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耕地保护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耕地保护

发布于:2023-01-17 09:14:17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粮食安全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压舱石、稳定器。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方面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断实现粮食“开源”;另一方面,更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资源“节流”。同时,在全球政治经济与气候环境剧烈变化的复杂形势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必须立足耕地资源根基、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这是底线思维在粮食安全战略中的深刻体现。

中国实施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三十余年来,为稳定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当前中国耕地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优质耕地重心转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逆集约化、撂荒等现象凸显,耕地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等问题均严重制约了耕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历史探索与长期实践基础上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理论,为中国耕地保护研究赋予了更艰巨的时代任务。其中,“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是中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出发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未来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耕地利用的核心目标。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耕地保护事业将面临形势更复杂、目标更多元、问题更深层、涉及要素更多样、需求方案更全面且更系统的多方位立体式难题。耕地保护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安全保障,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有必要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下的耕地保护学理内涵,提出科学问题与研究框架。我们的成果《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耕地保护学理解析与地理学支撑框架 》一文,刊发于《经济地理》2022年第11期,现摘其主要内容,与各位分享交流。

 

(原文请至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耕地保护存在问题导向性、效益外部性和逻辑牵引性的特征,分别对应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耕地“三位一体”的保护内涵以及耕地保护的路径引导,应分别阐释耕地保护的基本对象、核心价值和关键路径。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耕地保护内涵解析


从学科角度来看,据不完全统计,耕地保护主要涉及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和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涵盖理论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农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以及公共管理学等一级学科超过20个。面向三位一体保护目标,不同学科从各自学科领域的特点出发,针对特定研究对象和问题,采用相应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共同建构了耕地保护的多学科基础。以支撑庞大人口粮食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愿景,我国耕地保护策略向系统性、综合性过渡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兼顾和引领多学科理论方法并体系化将是未来耕地资源利用的重要学术方向。

 

耕地保护涉及的学科门类体系


 

地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围绕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自然资源进行知识创造和实践指导,地理学在其中承担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土空间开发与自然资源利用方法在发生广泛、持续与剧烈的转型,这也为中国面向资源管理的地理学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研究素材。

耕地保护是中国自然资源管理最重要的事业之一,也是地理学服务支撑的一项关键任务。资源地理学支撑耕地保护的基本逻辑,是从“格局—过程—机制—响应”四个维度切入,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及多功能利用面临的耕地资源本底认识、演化和交互过程、驱动和反馈机制、规划和管控方式等展开研究,以支撑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实现。

 

地理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框架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下,耕地保护的时代背景、内外部压力、需求形势、关键矛盾、政策目标以及技术条件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耕地保护研究的总体框架,依靠不同学科背景下各界学者的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国式耕地保护现代化事业提供助力。具体而言,中国式耕地保护现代化研究框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耕地保护的中国国情、中国理论、中国路径和中国技术研究,以此来体现中国特色。

 

中国式耕地保护现代化研究框架



中国式耕地保护现代化研究框架下,地理学一定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科特长,为耕地保护提供知识生产和现实解决方案。作为地理学者,我们应当充分把握这一时代机遇,以格局—过程耦合研究加深耕地资源理论认识,以机制—响应综合研究引导耕地管理实践,推动耕地保护分区管控和分类施策的空间战略模型落地实施,从而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金晓斌 教授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江苏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土地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效应、土地利用与国土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28 万条内容 · 18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湖南省暴雨查算手册

84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