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浓缩池的工艺目的是以专用的构筑物来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因此在日常的运行管理中,如何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就是浓缩池的工艺细节的管理内容。一般污水厂常用的污泥浓缩池更多的是重力浓缩池,下面的工艺管理细节将从重力浓缩池的管理展开讨论。对于重力浓缩池来说,它首先的结构是沉淀池,因此污水厂内的沉淀池的工艺细节管理都适用于重力浓缩池,比如对上清液溢流的水质的日常细节观察,对浓缩机的运行过程的细节管理,对浓缩池表面浮渣的刮除的细节管理,对浓缩池进泥的周期和时间的细节管理等等。除去这些较为常规的细节管理内容以外,还要结合浓缩池本身的工艺功能进行以下的几个方面的针对性工艺细节管理。
一、污泥水力停留时间
对于某一确定的污泥浓缩池来说,停留时间过短,会导致上清液浓度太高,排泥浓度太低,起不到应有的浓缩效果;停留时间过长,首先发生水解酸化,使污泥颗粒粒径变小,比重减轻,导致浓缩困难,如停留时间继续延长,则可厌氧分解或反硝化,直接导致污泥上浮,从而使浓缩不能顺利进行。污泥浓缩池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12~30h范围内。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现阶段污水厂的生化段剩余污泥都是除磷脱氮工艺产生,这部分污泥中,含有生物除磷的污泥,在剩余污泥长时间的厌氧停留情况下,会造成这部分磷的释放,因此浓缩池的停留时间要控制在磷的释放之前完成,避免造成磷在系统内的循环。同时过长的污泥浓缩时间,也会造成生化段剩余污泥的污泥处于厌氧状态,产生厌氧污泥。厌氧污泥的颜色发黑,有腐臭味,同时对PAM的药效作用也会和好氧剩余污泥有所不同,造成对脱水机械运行的不利影响。初沉污泥和深度处理单元的污泥无机成分较多,本身较好浓缩,如果采用过长时间的浓缩,会造成浓缩池底部的污泥产生严重的压缩沉淀,造成底层污泥密度增加,转为非牛顿流体,流动性极差,增加了堵塞工艺排泥管路的风险,对工艺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运行中,污泥浓缩池的停留时间一定要合理控制,在提升污泥浓度的同时,一定要兼顾污泥生物特性和污泥的压缩特性。
二、浓缩池固体表面负荷
浓缩池固体表面负荷q是指浓缩池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浓缩的干固体量。q的大小与污泥种类有关系,是综合反映浓缩池对某种污泥的浓缩能力的一个指标。初沉污泥和深度处理的化学污泥的浓缩性能较好,其固体表面负荷q一般可控制在90~150kg/(m2·m)的范围内。活性污泥的浓缩性能较差,则应控制在低负荷水平,q一般在10~30kg/(m2·m)之间。初沉污泥、深度污泥与活性污泥混合后进行重力浓缩时,其q取决于两种污泥的比例。一般q可控制在25~120Kg/(m2·m)之间。即使同一种类型的污泥,q值的选择也因厂而异,运行人员在运行实践中,应摸索出本厂的q值的最佳控制范围。固体表面负荷的概念在污水厂的实际运行管理中采用的比较少,参与实际运行调控的机会少,大多数污水厂并不采用这个参数来进行控制管理,主要是中间的换算过程比较多,需要将排泥的污泥浓度、排泥时间等计算成污泥总量,然后再根据污泥浓缩池的体积参数(表面积、深度)等进行计算,污水厂很少能做到这么复杂的计算,而且由于每日排泥的计算和统计都存在各种不准确的因素,也使这种计算存在不准确。污水厂应定期(每月)进行该项参数的核算,特别是在浓缩池上清液出现跑泥的情况下,要进行相应的核算,检查其表面负荷是否在设计的范围内。
三、运行环境温度在浓缩池的运行中,环境温度对浓缩效果的影响体现在两个相反的方面:当温度升高时,一方面污水容易水解酸化(腐败),使浓缩效果降低;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污泥的粘度降低,使颗粒中的空隙水易于分离出来,从而提高浓缩效果。因此当运行环境温度较低时,污泥厌氧速度缓慢,污泥可以在浓缩池内停留时间稍长一些,当运行环境温度较高时,污泥厌氧速度较快,污泥在浓缩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应太长,以防止污泥厌氧上浮。当运行的环境温度在15~20℃时,浓缩效果最佳。冬季温度过低的工况下,夜间排泥量较少,特别是运行负荷没有满足的条件下,产泥量一直大于排泥量,浓缩池形不成上清液溢流,浓缩池表面流动较慢,容易冻结成冰,浓缩机的运转速度较慢,很容易被表面冰凌冻住,如果不及时采取停机等措施,很有可能会造成浓缩机水面部分被扯开,减速机损坏,电机烧毁等事故发生。因此在冬季严寒地区,一定要对浓缩机的运行加强冬季管理,有条件的可以为浓缩机加盖保温,避免其损坏。四、运行控制方式污泥浓缩池的控制包括进泥量控制和排放浓缩污泥量控制。一般情况下,在浓缩池前都不设污泥贮存池,这样,从污水处理系统中排放污泥直接进入浓缩池,因此,浓缩池的控制主要指排放浓缩污泥的控制。浓缩污泥排放的控制方法主要有:(1)用时间继电器设置排泥周期,控制排泥泵的启动与停止;(2)用排泥时间控制每日排出一定量的浓缩污泥;(3)每日设定固定时间自动启动控制排泥泵,用污泥浓度计检测污泥浓度降低至某一设定浓度时停泵;较多的污水处理厂常采用控制方法(1),进行半自动化的的运行控制,小型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控制方法(2),操控简单省心。用污泥浓度检测仪的控制方法(3)的控制过程与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也并不复杂,但是需要更多的仪表参与,而仪表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也导致这种控制很难奏效。
五、污泥浓缩池日常巡查内容
污泥浓缩池由污泥流入管、浓缩污泥流出管、搅拌装置以及排泥泵等组成。日常运行检查,主要是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浓缩效果检查,保证污泥浓度较高。其维护检查内容如下:
①检查方法:A从污泥浓缩池和集水池等浓缩后污泥的出口处采泥样。B利用污泥液位计,测定浓缩池污泥堆积厚度。C采样时机的选择:剩余污泥开始进入浓缩池至浓缩后污泥流入脱水机开始脱水期间。D浓缩后的污泥状况:开始流出时浓度高,中间浓度低,最后阶段浓度高。
②缩后污泥浓度高或有浮渣和污泥流出时,应进行以下检查:A 测定污泥界面。B 确认池内浮渣和池底污泥堆积状况有无搅动泛起现象。C确认浮渣有无表面大量堆积。D检查和调整排泥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确认排泥泵的能力是否过大。E检查生物反应池内活性污泥性状。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2.72 万条内容 · 30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污水厂的处理流程中的工艺细节管理-污泥处理段的工艺细节管理(8)在整个污水处理工序中产生得污泥主要有初沉污泥,生物池剩余污泥,还有就是来自于深度处理单元的化学剩余污泥,深度处理单元主要对生物处理单元处理后的随出水流出的生物细碎颗粒使用化学药剂进一步处理,使这部分细碎污染物得到拦截和转化成为化学污泥,这部分化学污泥随着深度处理单元不断进水不断地加药混凝沉淀而不断增长起来,一部分污泥回流到混凝搅拌区,一部分污泥当作剩余化学污泥进入到污泥储池内,进入到污泥脱水机房内进行污泥脱水处理。但是在进入到污泥储池后,会一段时间的停留时间,在停留时间内,由于污水厂不会为每个工序的剩余污泥设计单独的污泥储池,因此这部分剩余的化学污泥会在污泥储池中和其他工序的剩余污泥混合在一起,化学污泥中的化学混凝剂和絮凝剂药效会在污泥储池中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在深度处理单元中,采用的化学药剂和生物段的活性污泥的性质有所不同,由于活性污泥本身带有一定的负电荷,在电离特性上显示阴性,而深度处理单元的化学混凝剂或者除磷剂使用的是阳离子金属盐类,这部分混凝剂在深度处理单元未能全部释放药剂的情况下进入到污泥储池内,会对同时间内进入到污泥储池的活性污泥具有一定的混凝效果;在深度处理单元使用的絮凝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希望资料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回复 举报
学习了,学习了,学习才能强国~~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