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平湖街道平湖村河包围片区城市更新单元内05地块,万福路东侧,凤安路北侧,用地面积 27840 ㎡。拟规划建设一所 54 班/2520 个学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含36个小学教学班(1620 学位)和18个初中教学班(900学位)。
规划理念
岭南建筑文化解读
基地所处的平湖区以广府文化为主,根据岭南炎热,风雨常至的气候特点,以及台地和丘陵的地理条件,广府民居吸取西方建筑精髓,结合江南地区的建筑模式,逐渐形成广府民居独特的围合式的建筑风格。
因此我们的设计方案也采用了半围合方式,延续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质。半围合的形态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整体的气势,同时又避免相互之间的视线干扰与遮挡,以及对周边建筑产生的影响,力求使之成为区域性的建筑组群。
教学区底层架空,创造出遮荫避雨、舒适的开放活动空间,结合放学后的社团活动提高架空层、共享综合体的利用率,成为校园的活力中心。
对场地周边的回应
城市绿化轴线的延续
我们延续城市的绿化带轴线,并延续西侧自然山体,将自然景观过度到基地中,同时营造出共享的生态区域。
城市功能的延续
建筑不仅仅是它自己,也不仅是社区的概念, 而是社会共同体的认知:增加“共享感”和对社区的营造,让学校作为城市肌理中的公共纽带。
空间设计
因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相比之下低年级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保护和关爱,而整个场地规模较大,流线较长,合理分区是必要的,高低年级分区的概念油然而生。
小学部教学区被安排在东南侧靠近主入口处方便家长接送,中间布置专业教室和行政办公区域,第三个体块是初中部教学区,最后考虑到生活性和私密性,把教职工宿舍安排在校园最内侧。
这四个体块组成的半围合建筑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通过底层架空和公共教学用房将教学空间进行穿插串联,形成南北向的成长轴,同时也是一个“培养皿”, 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
各体量的高度和形态各不相同,通过局部降低高度,让使用者有更好的采光和景观视野。面向操场的风雨连廊强化了整个校园联系、使校园浑然一体,让孩子们可以风雨无阻的自由行走于校园。整体规划布局结构严谨、分区明确、空间渗透、联系紧密。
社区共享模式
为实现学校对周围社区的反哺,将底层部分区域分时段对社区进行开放,为社区提供更多的体育休闲空间,与基地周边贯通文体共享区域。
结语
校园建筑可以借由视线、功能及空间共享等多种方式向城市、社区开放,成为当地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当校园界面与“社会界面”有一定程度的空间渗透, 校内与校外也有一定程度的时间渗透,孩子们就会自然地成长于“校城“的和谐环境中,理解共享共生的意义。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平湖街道河包围九年一贯制学校概念方案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项目业主: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署
用地面积:27840平方米
建筑面积:54303平方米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装配式施工
返回版块9389 条内容 · 12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关于BIM技术的措施有哪些?基于 BIM技术 进行质量管理,其重点是信息。依靠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提升了质量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信息措施用以保证质量处理的准确性BIM模型是以数据信息为支撑建立的,所以模型中存储有大量的信息集合,在信息集合中快速地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构件进行准确定位,需要对施工单元或构件编号,形成施工单元或构件唯一ID码,并以此ID码来进行有效质量管理。在BIM 模型中参考工业基础分类IFC标准对构件ID进行编制,使模型中每个构件都有唯一的ID 身份码。国际协同联盟 提出的IFC标准,是目前最受建筑行业认可的分类标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