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土保持 \ 基于市场与实际情况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偿方案研究

基于市场与实际情况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偿方案研究

发布于:2023-02-02 09:35:02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将为生态恢复计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贵州省是中国西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该地区实施了多个生态恢复计划,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GFGP),其导致了土地利用的巨大变化。然而,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且少有研究涉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不同强度生态恢复计划的响应。本文采用效益转移方法定量评价了2000 - 2020年贵州省不同土地利用转型对ESV变化的贡献。


             

             

                 
摘要          

         


     

     

随着中国最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GFGP)的实施,仍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过去20年的植被恢复成果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功劳,还是气候变化的功劳?如何设计一个更灵活的补偿方案,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率?本文以中国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建立了普通面板和面板阈值模型,研究了2002-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以及当地经济增长与植被覆盖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和加湿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贡献最大,而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作用可能被夸大了。本文还确定了经济增长对植被变化影响的双重阈值。随着第一产业产出对当地GDP的相对贡献降低,经济增长对植被状况的影响由负向正转变,且正向作用先增大后减小。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应采用一种新的、更具体的、基于市场的方法来取代原来的“一刀切”的补偿方案。此外,还应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背景差异,以及参与农民的替代生计来源的可用性。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将为生态恢复计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贵州省是中国西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该地区实施了多个生态恢复计划,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GFGP),其导致了土地利用的巨大变化。然而,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且少有研究涉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不同强度生态恢复计划的响应。本文采用效益转移方法定量评价了2000 - 2020年贵州省不同土地利用转型对ESV变化的贡献。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是全球实施面积最大、投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计划。 经过20年的实施,退耕还林各地区在经济增长和生态恢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环境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补贴的有效性和项目的绩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不仅影响着农民工非农就业的可获得性、工资水平和稳定性,也决定了通过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人才支持等方式调整农业结构的难度。尽管一些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会导致生态退化,但也有其他研究认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是摆脱贫困和环境退化恶性循环的唯一出路。此外,地方经济增长与保护计划的生态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如果不考虑地方和背景差异而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退耕还林工程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不平等和投入资源的浪费,而其通过大规模投资带来的短期成果则可能无法持续。治理系统应如何适应资源系统、资源单元和用户的持续变化是一个迫切的研究问题,特别是在理论理解和相关经验证据有限的情况下。


     

     

         
研究亮点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二十年为准自然政策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些实验调查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计划的有效性以及当地经济增长对生态恢复的平行影响。鉴于此,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为例,以增强植被指数为生态绩效指标,应用普通面板和面板阈值模型,研究了2002-2017年自然、规划和经济因素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边际贡献。随着第四轮退耕还林工程即将推出,本文希望这项研究将有助于设计一个更具体、更灵活的补偿政策,以解决该计划的一些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其效率。本研究的实证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保护政策与地方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资源和治理系统、用户和整个社会的共同进化和相互适应。




         

研究结果


         


     

     

一、 LP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如图所示,自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以来,LP( 黄河中游(107?28′-111?15′E,35?21′-39?34′N))的植被覆盖(EVI)稳步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0.0067 。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植被覆盖总体上有明显改善,但各地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从下图可以看出,2017年东南LP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好于西北地区。

此外,2002-2017年,83.41%的LP植被覆盖增加,16.89%的LP植被覆盖减少如图所示。

植被退化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敖托克旗、杭金旗四旗、登口县为主,宁夏灵武区、盐池县、沙坡头区为主,甘肃靖远县、永登县为主。每个县实施退耕还林的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总的来说,退耕面积占整个LP地区总土地面积的21.4%。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强度较高的县主要集中在LP的中东部地区,且与植被扩张明显的地区普遍重合。此外,近20年LP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空间上呈异质性,如图所示。

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LP的中部地区,而年降水量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LP的东南角、北部边缘和其他分散的小气候区。考虑到降水对干旱至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生长至关重要,植被改善的地区与降雨增加的地区大致一致的发现不足为奇。

二、普通面板模型结果

多重共线性检验表明,各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的最大值仅为2.34,说明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然后分别执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F值为85.19(p<0.01);随机效应模型Wald卡方值为985.43(p<0.01)。由于两个模型都通过了检验,所以进行豪斯曼检验以确定两个模型中哪个更合适。 由于研究区包含306个不同自然禀赋和植被恢复效果的县,存在异方差;因此,还应用了改进的Wald检验。两个检验都否定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同方差性原假设,表明固定效应模型比随机效应模型更合适。采用稳健标准差回归估计固定效应模型参数的值(下表:列4)。为了比较不同因素的边际贡献,我们还计算了解释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下表:列5)。

(下表:列4)所示,自变量的当代滞后期、一年滞后期和三年滞后期的系数均为负,而五年滞后期的系数为正,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首先导致了植被覆盖的减少,然后促进了植被的恢复。 这一发现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植树造林通常会扰乱原始植被,而新种植的树木通常需要五年以上才能成熟。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无论是人口增长还是经济发展都没有对LP的植被变化产生贡献。这一发现出乎意料,因为之前的研究表明,这两个因素都导致了LP生态环境的恶化。此外,年平均温度或年累计降水量的增加对植被覆盖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面板阈值建模

进行了1000次自举迭代来估计INDU(初级部门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阈值),如下表所示。单阈值和双阈值假设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没有被拒绝,但三阈值假设被拒绝。这表明,以INDU为阈值变量时,人均GDP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存在双阈值效应。两个阈值分别为0.069和0.245。

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回归和稳健标准误差回归对面板阈值模型的系数进行估计,如下表所示。与普通面板回归估计相比,两种阈值回归的校正r2值均较高,说明两种面板阈值模型都能更好地解释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面板阈值模型的较好拟合可能是由于这些模型捕捉了整个研究区域和研究时期经济增长与植被覆盖变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有和没有稳健回归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通常是相同的。

回归结果表明,当第一产业对GDP的相对贡献(INDU)超过0.245(24.5%)时,人均GDP的增加导致当地植被覆盖度的减少(p<0.01),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当INDU<0.245时,人均GDP增长对植被盖度的影响为正(p<0.01)。然而,当INDU进一步降低到小于0.069时,这种正效应就会减弱(6.9%:p<0.01)。综上所述,随着第一产业对GDP的相对贡献的下降,经济增长对植被覆盖的边际效应由负向正变化,且这种正效应先增大后减小。两个临界点分别出现在INDU=0.245和0.069。

此外,面板阈值模型的其他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与普通面板模型基本相同,表明阈值模型的估计具有稳健性。与普通面板模型一样,自变量的当代、一年和三年滞后期的系数为负,而五年滞后期的系数为正。人口密度系数无统计学意义,年平均温度和年累计降水量均对植被盖度产生统计学显著的正向效应。


     

     



         
研究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1)自GFGP启动以来,低海拔地区植被覆盖度显著改善,但改善幅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2)气候变暖和加湿对植被恢复的贡献最大,GFGP的积极作用可能被夸大;(3)经济增长对植被变化具有双阈值效应:当第一产业产出对当地GDP的相对贡献大于24.5%时,经济增长对植被覆盖产生负向影响;当这一贡献低于当地GDP的24.5%时,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在后一种情况下,当第一部门的相对贡献下降到当地GDP的6.9%以下时,积极效应就会减弱。

随着新一轮GFGP计划即将启动,本文建议采取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基础的方式取代原有的“一刀切”补偿方案。特别是,在设计新的补偿方案时,应更多地考虑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农民可替代生计来源的背景差异。在经济比较发达、产业比较发达的县,可以采取市场化方式,由农户自愿申请参加,自行报价补偿要求,通过专家评审和市场竞争决定是否参加。但是,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县,继续采用目前的办法是可行的,因为这种办法在改善环境和减轻贫穷方面已证明有效。


     

     



  • ndghw
    ndghw 沙发

    “一刀切”补偿方案不合适,楼主建议好,采取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基础的方式进行补偿。

    2023-02-02 11:25: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

4.35 万条内容 · 2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普纳曾河 布丹河水电与水土保持

普纳曾与布丹河水电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