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2月17日,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主题聚焦“双碳引领·生态规划”。
本文字数: 3491字
阅读时间: 11分钟
2022年12月17日,以“双碳引领·生态规划”为主题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生态学委会”)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承办。年会采用“网络会议+线上直播”的形式,内容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规划学界业界的专家代表和师生在线聆听。
开幕式及上半场的主题报告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生态学委会主任委员 许重光 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孙一民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伍江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金忠民 分别致辞。
许重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生态学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生态学委会主任委员许重光指出: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的报告里已经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当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切的话题,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广泛的共识,碳达峰、碳中和已经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中,所以双碳引领是当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路径,需要统筹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目标。
孙一民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孙一民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生态学委会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唯一名字里有“生态”的分支机构,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伍 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伍江代表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双碳引领·生态规划”,是一个很前沿、很重要的当下议题,紧跟国家战略部署与发展方向。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书写美丽中国新篇章。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如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现双碳目标,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城市话题。
金忠民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金忠民代表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介绍了上海市院持续参与的上海市各级生态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在“生态之城”的目标下推进了各个层次的生态专项规划,保障总规的实施落地,包括上海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海岸带综合保护和利用规划等。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下,创新研究了双碳目标下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同时,组建学组围绕国际国内前沿开展学术跟踪和研究,聚焦国家、区域和上海生态相关规划和实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与技术方法。
会议第二阶段为主题报告环节。
张 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
叶兴平
生态学委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张泉,生态学委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叶兴平的报告题目为 《低碳生态与城乡规划——2021年研究与实践动态》 。报告主要围绕2021年低碳生态与城乡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动态概况。基于详实的文献调研和政策梳理发现:在低碳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行业减碳、低碳经济、低碳设计、低碳城市四个方面,占了全部研究的50%以上;在生态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生态评估、流域生态保护、生态价值和乡村治理;在实践动态中,热点聚焦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生态规划应对、双碳战略下的实施举措、城市更新中的低碳生态发展这三大领域。最后,指出未来应重点关注生态、双碳、公共卫生健康、城市更新这四大领域,并通过探究生态本质理念、微观生态规划技术、生态效益低碳、在地适应技术创新四大策略来应对未来发展。
曾九利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 菲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规划五所所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九利,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规划五所所长高菲的报告题目为 《成都公园城市规划探索与实践》 。报告主要介绍了成都市围绕公园城市开展的一系列理论研究、规划探索和建设实践工作,为生态文明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贡献“成都方案”。在理论研究方面,成都构建了一套涵盖理论源脉、科学内涵、指标体系的公园城市理论,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并逐步完善形成了公园城市技术标准体系。在规划探索方面,成都转变规划理念,从公园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公园城市发展模式、公园城市文化魅力和公园城市生活四大方面,探索公园城市的营建路径。包括统筹空间规模产业,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大城小镇美村嵌田园的公园城市空间格局和形态。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空间相统筹,“山水人城”相和谐的公园城市发展模式。强化文化感知和品质提升,绽放蜀都韵味、世界风范的公园城市魅力。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塑造“巴适安逸和美”的公园城市生活。
王祥荣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祥荣的报告题目为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与绿色发展》 。报告从国际发展趋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十三五规划需求分析了生态安全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现状特征及问题,指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和城市化特点具有典型性。系统介绍了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长三角城市群-省-市多维尺度高精度的生态安全评价和风险预警集成,长三角城市群多尺度要素融合的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调控技术体系,基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需求来探讨区域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系统,也建立了长三角三省一市互相的数据共享和共管的平台。在大量学术成果基础上,相关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市九段沙、上海崇明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地,例如在九段沙形成“一张网(监管)、一套数(数据)、一张图(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等。
卢 柯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姜紫莹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设研究平台首席规划师卢柯、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师姜紫莹的报告题目为 《“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下上海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研究与思考》 。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出新要求。报告介绍了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实践,发现空间规划已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干预手段被纳入了碳中和的整体路线图中,而且交通、建筑等关键领域,发挥了减碳增汇重要的作用。在“双碳”目标下,上海国土空间规划要将减碳目标纳入全过程和各层级,尽快建立应对逻辑路径,进行碳定量方法、多情景模拟等基础性技术储备,做好重点领域策略路径选择,并全面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框架统筹考虑。以此,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积极作用。
沈清基
生态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下午的论文宣读由生态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沈清基主持。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张謦文作了题为 《支持碳汇增加的国土生态修复的空间规划途径——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为例》 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祁婧昕作了 《低碳视角下的历史街区绿色化更新路径探索——基于渗透平衡理论》 的报告、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培作了题为 《基面向实施的片区层面碳达峰路径研究》 的报告、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黄威作了题为 《乡村声景感知对景观评价的影响——以冀南地区为例》 的报告。生态学委会委员郭旭东、刘博敏、李红、沈清基作为嘉宾进行了精彩点评,充分肯定论文选题的专业性和前沿性,总结和提炼了论文的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并分别就研究成果提升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次年会以“双碳引领·生态规划”为主题,紧紧围绕二十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特别邀请了全国各地各领域专家进行主旨报告,围绕双碳与生态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期待学委会下一次更多更深入的学习交流。
线上参会嘉宾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线下会场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15.37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石楠:城乡规划学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转自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 导读 加强城乡规划学的建设,应该重点强化学科的核心知识,要加强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研究。 本文字数: 2158字 阅读时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生态学委会”)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承办。年会采用“网络会议 线上直播”的形式,内容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规划学界业界的专家代表和师生在线聆听。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