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3)审定的电网规划
(4)与工程有关的其它重要文件
(5)开展项目的中标通知书、可行性研究的委托函或设计咨询合同
(1)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
(2)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工程文件
(3)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
(4)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
(5)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文物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依据
(1)项目立项批文
(2)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评审意见、设备订货资料等
(3)建设单位的合同要求
(4)科研试验报告及咨询意见
《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DL/T 5448-2012 )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 5451-2012)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 5463-2012)
《33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Q/GDW 10269-2017 )
《35~110千伏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Q/CSG 115003-2011)
《500kV 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Q/ CSG 11516—2009)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 5451-2012)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 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Q/GDW 10166.1-2017)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5 部分:征地拆迁及重要跨越补充规定》(Q/GDW 10166.5—2017)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6部分:220kV架空输电线路》(Q/GDW 10166.6—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7部分:330kV~1100kV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Q/GDW 10166.7—2016)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 5463-2012)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 部分:电力系统光纤通信》(Q/GDW 10381.3—2017)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部分 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Q/GDW 10381.4-2017)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7部分 220kV架空输电线路》(Q/GDW 10381.7-2017)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8部分 330kV~1100kV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Q/GDW 10381.8-201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 )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665-2011)
《海上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555-2019)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440-2009)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程》(DL/T 5485-2013 )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DL/T 5504-2015)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 10180-2017)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 10179-2017)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 10178-2017)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Q/GDW 10182-2017 )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Q /GDW 1788-2013)
《±11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报批稿)
《采动影响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DL∕T 5539-2018)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12)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 5486-2013)
《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DL/ T 5551-201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9-2014)
《架空输电线路锚杆基础设计规程》(DL/T 5544-2018)
《架空输电线路戈壁碎石土地基掏挖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DL/T 5708-2014)
《沙漠地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工程技术规范》(DL/T 5755-2017)
《冻土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DL/T 5501-201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 T 50064-2014)
《盐渍土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基础防腐设计规定》(Q/GDW 1792-2013)
《架空输电线路灌注桩基础技术规定》(Q/GDW 11392-2015)
《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技术规定》(Q/GDW 1863-2012)
《输电线路桩板基础技术导则》(Q/GDW 11133-2013)
《架空输电线路混凝土预制管桩基础技术规定》(Q/GDW 11729-2017)
《架空输电线路螺旋锚基础设计技术规范》(Q/GDW 10584—2018)
其他标准小编不再一一阐述,具体情况设计院根据工程,参考《电力设计行业标准有效版本清单(2019版)最终版》有效标准确定。
(1)工程概况:
1) 简述工程概况,电网规划情况及前期工作情况。
2) 说明线路工程所经过地区的行政区划、工程规模及相关协议落实情况。简述近期电力网络结构,明确与本工程相连的线路起讫点及中间点的位置、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线路长度、导线截面及是否需要预留其他线路通道等。
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远景水平年用千校核分析 ,应取设计水平年后 5 年~
15 年的某一年。
(3)主要设计原则:
1)根据电网规划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项目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
(4)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1)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2)说明与外部协作项目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
3)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和配合。
(1)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概况:
线路起止点、电压等级、输送容量、导地线型号、线路长度和回路数(是否同塔并架)、中间落点及引接方式等;
2) 设计范围:
线路的本体设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通信保护设计、工程概算运行维护的辅助设施和施工组织设计大纲等。
(2) 电力系统简况:
1) 电力系统电网现状及发展规划;
2) 导线截面的选择;
3) 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包括换流站、升压站、开关站,以下统称变电站)进出线间隔。
(3)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1) 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线路回路数、导地线型号、主要气象条件等;
2) 沿线地形、地质比例,海拔分布和交通概况;
简要说明本工程名称、起迄点、线路长度、海拔高度、冰风区、通过行政区,地形、地貌等工程情况及各阶段勘测设计完成情况。
设计范围包括从某一变电站或发电厂至另一变电站或发电厂 的全部或部分线路本体设计, 通信保护设计,预算编制(如合同有要求) , 确定运行组织设计的附属设施等。
1)关于执行初步设计的情况:主要说明完成施工图设计的总的情况。
2)对初步设计修改及评审意见处理的情况:在施工图设计中,因某些原因不能执行初步设计和评审意见,重大问题应有报告并说明处理结果;一般问题要说明变化的理由和结论意见。
(1)重点解决线路路径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2)应选择2个及以上可行的线路路径,优化路径,避开环境敏感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荐路径方案。
(3)应明确线路起止点、沿线市、县名称,自然条件(海拔高程、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交通条件、城镇规划、自然保护区、军事设施、机场、风景区以及重要交叉跨越等。
(4) 分析各方案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
(5) 分析各方案林木砍伐和拆迁情况,提出跨越树木的长度及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
(6)明确线路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是否需要预留其它线路通道等。
(1)变电站进出线:
1)变电站进出线方向和终端塔布置;
2)与已有和拟建线路的关系;
(2)论述路径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各路径方案描述及特点:
1)线路走向、行政区、沿线海拔高度、地形、地质、水文、地震烈度、交通运输条件、林区、矿产、微地形及微气象区、主要河流、城镇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区、其他重要设施及重要交叉跨越等;
2) 各路径方案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
3)各路径方案的房屋(含厂矿)、林木等走廊清理及重要交叉跨越等工程量,包括厂矿企业拆迁规模和数量、民房拆迁面积及主要结构类型、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拆迁数量、其他拆迁数量,林区长度、树木种类及砍伐数量,重要交叉跨越数量等;
4)线路特殊地段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1)应说明线路起迄点走向、经过的地区、市、县名称及线路长度、曲折系数、线路路径情况。
(2)说明沿线的地形、地貌 、地质、植被 、地震烈度、厂矿设施、自然保护区、城镇规划 、水文气象情况及海拔高度范围 ;说明沿线有无不良地质地带及压稷矿情况等。
(3)表说明线路跨越铁路、公路、河流 、电力线(分电压等级统计) 、通信广播线、重要管道 、林场等啼碍物的次数或长度;列出障碍物的拆迁量(如采石场封闭 、炸药库搬迁、电力线通信设施和道路改迁等) 。
(4)应说明线路施工运行条件,铁路、公路交通情况等。
(5)对于改接、“T”接、“π”接等应说明线路的工程改造、过渡方案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对于改接、 "T"接、 “π”接等还应说明新形成线路的运行总长度。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取得县级及以上的规划、国土等方面协议。视工程具体情况落实文物、军事、环保、交通航运、水利、海事、林业(畜牧)、通信、电力、油气管道、旅游、空管、地震等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及供水协议。
(2)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水源地需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意见和跨越林地等的协议证明。
应说明复核和补充路径协议的情况,必要时路径协议应取到乡、镇一级
(1) 对比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说明各方案路径长度、地形比例、曲折系数、房屋拆迁批、节能降耗效益等技术条件、主要材 料耗儆、投资差额等,并列表进行比较后提出推荐方案。
(3) 说明推荐路径方案与沿线 主要部门原则协议(各级规划、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军事及民用设施等)情况。
(4) 说明推荐路径沿线水文 、地质、地形、地貌、地物情况。地质环境评价。
各路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确定推荐方案。对推荐方案简要说明,包括行政区划、地形比例、海拔高度、房屋、林木等走廊清理、重要交叉跨越等。
(1)推荐路径方案相对初步设计审定方案的变化情况。
(5)列表说明需砍树档内(包括塔基、风偏等砍树)的主要树种、林地性质及净空距离等。
(1)设计基本风速
(3)特殊气象区需详细调查、论证
(1)气象台站资料(名称、周围环境、与线路的相对距离、风速记表、记录方式等)、荷载规范、沿线(电力线、弱电线、树木等)风灾、冰灾调查资料和已有线路运行经验。
(2)根据气象资料经数理统计并换算为线路设计需要的最大风速计算值,结合所经地区荷载风压图和风压值换算的基本风速、沿线风灾调查资料以及所经地区已有线路运行经验,综合分析提出设计采用的基本风速值、必要的验算稀有风速和区段划分。
(3)根据气象台(站)及沿线覆冰情况,结合附近已有线路采用的设计覆冰值与运行经验,提出设计选用的覆冰值、必要验算稀有覆冰值和区段划分。
(4)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并分析论述调查雷害(雷暴日数)、舞动灾害等。
(5)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和土壤冻结深度。
(1)说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基本风速、覆冰、安装、平均气温、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验算冰风(如有) 等组合的气温、风速和冰厚的设计取值情况。
(2)对可研和初设的水文气象报告进行整理,补充施工图阶段沿线微气象区的调查结论、明确气象分段情况和特殊段的设计要求,补充施工图阶段沿线水文的设计情况。
设计气象条件的原则:
一般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 5158-2012)、《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DL/T 5084-2012)、《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 5076-2008)、《DL /T 5122-2000 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及《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中有关线路设计气象条件的规定,确定本工程的设计气象条件。并结合气象局、电网公司2008年对全省气象区的划分、电网冰区划分和覆冰预测的研究成果,并参照线路路径沿线经过区域附近的已建强弱电线路的运行情况,通过到现场调查了解,并结合沿线冰害情况及线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貌,植被情况,综合分析线路方案的设计气象条件。
大部分线路采用30年一遇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计算30年的重现期按下列公式计算:
现场调查覆冰若参数不足无法按《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勘测规程》(DL/T 5509-2015)计算时,可以根据经验判断:根据现场调查计算出覆冰的大概直径,然后按相应的覆冰密度进行折算至雨凇(雨凇密度0.8~0.9g/cm3、雾凇密度0.3~0.6g/cm3、混合凇密度0.6~0.8g/cm3、雪凇密度0.1~0.3cm3、霜凇密度0.05~0.3gcm3)直径,再根据现状系数、调查的高度折算至10m高处重新期内的覆冰厚度。
地闪密度Ng与雷电日数Td的折算,普遍采用的是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1980年提出的以下关系式计算:
(1)导线选型:
根据系统输送容量、沿线地形、海拔、冰区划分、大气腐蚀、电磁环境要求等情况,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
推荐选定的导线型号。
(2)地线选型:
导地线配合、地线热稳定、系统通信等推荐选定的地线型号。
(4)防振、防舞措施
1) 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确定导线截面,并结合工程特点,如海拔高度、覆冰值、大气腐蚀和电晕、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等因素,选择技术上满足系统、环境影响及施工、运行维护等要求的导线方案,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采用分裂导线时需论述导线分裂根数、分裂间距和排列方式。
根据系统通信、导地线配合和地线热稳定要求等确定地线型号,如采用良导体地线时,应论证其必要性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如采用OPGW光缆,应论证其选型及分流地线。如果迁改或技改项目根据原线路地线截面结合远期规划确定其截面。地线选择原则如下:
1)按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年平均雷电日及以往的运行经验来选择地线截面;
2)根据防雷要求,在+15℃、无风、无冰条件下,导线与地线在档距中央应保持不小于0.012L+1米的间距;
3)根据线路所经地区对通信线的干扰和危险影响的大小选择是否用良导体地线;
4)根据规程规定,地线的安全系数不小于2.5,且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平均运行应力不得超过破坏应力的25%,同时保持在各种工况下在档距中央地线的弧垂小于导线弧垂。
7)采用OPGW光缆时,应论证OPGW光缆及分流地线选型。
根据选择原则,结合系统通信要求,地线型式的选择要满足输电线路的机械、电气及热稳定方面的需求
确定地线型号及规格。
确定导线和地线(含OPGW光缆)的最大使用张力,平均运行张力及其防振措施。
对经过易舞区的线路须进行必要的舞动情况及气象、地形条件的调研分析,并采取合理的防舞动措施。
(5)机械电气特性。
(1)导地线(含OPGW)型号、机械物理特性、设计安全系数、最大使用应力(张力)、平均运行应力(张力)、蠕变伸长的处理方法和应力放松情况等。
(2)导线分裂根数、分裂间距和排列方式。
(3)结合工程所经舞动区范围及等级,说明所采取的防舞措施,防舞装置的型号及安装方式。
(4)
导、地线防微风振动和导线防次档距振荡的措施;防振锤 、阻尼线、间隔棒的型号、安装距离及 安装方法等。
导线型号选择
根据相同(似)导线型号及规格,通过允许张力(含破坏)、电场强度、电晕电场、无线电干扰水平、可听噪音水平、过载能力、最大弧垂情况、铁塔荷载、绝缘子及金具强度及导线经济性(更换杆塔时也要考虑杆塔的影响)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合理确定其导线型号及规格。小编采用以下对比方式(仅供参考):
相关推荐:
1、GB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
2、GB19517-2009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收藏!好内容!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