的比例后,砼需求量就相应降低、受压区高度x也会相应减小至满足限值要求。

以上结果是按支座刚接的双筋梁计算得出的,其它情况是否适用呢。以下就补充其它分析:

1、简支梁、单筋梁。

1)支座简支时M-=0,砼受压及钢筋受拉的需求=0,验算通过。

2)取第1个案例按单筋梁设计,受到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的限制,可承担的弯矩M由1120kN.m下降至946kN.m,As为4679mm2。砼受压区x最大值接近限值(C30砼、HRB400钢筋的限值为0.518),岂不是远超0.25限值了?其实不是这么简单套用对比的,因为梁有支座面筋、也必然有跨中底筋,底筋是要求全部或者部分伸入支座的、自然而然就成为负弯矩的受压钢筋了;根据规范条文说明,验算时应考虑实际受压筋的影响,无论是理论弯矩值比例M+=1/24ql2:M-=1/12ql2=0.5、或者构造要求的底筋面筋比例0.5,都要求至少配有受拉筋50%的底部受压筋,将其代入公式计算得:x/h0=0.157,验算通过。

2、底筋不全部伸入支座。

理论上,支座固支梁的负弯矩为1/12ql2、考虑调幅影响按0.9估算约为1/13ql2,跨中正弯矩为1/24ql2、考虑调幅影响估算约为1/20ql2。传统设计方法,是底筋全部伸入支座的,故支座处的受压筋/受拉筋=0.65,根据上述分析结论,此时砼受压区高度x是足以满足限值要求的。因建设单位对设计成本费用控制越来越严,底筋不全部伸入支座的做法也逐步推广应用(详见《梁底筋不全部伸入支座的优化设计》一文),该种情况下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是基本紧贴0.5(一级)/0.3(二三级),如果弯矩M较大、受拉筋配筋率接近2%时确实比较容易导致超限,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

综合上述分析,对梁端砼受压区比例的实用控制措施建议如下

1、当受拉筋配筋率p0=As/bh0接近或大于2%(或者p=As/bh接近或大于1.9%),同时受压筋又是按受拉筋的0.5(一级)/0.3(二三级)配置时,较易超限,宜进行具体计算复核,避免违反强条。

2、采用底筋不全部伸入支座的配筋方式时,较传统的底筋全部伸入支座做法更容易出现超限,需要特别注意进行判别和验算。

3、当验算结果确实超限时,可适当加大受压钢筋量As,以减小砼受压区高度x至满足要求

知识点:强条“梁端截面砼受压区高度限值”的实用设计方法

求助~!相对受压区高度限值!

  • oak2011
    oak2011 沙发

    求楼主贴中所示excel受压区高度小程序,谢谢

    2023-03-07 15:53: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

41.17 万条内容 · 3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钢平台33333333333333

钢平台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