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作为有机污染物的载体能够在生物体内富集和分布。不同粒径的微塑料携带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效率会不同,由此所带来的生态风险和毒性效应机制尚不明确。本项目拟通过序批式吸附实验和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不同材质和不同粒径的微塑料对内分泌干扰物(EDCs)结合能力的差异性,探讨影响粒径分布的关键因素和理论机制;基于粒径分布特征,评估不同粒径的微塑料对生物体内EDCs摄入通量的贡献;开展水生生物毒性测试(急性毒性、21天短期筛选试验、短期生殖测试),阐明微塑料与EDCs的联合毒性作用,以及微塑料的粒径分布对EDC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多种核心观测效应指标,揭示不同粒径尺度下的微塑料与EDCs对斑马鱼潜在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毒性作用通路。这对准确衡量微塑料粒径分布在污染物的摄取暴露风险和内分泌干扰机制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塑料污染已经是一个公认的环境问题,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关注微塑料本身的污染状况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但环境中的微塑料不可能是单独存在,它势必与环境中的其他污染物共存,然而微塑料对其他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却很少受到关注。本课题研究了不同材质不同粒径的微塑料对三种抗菌剂(三氯生、三氯卡班、甲基三氯生)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微塑料中含有的卤素和苯基有利于其结合环境污染物。以绿藻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微塑料存在下,三种抗菌剂对绿藻生长抑制毒性及其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微塑料对绿藻的毒性不大,但是微塑料的存在会增加抗菌剂对绿藻的生长抑制,而且加剧了抗菌剂对绿藻生理指标的影响,如破坏绿藻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弱绿藻的光合作用,降低抗氧化损伤的能力。以大型溞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微塑料存在时三种抗菌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微塑料本身对大型溞急性毒性很小,但具有明显的慢性毒性,这凸显了研究生物体长期暴露低剂量微塑料的重要性。微塑料的存在加剧了抗菌剂对大型溞的繁殖毒性,如延长了第一次产卵时间,限制了产卵次数,减少了产卵总数,尤其是对溞种群的更新和扩大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微塑料存在时磷酸三苯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繁殖毒性。结果表明微塑料本身对鱼不会产生明显的毒性效应,但是它的存在会加重磷酸三苯脂对鱼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如增加肝脏指数和性腺指数、改变性腺的组织结构、破坏体内激素平衡,甚至加剧磷酸三苯脂对鱼繁殖能力的影响,如减少产卵数、降低受精率和孵化率。总的来说,以上研究内容凸显了研究微塑料和其他环境污染物复合毒性的重要性,将来不仅要关注微塑料本身,更需要关注微塑料在影响其他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方面的作用。
主要图表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固废处理
返回版块8425 条内容 · 17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钢渣细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我国是钢铁大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 10.53亿吨,同比增长5.2%,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比例超过50%。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钢铁炉渣的产生量大幅增加。每炼1吨钢大约产生125~140kg钢渣,我国钢渣年产生量已超过约1亿吨,年堆存量不断攀升. 我国钢渣的主要利用途径有:钢渣粉、钢渣水泥、硅酸盐水泥配料、钢渣砖及道路材料,钢渣的综合利用率为50%~60%,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钢渣利用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长期堆存的钢渣风化后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空气,集中堆放过程中,大量成分进入土壤会使土质改变、破坏土壤结构,污染土壤,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研究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既利于环保,同时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存在于自然界的微塑料颗粒对环境和生物存在哪些潜在危害?危害程度如何?资料进行了论述,值得大家一看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