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2-30 10:08:30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生物膜法
是一种高效的
废水处理方法
,具有污泥量少,不会引起污泥膨胀,对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变动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
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上并形成生物膜,当污水流经载体表面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溶解氧向生物膜内部扩散。
膜内微生物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和机体合成代谢,同时分解的代谢产物从生物膜扩散到水相和空气中,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降解。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区别不仅仅是微生物的悬浮与附着之分,更重要的是扩散过程在
生物膜处理系统
中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生物膜反应器中,有机污染物、溶解氧及各种必须的营养物质首先要从液相扩散到生物膜表面,进而进到生物膜内部,只有扩散到生物膜表面或内部的污染物才有可能被生物膜内微生物分解与转化,最终形成各种代谢产物。
另外,在生物膜反应器中,由于微生物被固定在载体上,从而实现了SRT与HRT(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使得增殖速率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长繁殖。
因此,生物膜是一稳定的、多样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微生物在载体上的挂膜可分为微生物吸附和固着生长两个阶段。
生物膜的形成与载体表面性质(载体表面亲水性、表面电荷、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粗糙度)、微生物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条件、活性和浓度)及环境因素(PH值、离子强度、水力剪切力、温度、营养条件及微生物与载体的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
载体表面电荷性、粗糙度、粒径和载体浓度等直接影响着生物膜在其表面的附着、形成。
在正常生长环境下,微生物表面带有负电荷。
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改良技术,如化学氧化、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等可使载体表面带有正电荷,从而可使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形成过程更易进行。
载体表面的粗糙度有利于细菌在其表面附着、固定。
一方面,与光滑表面相比,粗糙的载体表面增加了细菌与载体间的有效接触面积;
另一方面载体表面的粗糙部分,如孔洞、裂缝等对已附着的细菌起着屏蔽保护作用,使它们免受水力剪切力的冲刷。
研究认为,相对于大粒径载体而言,小粒径载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小,比表面积大,因而更容易生成生物膜。
另外,载体浓度对反应器内生物膜的挂膜也很重要。
Wagner在用气提式反应器处理难降解物废水时发现,在载体质量浓度很低情况下,即使生物膜厚达295μm,还是不能达到稳定的去除率。
但是,在载体浓度为20-30g/L时,即使只有20%的载体上有75μn厚的生物膜,反应器依然能达到稳定的(98%)去除率,COD负荷最高可达58kg/(m3·d)。
在给定的系统中,悬浮微生物浓度反映了微生物与载体间的接触频度。
一般来讲,随着悬浮微生物浓度的增加,微生物与载体间可能接触的几率也增加。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微生物附着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临界的悬浮微生物浓度;
随着微生物浓度的增加,微生物借助浓度梯度的运送得到加强。
在临界值以前,微生物从液相传送、扩散到载体表面是控制步骤,一旦超过此临界值,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受到载体有效表面积的限制,不再依赖于悬浮微生物的浓度。
但附着固定平衡后,载体表面微生物的量是由微生物及载体表面特性所决定的。
微生物的活性通常可用微生物的比增长率(μ)来描述,即单位质量微生物的增长繁殖速率。
因此,在研究微生物活性对生物膜形成的最初阶段的影响时,关键是如何控制悬浮微生物的比增长率。
研究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量及初始速率均正比于悬浮硝化细菌的活性。
Bryers等人在研究异养生物膜的形成时也得出同样结果。
影响悬浮微生物活性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1)当悬浮微生物的生物活性较高时,其分泌胞外多聚物的能力较强。
这种粘性的胞外多聚物在细菌与载体之间起到了生物粘合剂的作用,使得细菌易于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
(2)微生物所处的能量水平直接与它们的增长率相关。
当卢增加时,悬浮微生物的动能随之增加。
这些能量有助于克服在固定化过程中微生物载体表面间的能垒,使得细菌初始积累速率与悬浮细菌活性成正比。
(3)微生物的表面结构随着其活性的不同而相应变化。
Herben等人研究发现,悬浮细菌活性对细菌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过程有影响,而且,细菌表面的化学组成、官能团的量也随细菌活性的变化有显著变化。
同时,Wastson等人的研究表明,细胞膜等随悬浮细菌活性的变化而有显著变化。
细菌表面的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
因此,通常认为,由悬浮微生物活性变化而引起的细菌表面生理状态或分子组成的变化是有利于细菌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的。
水温是微生物的重要生存因子,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微生物可大量生长繁殖。
每一种微生物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大多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弱。
好氧微生物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0—35℃。
水温对硝化菌的生长和硝化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大多数硝化菌合适的生长温度是25—30℃之间,当温度低于25℃或者高于30℃硝化菌生长减慢,10℃以下硝化菌的生长及硝化作用显著减慢。
温度是影响生物活性和代谢能力的关键因素,其对硝化反应过程的影响主要在于硝化细菌的生长规律及生物活性上。
温度对生物活性的影响表现为:
一是对生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是对氧的传质速率的影响。
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的污水中吸取其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包括:
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某些生长素等。
待处理的污水中必须充分含有这些物质。
碳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物质,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对碳源需求量较大,一般以BOD5计,不应低于100mg/L。
生活污水碳源比较充足,对于一些碳源不足的工业废水则应补充碳源,如生活污水或是淀粉等。
氮是组成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氮源可来自N2、NH3、NO3等无机氮化合物,也可以来自蛋白质、胨(音dong)以及氨基酸等有机含氮化合物。
生活污水中氮源充足,不需要另行投加;
工业废水则应考虑含氮是否充足,必要时可投加尿素、硫酸铵等。
磷是合成核蛋白、卵磷脂以及其他磷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在微生物的代谢和物质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辅酶I、辅酶II、磷酸腺苷等都含有磷。
微生物主要从无机磷化合物中获取磷。
磷源不足将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有毒物质”是指对微生物生理活动具有抑制作用的某些无机质及有机质,主要有重金属离子(如锌,铜,镍,铅,铬等)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如酚,醛,氰化物,硫化物等)。
有毒物质对微生物毒害作用,有一个量的概念,只有在有毒物质在环境中达到某一浓度时,毒害和抑制作用才显现出来。
污水中的各种有毒物质只要低于这一浓度,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不受影响。
有毒物质的作用还与pH值、水温、溶解氧、有无其他有毒物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是否经过驯化等因素有关。
微生物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是—动态过程。
微生物与载体表面接触后,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因此必须保证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停留一定时间,完成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增长过程。
HeUnen等人认为,HRT对能否形成完整的生物膜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其他条件确定的情况下,HRT短则有机容积负荷大,当稀释率大于最大生长率时,反应器内载体上能生成完整的生物膜。
刊huis等人的试验证明了这种观点。
在COD负荷为2.5kg/(m3·d),HRT为4h时,载体上几乎没有完整的生物膜,而水力停留时间为1h时,在相同的操作时间内几乎所有的载体上都长有完整的生物膜,且较高的表面COD负荷更易生成较厚的生物膜,即COD负荷越高,生物膜越厚。
周平等人也通过试验证明了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载体挂膜。
除了等电点外,细菌表面在不同环境下带有不同的电荷;
液相环境中,pH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的表面电荷特性。
当液相pH值大于细菌等电点时,细菌表面由于氨基酸的电离作用而显负电性;
当液相pH值小于细菌等电点时,细菌表面显正电性。
细菌表面电性将直接影响细菌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
在活性污泥法中,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以不低于2mg/L为宜(以出口处为准)。
局部区域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耗氧速率高,溶解氧浓度不易保持2mg/L,可以有所降低,但不宜低于1mg/L。
而对于生物膜法,挂膜初期为了防止过量代谢及搅拌力度,可适当控制低的溶解氧1~2ppm。
保证细菌的正常代谢的同时,还保证剪切力不会强!
在生物膜形成初期,水力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生物膜是否能培养成功。
在实际水处理中,水力剪切力的强弱决定了生物膜反应器启动周期。
单从生物膜形成角度分析,弱的水力剪切力有利于细菌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和固定,但在实际运行中,反应器的运行需要一定强度的水力剪切力以维持反应器中的完全混合状态。
所以在实际设计运行中如何确定生物膜反应器的水力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返回修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总结的不错,对于学习填料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