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人民路399号,在之前不到10年的时间里是福都商厦的所在地,而现在这座建筑有了一个新名字:外滩NEO。人民路399号是一个很特别的位置,它离外滩和豫园都是那么近————恰巧这里开始有了一系列新建的商业办公建筑群,而豫园则一如既往地代表着有400年历史的江南古典园林。当福都商厦改造这一城市更新项目被提上日程的时候,究竟该让它更激进还是更保守,并不确定。而现在的结果,似乎是由自然而然的过程推动,使它更符合了一种“保守”的策略。也许单从“保守”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无法理解这座建筑真正经历的改变。基于建筑最初的样子——在把表面所有的装饰和搭建去除之后——将它所需要呈现、保留的;与外界进行连接的,包括对周围老建筑以及身处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地理位置的认同;为这座城市带来的,等等元素加以整理,最终得出结果。无论是墙面材料、颜色变化,抑或屋檐形状、退台的位置,都主动寻求了同环境、城市的融合。用比"福都商厦"做得更少的手法,设计出它新的样子,这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千万不要误以为它是一个"复古"的作品,见到它,就会让人理解现代感是如何同古老氛围和谐共处的。站在它面前,人们不会看见零散、割裂的单一功能模块,而是感受到建筑作为整体所传递出的气场。在建筑的整体性之下,底层的雨棚最大限度发挥出它的公共性。这里不仅具备了雨棚应有的功能,还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场所,向周围存留的小商品市场表达友好的态度——虽然它们不再如以往那样生机勃勃,但依然承载着城市活力的一部分,同时印证了作为"福都商厦”的历史。雨棚在最宽阔处达到4米,甚至超过了它距离地面3.4米的高度。它从建筑体生发出来,将整个底部归为一个统一体,生活的丰富内容被纳入其中。在它之下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店面、楼栋和酒店的入口,在光线的作用下形成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流动的空间。站在这里,你能感觉到是温暖的。对于这样的建筑外部来说,内部空间和功能是隐性的,同时公共性由外延伸入内。T字型的公共区域被放置进来,顶部以等距的40片墙体悬挂排列为呈现形
式,在南北方向上穿越这座建筑,就像穿过了老城厢的城门。墙体的尺度之大使得它原本的功能被超越,空间获得使用上的自由,所有被允许向公众开放的内容都有所体现,公共活动的多样性得到满足。在一层的这个公共空间,既有酒店大堂、餐厅入口,又包括了办公区和负一层商业区域的门厅,在由墙体构成的顶部下面,所有不同的诉求被赋予共同的开放性,以及连贯感受。
此外,每一楼层都有对应一层T型区域的位于相同位置的公共空间。而对于二、三层办公区而言,这里被设计成与高层写字楼相似的核心筒;四至六层的酒店客房区,则布以分散状的公共走廊。整座建筑中,舒适性被作为极重要的考量因素被放置进来,节能、保温、通风等各方面都符合了一个现代化改造的标准。人民路像一条时间的河流,或者是向上个世纪穿行的通道,推开朝向人民路的外滩NEO的大门,这条通道与T字型空间重合,人民路在此层层展开,引导人们通往时空的另一头。“城门”开启的同时,一座城市口袋花园也搭建起来。围绕原本的绿化特色,以景观建造手法处理室外空间。从人民路的人行道为打开的入口,利用一层地面与包含公交站台的街面之间存在的一米高差,将建筑的这部分室外空间贡献给城市,完成集休憩、游览、观赏、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闭环体验。无论是等车还是穿行游览的人流,都可以自由进入花园,在动线中使不同高度层级间形成互通。花园的最高处可作为商户举办活动的场所,既有绿化起到阻隔作用,又与街道、人群依然保持连接。面向福民街的一侧设置了座椅,人们在此停留,感受市井小街道的热闹气氛。在融入城市背景的同时,建筑也有了自己的小环境。从城市与局部的关系,到人与城市的关系,外滩NEO以它自有的方式做了梳理,融于城市背景,而又鲜活于街巷之间。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3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学习了上海外滩NEO酒店设计理念,多谢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