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散式农村污水治理一直是整个生态环境治理的痛点之一。究其原因,问题往往不在处理设施本身,而是在设施后期的运维管理。基于对平望镇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现状的实地调研,并结合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可行性好、长效化的运维管理机制,以期为今后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引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水环境保护及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难点,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污水类型逐渐多样化,主要包括冲厕污水、洗衣、厨房、洗浴、畜禽养殖等杂用废水,具有分布散、水量小、间歇排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仍有8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多数农村没有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近一半的农村人口产生生活污水不可计量。
近年来,苏州市基本完成了具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条件的村落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目前工作重点逐渐向相当数量的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转移。该治理模式也是环太湖、阳澄湖、沿京杭运河、太浦河等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缩影,有助于实现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促进美丽镇村建设,完善苏州河湖水污染治理,可为民生改善和健康生态环境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作为典型的苏南农村地区,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在总量上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以平望镇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维模式的基础理论,在摸清平望镇农村污水建设现状的情况下,结合当地现状,分析适宜的管理机制、运维模式,研究提出一套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好、长效化的管理机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平望镇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概括
1.1 平望镇基本情况
平望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地势平坦,属太湖平原区,流经平望镇内的主要河道有大运河、太浦河、由页塘、烂溪、新运河、市河等。境内湖荡密布,水面宽广,村庄大多靠湖沿河分布,受地形地貌、传统农业的影响,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自然村规模小,多以30~100户为主。全镇总面积135.65 km?;全镇辖21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12.5万人。
1.2 平望镇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概况
平望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主要包括纳管模式和独立处理模式(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平望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大多在10 m?/d以内,少数处理设施处理设计规模为20~50 m?/d。现场调研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平望镇现场照片
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划分为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阶段。在平望镇,以前两阶段的工艺流程居多,针对示范村庄或太湖流域保护区的村庄会包含深度处理的建设。经调研统计,平望镇污水处理工艺设施总共有365座(见表1),以AO、AAO工艺、净化槽为主。其中净化槽规模以1~2 m?/d为主,主要用于农村散户污水的收集;AAO、AO工艺主要的规模为10 m?/d及以上,用于村落、片区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平望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标准一般采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或地方标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T 3462-2018)一级B标准。针对太湖流域保护区范围内的处理设施采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处理设施出水就近排入周边灌溉沟渠或河道。
表1 平望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施统计
平望镇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运营管理现状
2.1 职能部门管理模式情况分析
在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模式上,平望镇经历了由镇政府直接招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镇政府主导运维)向苏州市吴江区市政公用集团有限公司总包移交第三方专业机构(市政公用集团主导运维)模式的演变。两者具体比较见表2。
表2 平望镇管理模式比较
与以往镇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相比,市政公用集团主导招标涉及的设施数量和规模较大,平均到每个镇的金额较单个镇招标金额更少;管理单位上,原先采用的镇政府主导模式主要由吴江区平望镇建设管理服务所进行监督、管理,但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人手不足的问题突出且在当时考核机制尚未完善,无法衡量第三方专业公司的技术水平、判断运维效果;建设资金来源在变化后,减轻了镇政府一定的财政压力;在资金上,“专款专用”的资金保障了运营维护。“费用统包”的模式将资金按自然村划,但目前各村资金并未根据管网长度、村庄规模区分且都按相同价格拨款,管理形式较为粗放,还需进一步精细化与效率化。
2.2 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模式分析
平望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吴江区平望镇建设管理服务所统一委托吴江区市政公用集团下属的苏州吴江绿村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运维管理。再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第三方运维单位。项目移交完成后,由运维单位全面负责污水治理工程项目中日常管理、维修、维护等工作。
考核方式为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区住建局监督下对运维管理机构的日常考核,考核结果经区住建局审核后,出具考核报告,作为运营维护费用的拨付依据。运行维护保养考核按月评分,针对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运行设备完好率、设备故障维修及时率和维修质量等多方面进行考察。
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平望镇分散式农村运营管理机制的分析以及对平望镇污水处理设施站点的走访调研,主要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规划与其他规划缺少衔接。据调研,平望镇在建设上存在“一刀切”的问题。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时间紧迫,缺少与国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或是未对近远期规划进行综合考虑等,致使部分现有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例如,计划在2020年建设完成污水改造的村庄,被列为2021年至2022年期间的计划村庄,等待拆除,致使原先建成的管线有效使用时间缩短。
(2)农村生活污水难以实现统一收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一般是对农户厨房、厕所、洗手池、村庄公厕等的出水管进行收集,设计人员根据当地污水点位和村庄布局设置管线走向。但在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后,依旧能发现新的污水出口。这部分新建的出户管给后期管理带来困难。部分农户依赖河道和井水清洗衣物、拖把等,其产生的杂用废水难以收集,实际生活污水纳管较为有限。
(3)农村生活污水工艺类型与实际水质、水量特征的匹配性欠佳。平望镇平南工业区内工厂及纺织厂较多,周边的端市村、莺湖村存在出租户的现象,致使收集的污水量与设计水量产生了差距。由于污水收集量与设计进水量不一致的情况,可能导致已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污水负荷与实际污水排放量不一致,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能效较低。
(4)受纳水体倒灌处理设施。调研发现,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出水标高与受纳水体河道水位不匹配,导致河水倒灌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夏季时易于出现,致使处理设施的故障、报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通过加强沟通与协商,正积极解决。
(5)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及设施维护工作量较大。由于项目建设施工质量不一、后期运行维护力度差异,部分建设年代较早的配套污水管网出现了渗漏、破损、堵塞、管道沉降的现象,污水井内盖也存在部分缺失或是井盖被重型卡车压坏的情况。另外,运维单位技术水平、施工单位建设质量对设施的正常运行具有极大影响。
(6)处理设施水质指标难以全面稳定达标。平望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但实际运行中,总氮、总磷无法稳定达标。
(7)缺乏持续有效的资金、运营办法支持。平望镇现有的运维资金主要由区政府划拨给市政公用集团,采用费用统包的形式拨付给每个自然村。但是平望镇面积大,自然村量大且分散,运维资金覆盖范围有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作为能源密集型设备,在要长时间运行情况下耗电量大,电费高,在没有政策补贴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条件下,难以保证其长时间高效运行。
(8)农户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缺乏理解与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政府“民生”工程。据调查,多数农户对该项工程表示支持,但希望结合其他工程一同整治,如道路修补、河道驳岸整治、垃圾处置等;也有一部分农户由于缺乏水污染控制意识对该项工程不太支持或持保留态度。对此,一方面要发动村委会进行相关工作的宣传和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做好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改善农户的生活环境才能被农户所接受。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理优化
对策及建议
4.1 多元融资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农村污水治理而言,必要且持续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系统稳定实施运维的前提和保障。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群众参与度,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平望镇农村生活污水运营管理尚未引入PPP等模式下的企业外资,运营管理资金仅依靠区财政拨付。一要积极努力地获得污水处理工作的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政府主导在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中的重要角色;二是抓住市场化融资机遇,尽可能地引入社会资本以拓宽农村污水治理的融资渠道;三是广泛争取受惠村民的筹集资金。此外,还可以加快引入绿色金融模式,发挥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作用,利用“以奖代补”等方式缓解运行维护资金短缺问题。
4.2 完善投资回报和风险分担机制
目前,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费用由吴江区财政局核定拨付,运行电费和日常管理维修等费用由区市政公用集团统一管理支出。建议在争取国家经济补贴的同时,结合城区的污水处理收费办法,适当、逐步收取农村污水处理费用,尤其是废水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的少数农村工业类企业与畜禽养殖户,通过设置流量计,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收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费用,促进国有资金风险分担机制的完善,根据不同项目属性及特点建立明确合理的回报机制。
4.3 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平望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根据吴江区市政公用集团的管理方案和制度要求有序进行,建立了每月、每年的运行报告。由于污水处理站分散且规模较小,建议基于不同规模或者处理工艺类型,形成各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异常情况的报告制度,对各污水处理设施发生的故障、出水水质超标情况、暂停运转、维修、拆除、限值、改造的关键节点、事件等形成书面记录或信息化记录,定期上报及资料存档,也有助于运行管理过程的持续优化。同时,对规模大于50 m?/d的处理设施和城乡结合部的污水处理设施,应落实突发事件处理制度,根据以往常见故障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4.4 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明确区镇两级部门职责划分
建立从各级环境主管部门到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主体以及公众的全方位监督,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监管水平与运维效能。如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由区环保及水务部门进行联合监督,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出水水质和水量等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根据制定好的考核标准来进行打分作为财政奖励的依据;对村级的污水处理设施监管,配合乡镇环保部门和水务部门等联合监管,并形成相对严格的扣减财政补助的处理策略;还可以利用村民、村委会投诉监督的方式,约束第三方运维机构。
4.5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受益主体是村民。村民环境意识的高低与水处理常识性知识的普及直接关系着运营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需要把村民纳入处理设施管理主体中来,一方面把环境保护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广播、报纸、宣传画册、教育和公益活动等方式,提升村民健康卫生的生活观念,普及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调动村民的主体意识和积极能动性,主动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监督工作,走农村污水处理群众路线,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运行的良性循环。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新模式
通过前期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以及实地现场调研,结合平望镇农村分散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设施运行管理的问题,通过研究当地技术的优缺点、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新模式,以期为今后农村生活分散污水治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研究性指导和建议。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新模式主要概括为以下内容:即多平台、多方参与和信息化的多元融合管理模式。多元融合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机制具体是指多方参与、多平台、信息化的多元融合发展,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参与主体;资金、技术、服务三平台提供保障;互联网、远程监控、自动化预警信息手段相互配合(见图2)。
图2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新模式
结论与建议
(1)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应该立足长远,统筹相关建设项目,优化关联工程的设计方案,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监管。
(2)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灰水(厨房、洗衣、浴室污水、冲洗庭院水等)的直接排放是公共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加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村居民户内污水的纳管收集率。
(3)由于区域性规划建设的不确定因素和人员配备缺乏,处理设施的运维资金采用统包模式,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资金拨付,难以综合考虑设施规模、工艺复杂系数、管网长度等多项差异化因素。建议结合在进一步详查的基础上,提供点对点的运维管理要求与技术支持。
综合以上结论,本研究总结完善平望镇分散式生活污水设施统一管理的新模式,即多平台、多方参与和信息化的多元融合管理模式。多元融合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机制具体是指多方参与、多平台、信息化的多元融合发展,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参与主体;资金、技术、服务三平台提供保障;互联网、远程监控、自动化预警信息手段相互配合。
内容源于给水排水,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https://ziliao.co188.com/p62370302.html
知识点:分散式农污设施长效化运维管理模式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中水处理回用
返回版块9882 条内容 · 206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