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修设计 \ 家装设计 \ 9个最受欢迎的家宅设计

9个最受欢迎的家宅设计

发布于:2022-12-26 09:14:26 来自:装修设计/家装设计 [复制转发]



 
家,从来不只是一间房子   

它承载了我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它是让人的身体栖息在内过日常生活的容器  
也是能让人的内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  
持续住下去的地方  


本文是对2022年新微设计平台所发布私宅设计的年度盘点  
由于篇幅限制挑选9个最受欢迎的案例展示  
和大家一起鉴赏~
 

 



01.

京郊乡村混合宅

设计: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项目位于北京市郊一处普通乡村之中。这里属于典型的北方平原村落,以一至二层的院落式住宅作为基本单元构成。房屋大多坐北朝南,红墙红瓦,设计师希望改造继续呈现出一种新旧混合的状态,与村庄肌理建立关联,低调融入到整个村庄的风貌之中,同时在院内产生一个丰富、自然的小世界。


 

         

新木屋采用雪松胶合木作为主要材料,结构形式上借鉴抬梁式架构,回应北方民居的木作传统。院落的营造、结构的更新、材料的再利用,设计试图创造一种新旧迭代演进的可持续设计策略,在个性特征、风貌协调、造价控制之间建立平衡,为乡村建筑更新提供新的可能性。

             

▼平面图

项目位置:北京市通州区石小路

占地面积:576平方米

建筑面积:373平方米

摄影:金伟琦  

 



02.

千岛湖方宅

设计:田之间建筑&植田建筑


方宅位于杭州市千岛湖樟树下村,方宅的宅基地是一个8m*12m的矩形地块,房子被周围的三层民居包围,建筑师以“内空间建构”的方式设计这一场所,在这个不大的盒子里设置两个垂直中庭。在外部看过去的时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方盒子,所有的开口都是内向性的。




两个狭长的中庭形成了这个平面中最有特点的部分,错位的中庭建立起空间和空间之间的联系,中庭是联系的纽带,也是气息的流通,也是人与人沟通的地方。

中庭作为一个内空间的盒子,也是一个光与时间的盒子,“时间”的流淌也正是乡村生活中的另一种惬意。


 

▼平面图

项目地点:杭州市淳安县樟树下村  
建筑面积:384㎡  
摄影师:方舟  

 

 


03.


渭南·巴邑村玻璃砖房

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住宅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巴邑村,原为2000年左右建造的一层平屋顶建筑,业主希望对住宅进行改扩建,增加功能单元,延续关中乡土民居坡屋顶形式,保留院落绿植并控制建造成本。


 


设计通过对既有住宅结构检测,掌握内部结构特点,遵循加建结构的安全性、适配性以及经济性原则,二层采用“砌体+框架”混合结构,其中主体为砌体结构,设圈梁和构造柱,加强结构刚度;玻璃砖墙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划分灵活;屋面为有檩体系轻钢结构,大大降低自重,最上层覆盖机制红瓦。



南向阳光间采用大面积空心玻璃砖和条形长窗,最大限度增加采光面积;客厅上部拆去局部原有楼板增设采光通风井,改善室内采光的同时可利用热压促进自然通风。外窗均采用断桥铝合金框料和Low-E中空玻璃,严格控制开启面积,夏季开启利于自然通风,冬季关闭抵挡外界风寒。


▼平面图  

项目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巴邑村
建筑面积:399.7㎡
摄影版权:张晓明




04.

HOUSE K私宅

设计:那宅事务所


 

项目的宅基地位于厦门岛外城郊,村庄沿街大多被小型工厂占据,同大多数本地村庄一样,房屋密集,有些杂乱,设计团队从日照分析入手,在上午两个小时的宝贵阳光下,安放卧室;下午太阳绕至西侧,相应布置起居室;通过屋顶的不等坡处理,争取出了半层书房和一个屋顶花园。


 
 


 
为了对位阳光,房子整体向用地东侧偏移,于是西边腾出了一个庭院,可缓冲西晒和噪音。院子里再种上一棵能遮阳挡雨的大树,景观也有了重心。顺藤摸瓜,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 冬至全天日照模拟     


 

最终,只有线条成为唯一的中性语言,灰泥涂料、长虹玻璃、窗台石板、开槽大理石墙裙,通过水平向统一在一起,与直立锁边金属屋面、花园松木围墙的垂直线条,形成一种干练的对比。在村庄整体语境下,透过有节制的精细,也找到了可辨识的得体。



 


   

 

▼剖面图

 


项目地点: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

摄影:许晓东摄影工作室


 

 

 

05.


园宅  

设计:度向建筑


如果把家宅设想为园林的扩大,园林是家宅的外延,那么建筑内部的空间格局会呈现出与园林同质的倾向。要达成这样的状态就需摧毁房子原有的空间格局,重铸新的生活场景。设计把原有功能规整推往两边,留出一片内部“花园”。这个“花园”中,遗留结构柱和加固柱围合形成虚空的中心,它就在原先天井位置,像是一个“光亭”。


 
 
 
 


通过布局的重新梳理,主要的生活空间都有了南向的采光,呈现出明亮温暖的气质。 材料的搭配和质感趋于文人传统,服务空间深灰色面砖, 房间白色涂料作为空间底色,深沉的胡桃木作为地板和家具的主材。 长虹玻璃的肌理和半透性表达出家庭生活的距离感,塑造出了含蓄氛围。


 
 
 
 
 
 

面积:336平方米

摄影:   Runzi Zhu     Chaos    

 



06.


跳墙之家

设计:察社办公室


弃置若干年后该院子被重建,设计师首先对已有建筑,坍塌的落架重建,倾倒和开裂的做结构加固。在地面上,设计通过加建和连接赋予新的秩序。在高处,老房子上附着新的建筑。



新建筑首层各自分离的区域变成“连贯的整体”。 面向内庭院的立面被打开,大块玻璃代替了砖墙和细密的木格扇。 设计试图建立一个埋伏在高墙下的新系统。 全天变换的光线,通过连续的场所,在白墙间反射。 带来更丰富的光影环境。 即便头上的高墙依然存在,黑暗变成了可以变换的灰度,而明亮的大空间也随之而来。


     


在这连续变换的空间里,公共场所居其中。卧室安排在尽端安静的角落,或架空的阁楼之上。角落里的卧室享有独立庭院。架空的卧室翻过高墙,获得了充足的日照,和面向山川的景观。


   

项目地址: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军响村17号
建筑面积:283㎡
摄影版权:成直




07.


屋檐下 

设计:过半儿


项目位于北京市中心以北约 60 公里,长城的山脚下,建筑师被要求为一座闲置的乡间房屋增加适当的扩建部分。建筑师没有拆除相当不起眼的现有建筑,而是通过利用现有结构来重新整合空间,从而避免过多新的建设所引发的能源浪费。连续的外部绝缘围护结构包裹着旧建筑,并延续到了新的扩建部分。  



四个电动天窗使休闲区洒满了自然光,落地窗为从前没有窗户的北侧外墙提供了穿堂风。连续的坡屋顶结束在两米多一点的高度,使面向花园的九米宽的全开式玻璃窗拥有合适的人体高的尺度。室外的木地板以其路径构成了花园,并将房屋的两翼与起居区的室外平台连接起来。  



▼平面图

面积: 240平方米
项目地点: 北京怀柔
摄影: Boris Shiu



08.


观自在

设计:天作空间设计


设计师为项目起名观自在,确是想把生命体验和思辨内观结合在一起。落在这栋城乡交汇处的自宅时,这种结合的基础是求真——对遥远的、自然的、人心的求真。假如它恰好为乡村振兴这类大问题做了注脚,那么是这一基础衍生的意外之喜。


 


顺势而为的处理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村庄远非静止。 比如在设计师还沉浸在前后住宅老屋脊形成的组块风景时,前屋主人已经拆盖了附带不锈钢栏杆的二层小楼,而楼体间狭窄倾斜的排水缝隙也进一步推动了室内结构线的调整。


 

一层平面图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

项目面积:442㎡

影片:杜鹏




09.


山雀之家

设计:察社办公室


山雀之家位于北京西部太行山区深处,一个谷底村落中的低矮处。旧有房舍昏暗,院子窄小凌乱, 设计任务是要建造一处良好体验的山中住处。



旧有建筑被迫放弃,在原位置上建造一个同样的体量,统一轻型建构体系。整体看起来,依然是在原有体量上叠加一个新的形状。这也就成为建筑最终的形态来源。 在院中,压迫感消除,只能感受到一层檐口的高度。这个大斜坡延伸到北侧立面,结合向西的坡面,形成一个高处的三角形。



▲设计生成



不同方向不同位置不同高度,在材料和构造的缝隙中,尽量形成透光的开口。例如山墙上部与坡屋面之间,来访者在室内不经意的抬头,也能看到窗外的远山。


项目地址: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白虎头村22号院

建筑面积:168㎡

摄影版权:朱雨蒙,成直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家装设计

返回版块

22.3 万条内容 · 37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135平现代简约四室老人同住

▲ 建筑面积135平,设计费3.9万,半包18.5万,总造价70万,项目坐标:上海-宝山,完工时间:2022年4月,本案是一对年轻夫妻的婚房,因为父母体弱,需要有人照顾陪伴,考虑到小夫妻对私密二人世界的期望,和老人本身的复建需求,设计重新梳理空间关系,增设一条客厅至主卧的简短动线,让这个家既有阖家欢聚的空间,也有彼此独立的静思之地 ▲ 平面结构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