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中水处理回用 \ 亚洲最大污水处理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新项目开工建设

亚洲最大污水处理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新项目开工建设

发布于:2023-01-19 09:04:19 来自:给排水工程/中水处理回用 [复制转发]
   

亚洲最大污水处理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再添新项目:污水调蓄工程开工。这是2023年上海城投水务集团开工的首个上海市重大工程。

白龙港污水厂污水调蓄工程是上海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座规模30万立方米的污水调蓄池、1座进水闸门井及1座出水闸门井,同步建设格栅井、沉砂池等配套设施设备。

工程总用地面积约59877.44平方米,相当于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工程建成后,将配合白龙港污水厂,通过厂、网、站、池科学调度,全面提高白龙港片区污水系统韧性,达到稳输送、多处理、提质增效的核心目标,进一步优化上海水环境治理体系。


该工程将践行“海绵城市”理念,以“因地制宜、环境融合”为原则,精心研究白龙港片区近年来运行数据,对调蓄池调蓄规模、工艺流程、建设型式进行全方位比选论证,并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同时,以“智慧低碳”为目标,调蓄池内采用多仓智能运行模式,可应对各种调节调蓄的需求,降低设备能耗和日常维护作业量。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处理量达280万吨/日,是中国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同时也是亚洲最大污水处理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0       1      

     
年处理污水量达7.3亿m 3  
相当于杭州西湖蓄水能力70倍  

 
该厂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朝阳村,属于上海长江口岸,是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也是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之一,处理能力占上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1/3。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地理位置图

上海市大型污水输送干线及终点污水处理厂分布图

日处理来自上海黄浦、静安、长宁、徐汇、普陀、闵行、浦东地区生活污水,服务人口约70余万人口。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量达7.3亿m 3 ,相当于杭州西湖蓄水能力70倍。

运行中:280万m 3 /d,雨天近300万m 3 /d。

扩建中:120万m 3 /d 的设计处理量。


0       2      

     

建造历史



1999年,规模120万m 3 /d 的预处理厂,当时只有粗细格栅,简单去除沙子、悬浮垃圾后就直接排到长江去。


2008年,建造高效沉淀池,进行化学处理,包括加药后絮凝沉淀。之后升级和扩建,建了8个生物池,主要是A/O的处理。


2016年,建好了除臭工程,将池子都加盖,将池子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气收集起来,再进行处理。


2018年,进行提标改造工程,一是建造50万m 3 全地下的污水处理厂。其他分别是20、50万m 3 的地上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指标是一级A。


0       3      

     

工艺流程


经过文献查询与实际调研,我们了解到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和污泥厌氧消化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根据资料我们制作了简易的工艺流程图。目前,中国大型污水处理厂处理流程都与之类似,也会根据实际需求略作调整。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总工艺流程图


     
1      
进水特性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特性主要体现在长距离输水后,颗粒性有机物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发生厌氧生物降解和转化,VSS/SS比值较低,即进水中挥发性悬浮物质比例降低。


     
2      
出水水质      
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一级强化、生物处理等工艺后达到(GB18918-2002)一级B的排放标准排入长江出水口。正在进行的提标改造工程的设计 出水水质将达到一级A的标准 。出水通过出水泵房加压后从深海排放管排入长江。


     
3      
污水处理工艺      
该厂的污水处理采用 多模式厌氧/缺氧/好氧( A/A/O) 工艺 ,进水经泵站提升后以重力流进入总配水井,经8组粗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预处理后,进入多模式A/A/O处理单元,二沉池出水采用紫外线消毒;还有部分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高效沉淀池,通过外加药剂处理后同样紫外消毒,出水经出口泵房通过深水排放管排入长江。

污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图

工艺特点:


     
1      
多模式A/A/O      
生物反应沉淀池共4座,每座分2组,每组池子的处理量约为20万m 3 /d。由初沉段、A2/O段、二沉段组合布置而成。

多模式A/A/O工艺流程

(1) 初沉段   :设计高峰表面负荷为4.3m 3 /(m 2 ·h),水平流速17mm/s,出水堰负荷2.1L/(s·m),停留时间0.83h;

(2) A2/O段   :水力停留时间12h,有效水深6m,污泥负荷0.12kgBOD/[(kgMLSS·d)] ;好氧泥龄13.4d,气水比4.5∶1;

(3) 二沉段   :设计高峰表面负荷为1.15m 3 /(m 2 ·h),高峰停留时间3.1h,水平流速4mm/s,出水堰负荷1.03 L/(s·m)。


     
2      
高效沉淀池      
总配水井出水大于160万m 3 /d的流量部分通过高效沉淀池进行处理,共计设3组, 每组6只池。

高效沉淀池工艺流程

每组处理水量约42万m 3 /d,表面负荷17m 3 /(m 2 ·h),停留时间50min , 污泥回流比4%,产生污泥量197吨/d,含水率97%。


0       4      

     

污泥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首先通过重力和机械作用降低含水率,然后进入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使污泥中的部分有机物降解并产生沼气。

一部分厌氧消化污泥进入板框压滤机,使含水率降至60%以下; 

另一部分厌氧消化污泥则通过离心脱水使含水率降至80%以下,然后进入流化床干化使含水率低于10%,经深度脱水和干化后的污泥外运填埋。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


     
1      
污泥规模      
日处理量约1300m 3 ,回流大概100到150m 3


     
2      
污泥的来源      
水处理完之后会产生大量污泥,分为三种,初沉池产生的叫作初沉污泥,二沉池产生的叫作二沉污泥,高效沉淀池加药产生的叫作化学污泥。


     
3      
处理工艺流程      
主要有五种工艺,分别如下:

(1)重力浓缩池


利用污泥中固体颗粒与水之间的相对密度差来实现污泥浓缩,含水率为97%的初沉污泥经过重力浓缩后含固率达5%,含水率为99.2%的剩余污泥经重力浓缩后含固率从0.5%提高至1.5%~2%。

(2)离心脱水
离心机高速旋转而带来的离心力,使进入转鼓内的悬浮液中密度大的物料受到离心力和离心液压力的作用而分离,浓缩后含水率为95%。

(3)消化区


采用单级中温厌氧消化,厌氧发酵后甲烷杆菌产生沼气,经过干式和湿式脱硫法,去除里面的硫化氢等杂质得到纯净的甲烷气体,备用给第四个区域干化区。

(4)干化区


主要应用的原理是流化床,用导热油让污泥在上面进一步蒸发水分,使它的含水率降低到5%。

(5)深度处理区


利用板框压滤机,通过板框挤压形成滤饼通过船运运到老港填埋。

工艺特点:



     
1      
消化池      
污泥厌氧消化系统采用单级中温厌氧消化,共有8座单体容积为12,400m 3 的消化池,浓缩后的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在均质池混合后泵入消化池,化学污泥经过浓缩后可单独进行消化。

消化区(“八个蛋”)

该厌氧消化系统的设计处理量为204tDS/d,设计污泥停留时间为24h,有机负荷为1.21kgVSS/(m 3 ·d),进泥流量为4,080m 3 /d,日产沼气为44,512m 3 /d。

消化池工艺流程

厌氧消化系统主要包括消化池、加热系统及沼气处理与利用设施。消化池系统主要包括匀质池、进泥泵房、8座消化池及其地下管廊,沼气处理设施采用湿式脱硫系统去除硫化氢从而保证后端沼气利用设施的安全运行,加热系统包括热水锅炉、热力循环系统。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供给消化和干化热量。


     
2      
工艺特点      
污泥进泥系统采用高效污泥接种器,先将新进污泥与消化池循环污泥混合后,经过热交换器加热到38℃左右,再由循环污泥泵平稳地投入消化池,可以大幅减少新进污泥对消化系统的运行冲击,提高运行效率。

考虑到高硫化氢浓度对沼气处理系统及消化处理系统的不利影响,对沼气采用生物脱硫+干式脱硫两级串联的沼气脱硫工艺,   通过生物脱硫,回收了碱液,将脱除的硫化氢转化为单质硫,不仅降低了沼气脱硫的运行费用,也避免了传统的湿式脱硫后硫返回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可回收数百千克纯度为97% 左右的硫。


     
3      
可能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老港在2020年将被填满。而其中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出路,便是干化焚烧工程。一百吨的污泥燃烧后大约能剩个十吨,也就是说它的体积能缩减为十分之一。体积大幅度缩小,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再填埋的话空间利用率高很多。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资料不错,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2023-01-21 05:24: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中水处理回用

返回版块

9856 条内容 · 19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面临的技术革新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量的不断增加,污泥产生量也急俱增加。据中国水网《2011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量有343亿立方米,脱水污泥产生量则接近2200万吨,而其中80%污泥未得到有效处理。传统的以弃置和填埋为主污泥处理技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污泥处理需求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将向着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的方向迅猛发展。 “源头减量” “资源化”污泥处理关键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