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污泥处理 \ 藻-菌颗粒污泥对纳米氧化锌的响应机制

藻-菌颗粒污泥对纳米氧化锌的响应机制

发布于:2023-01-22 00:38:22 来自:环保工程/污泥处理 [复制转发]

目前,纳米氧化锌颗粒(ZnO-NPs)被广泛应用,对污水处理构成了威胁。本文研究了新兴的藻-菌颗粒污泥(MBGS)对ZnO-NPs的响应。结果表明,当ZnO-NPs达到10mg/L时,MBGS的除污性能受到显著影响,特别是氮和磷。颗粒表面的ZnO-NPs可通过遮光效应影响微藻的光合作用,而抗氧化酶的产生可对抗活性氧。特别地,ZnO-NPs的添加主要改变了MBGS系统的原核而非真核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综上所述,MBGS赋有缓解ZnO-NPs的毒性多种机制。ZnO-NPs对MBGS的影响知之甚少

目前,ZnO-NPs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妆品和生物医学等多个行业,其不可避免地会通过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根据模型结果,ZnO-NPs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中的预测浓度约为24~300μg/L,未来其浓度可达到mg/L的水平。ZnO-NPs的逐渐积累可能会恶化自然水体的水质,影响作物的生长,还导致人类慢性疾病和癌症。作为一种新兴工艺,NPs对MBGS的影响很少受到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MBGS的进一步应用。为此,选择性地研究了0.1~10mg/LZnO-NPs对MBGS除污性能及生化特性的影响。

1.低剂量ZnO-NPs不影响MBGS除污性能,高剂量可抑制其氮磷去除

如图1所示,MBGS系统能够承受浓度为0.1mg/L和1.0mg/L的ZnO-NPs,但当浓度上升到10mg/L时,系统的整体污染物去除性能就会显著下降。在最初的30天内,污染物去除率呈上升趋势,可能是MBGS在不断适应ZnO-NPs环境,随后的30天内,污染物去除率相对稳定。在稳定阶段,10mg/LZnO-NPs对NH4+-NPO43--P的平均去除分别显著降低了8.8%和14.0%(p < 0.01)。结合微生物测序结果,推测MBGS中的细菌受到了影响。

 

1. 不同的浓度ZnO-NPsMBGSNH4+-N (a, d), PO43--P (b, e) 与 COD (c, f) 的去除性能。

2.原核而非真核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

2ab表明 MBGS 显著影响原核生物而非真核生物的相对丰度。对于真核生物,在不同浓度的ZnO-NPs下,Scenedesmaceae一直是MBGS中的主要微藻。对于原核生物来说,ProteobacteriaCyanobacteriaChloroflexiBacteroidetesFirmicutes是主要门类。值得注意的是,10mg/LZnO-NPsCyanobacteria丰度增加至35.10%,这可能是由于Cyanobacteria具有多种机制来抵御和减少重金属的毒性作用,如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等。功能预测分析进一步证实,ZnO-NPs对真核生物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原核生物的相关功能,尤其是生物合成有显著影响(图2cd)。

 

2MBGS的真核生物(a)和原核生物(b)群落组成;基于KEGG的真核生物(c)和原核生物(d)的功能预测分析。

 

3.MBGS赋有缓解ZnO-NPs的毒性多种机制

基于以上发现,ZnO-NPsMBGS之间的可能作用机制如图3所示。首先,ZnO-NPs与颗粒外层的微藻接触,一定程度上导致光照条件不足,从而削弱微藻的光合作用,使得DO下降,反过来影响细菌呼吸与活性。另外ZnO-NPs会释放的少量Zn2+渗透到颗粒内部,改变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更多的Zn2+直接进入细胞诱导氧化应激并使更多的其他金属离子进入细胞。一旦超过可耐受范围,ZnO-NPs会诱导细胞产生更多的ROS,引起细胞过氧化,导致一些对高浓度的ZnO-NPs(如10mg/L)不耐受的原核生物会缓慢减少甚至消失,如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进而影响MBGS对污染物的去除。此外,Cyanobacteria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救”来抵抗ZnO-NPs的破坏,它可以自行吸附金属离子,阻止进一步侵入颗粒产生毒性。

 

 

3. ZnO-NPsMBGS的影响的可能影响机制。

 

 

4. 小结

本实验发现ZnO-NPs的投加浓度为10mg/L时,NH4+-N和 PO43--P的去除率显著降低。MBGS可能表现出一种藻菌协同的方式来共同保护细胞免受ZnO-NPs产生的ROS的影响,如可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抗氧化酶和胞外蛋白。ZnO-NPs也可以影响微藻的光合作用或者改变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造成毒性。此外,ZnO-NPs会显著改变原核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MBGS可适应含纳米颗粒的污水。

主要参考文献:

[1] Meixing Xiao, Jiayi Xin, Jie Fan, Bin Ji, Response mechanisms of micro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 to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2. 361: 127713.

作者简介

季斌,博士,现为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楚天学子。

2010年获武汉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5年获武汉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8~2019年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污水资源化技术,主要围绕环境可持续性水循环目标开展科研工作,如,藻-菌颗粒污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近10项,在Water Research、科学通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3篇,长期担任10余个国际主流SCI期刊审稿人,Springer Nature Applied Science期刊编辑部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希望资料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23-01-24 06:58: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rolandiltg
    rolandiltg 板凳

    学习了,学习了,学习才能强国~~

    2023-01-23 09:50: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

2.71 万条内容 · 30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未来市政污水处理技术展望:挑战和机遇

未来市政污水处理技术应实现“从处理到回用,从能源消耗到能源自给”的转型,进一步通往“可持续供水的理想闭路水循环”。1.目前市政污水处理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市政污水处理普遍采用以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生物处理工艺。该工艺以生物氧化为核心,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质及二氧化碳。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活性污泥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新形势下,该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