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BIM这辆大巴车,摇摇晃晃要开到哪里去?

BIM这辆大巴车,摇摇晃晃要开到哪里去?

发布于:2023-01-16 09:47:16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今天这个话题很轻松,来自一本儿童绘本,不过对未来的思考带来的启发还真不少。

这位朋友叫老杨,给排水设计出身,从15年设计院成立BIM中心开始一直从事机电方面的工作,也是一位爱思考、爱琢磨的小伙伴。

他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有这么点思考,单纯地想分享给BIMBOX。我们收到来信的时候,跟你现在的想法差不多啊,儿童绘本能给我们做BIM的什么启发呢?

别着急,听我慢慢给你说。

老杨的儿子是汽车迷,前些天他给儿子讲了一个绘本,书名叫《100层的巴士》。

先给你把这个童话故事讲一遍,看看你能品出什么味道。

     

有一辆双层巴士的司机,觉得平时按部就班、周而复始的工作特别乏味,他经常想,如果能乘坐天上的热气球,飘到远远的地方去,该有多好啊。

不过,日子还是得一天天地过,每天开着双层巴士,载着忙碌的人们来来往往。

有一天,他遇见了一条从没见到过的小路,于是突发奇想「这条小路是要通向哪里呢?不如开过去看看吧」。

就这样,他带着车上的乘客,踏上了这条未知的小路。

车上的乘客问司机:「咱们这是开去哪儿啊?」

司机回答:「我也不知道,哪儿都能去,我们要去冒险。」

巴士继续向前行驶,去到了那些他们从来没去过的城镇,每到一个站点,司机就问等车的人们:「我们要去冒险,要不要一起去?」

「听起来很不错啊」,一些有兴趣的人上了车。

车上同行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双层巴士就坐满了兴高采烈的乘客,尽管他们不知道要去哪。

巴士一直往前开,一直开到了小路的尽头,路的尽头是大海,海上有一艘渡轮。

司机说:前面没有路了,我们的冒险要结束了。

一辆推着婴儿车的女士站出来说:「不能就这么结束,开上那艘渡轮,继续往前开!」

于是,司机就把车开上了渡轮,跟着它一起漂洋过海。

等到渡轮靠了岸,渡轮上的船员问:「你们这是去哪里啊,我们跟你们一起去吧!」

司机说:「非常欢迎,但是我们的车满了,坐不下了。」

船员们冥思苦想,想到一个办法,他们们叮叮当当忙活了一整夜,第二天,在双层巴士的上面又盖了一层,这第三层给造成了船的样子,船员们坐在第三层跟着巴士欢欢喜喜地出发了。

出了海,他们来到了新大陆,这辆与众不同的巴士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一辆不知道开向哪去的三层冒险巴士」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大家出于好奇都想去坐一坐这辆车,体验一下其中的趣味。

渐渐地这艘巴士出了名,每到一个站点,都有排成长龙的乘客等着上车,每当人们坐不下的时候,就发挥各种聪明才智,在上面加盖一层。

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加盖的每一层都有站点附近的景观特色,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有渡轮造型的,有茅草屋造型的,有古建筑造型的,还有泳馆造型的。

乘客们出发一年之后,这辆巴士已经高达100层。人们还为此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典。

现在的巴士变得几乎已经看不到原来巴士的影子,但不变的是,仍然没有一个人,确切地知道他们要去哪儿。

面对前路的未知,车上每一层乘客的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有钓鱼的,有健身的,有思考的,有开派对的,大家安然地享受当下的生活。

没有人意识到,这辆巴士也会有负荷过重的一天。

终于,在100层房屋的重量下,车子承受不住,发动机和其它零部件都出现故障,车报废了。

乘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现在我们该去哪呢?

司机说:「只能到这儿了,我们哪也去不了了。」

有些乘客走下了巴士,也有一些人留在巴士上舍不得离开,那里是他们自己建造的美好家园。

故事到这里完了吗?当然还没有。

有些留在车上的乘客,住在高层。他们仰望着天空,突然发现天空里有飘过的热气球。

乘坐热气球的人跟他们打招呼,问他们要不要搭热气球?

那些人说:「好啊,我们想去更远的地方冒险。」

一只热气球垂下绳索,捆下了巴士的某一层和上面的乘客,带着他们飞走了。

很快,很多热气球从四面八方涌来。

有的热气球,捆下了巴士的两层飞走了;还有的两只热气球一起捆着一层巴士飞走了。不同样式的热气球和不同层的巴士,以各种组合方式,编织起一个更加复杂的形体,一起飞向远方的天空,开始了新一轮的冒险。

     

童话故事讲到这儿就结束了,你有什么启发吗?

老杨和我们说,有一天上班的路上,不知怎么想到了这本绘本,他细细回忆书中每一个情节,惊讶地发现巴士冒险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像极了BIM的发展。

BIM就是这辆冒险的大巴车,每一层像是不同的行业或者是不同的单位,或者是BIM发展不同的阶段。

从一开始少数人引领,呼吁大家去搞BIM,到BIM做出点成效,吸引越来越多不同诉求的人,加入到这个圈子。

我们这些BIMer,就是这些懵懵懂懂的乘客。大多数人由于各种原因或者机遇,进入了这个行业,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在这个行业里能干什么、要干什么,就上了这辆大巴车,找到了一个位置,前路虽然未知,但跟着这辆车也能够生活。

大家都不知道BIM这辆车终将走到哪里,甚至不知道它下一站要到哪里,但还是上车了。

这期间不乏些人或许是随大流,跟着凑个热闹,但一定也有些人是因为具有冒险精神,不喜欢既定的乏味生活。

还有很多人,不满足于占个座,还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BIM改造——或者装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样的人越来越多,BIM大巴上面盖上了各式各样的楼层,早已经不是它出发时候的样子了。

绘本故事里有两次转折。

第一次是陆路走到尽头,发现了海,于是开上渡轮,入了海。第二次是车坏掉了,很多人下了车,一部分坚持没下车的人,乘坐新的热气球,飞上了天。

我们不知道自己处在哪一层,不知道路到了尽头有没有渡轮,也不知道车什么时候会坏,更不知道有没有热气球来接我们。

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放弃,也不知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会不会有人推自己往前走一把,就像巴士走到海边时,那个推婴儿车的女士在司机面前的坚持。

前路未知,有些人上了车又下了车。

老杨说,他更愿意相信这个故事,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

看完老杨写来的信,我的心里还是感慨万千的。

总有人问我们,对于BIM的发展,BIMBOX怎么看?

从创业到现在,我们跟着中国BIM一路的发展走到今天,看过的人和事越来越多,就越来越难以精准地表达,没想到这么多悲欢离合,竟然被一个短短的儿童绘本故事给浓缩了。

有一个哲学概念叫忒休斯之船,说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期间不间断地维修和替换部件。

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

那么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忒休斯之船呢?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BIM,或者说和BIM相关的行业,也正像这艘不断被替换部件的船一样,离它原本提出的概念越来越远。

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最大的感触,也和老杨一样,来自那两次转折。

第一次转折是陆路走到尽头,发现了海,于是开上渡轮入了海。

BIM这个行业,在某一个时间点之后炸开了花,培训、开发、咨询等等业务出现,也跟着出现了很多从来没有过的岗位。

我最近看一个参会名单,看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曾经的那几个一只手数得过来的BIM岗位,在他们身上变成了数字公司副总裁、总工办主任、市场营销部经理、机电总监、BIM经理、运营经理。

今天回看几年前对市场的预测,几乎全都是错的,这一点也不妨碍这辆花花绿绿的大巴车,一层层地往上盖,一路缓慢地往前走,进入一片未知的海洋。

第二次转折是说,大巴车不堪重负坏掉了,很多人下了车离开,一部分坚持的人乘坐热气球飞上了天。

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

我们喜欢王子和公主 终于 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喜欢公司 终于 在纳斯达克上市,喜欢爱唱歌的人 终于 站到了梦想的舞台上。

我们想要一个「终于」,但现实没有「终于」,现实只是一场不停进行下去的无限游戏。

BIM是什么,BIM未来会怎么样,BIM在这家公司的岗位晋升是什么样子,都不应该成为你停下来的原因。

我想到了很多老朋友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这个行业,谋得了新的发展。同时也有人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了新的出口。

BIM在他们的手里,变成了为施工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工具、变成了和GIS平台结合的研发接口、变成了管理更多人的协同作业手段。

BIM的定义没有限制他们的想象和选择,BIM也不是他们人生计划的天花板,而是他们迈向下一个人生阶段的台阶,很多人做的事,以BIM为始,却逐渐脱掉了当下的技术枷锁。

此外,我还有一个感触,就是故事里的那群人。

大巴在前进的路上,每过一个景点就加一层,加盖的每一层都是上车的人期待的样子,没人知道明天的大巴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终点到底在哪里。

但没关系,面对前路的未知,车上每一层乘客的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有钓鱼的,有健身的,有思考的,有开派对的,大家安然地享受当下的生活。

或许新技术就是这样,一切的顶层设计都会被历史重新解构,而车上人们当下的生活方式,或许就在逐渐塑造这辆大巴本身,决定了他们最终会到哪里去,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终点,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近读书,看到这么一段,居然和老杨的故事异曲同工,今天的最后也把这一段话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身边经常会冒出来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它们简陋、晦暗、虚张声势,甚至包藏了很多骗子的诡计。就像一片原野上来了一群来意不明的陌生人,临时胡乱搭了一些粗制滥造的帐篷。

不要忙着去驱赶和斥责它们。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些概念,说着说着就偃旗息鼓了。里面的人渐渐搬到了别处。概念变成了空洞的废墟。没什么可惜的。

而总有些概念比较幸运,越来越多的人迁居于此,在原址上不断扩建、重修,一间土坯房,变着变着就成了一座巍巍宫阙。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拼命推销一个「仁」字。 在当时,这可是个新名词。 说得 虽然多,但他老人家每次给的定义都不一样。 当时人们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像我们今天听到 「元宇宙」呢?

但是没关系,时间会往里面装填所需之物。

经过一代代儒家士大夫的诠释和践行,到了今天,孔子的「仁」早已不是最初提出来的样子,却成为中国精神的一根重要支柱。

不要嘲笑那些粗疏的概念,它们经常会带来新世界的消息。

就像马尔克斯在 《百年孤独》里说的:

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观点:BIM技术在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BIM技术在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 结构设计在建立BIM模型时,不仅要关系实体物理模型能不能转化为二维施工图的形式,还要考虑该物理模型能不能够导入第三方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模型的计算和分析,结构模型中所包含的大量信息(如单元截面特性、材料力学特性、支座条件、荷载和荷载组合等),都需要进行考虑,所以,结构模型中的如此多的参数使得结构设计变得更加复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