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古建筑中的翼角

古建筑中的翼角

发布于:2022-12-22 14:51:22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翼角即起翘的屋角,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部分,因通常向上翘起,舒展如鸟翼而得名,主要出现在屋顶相邻两坡屋檐之间,在古代歇山建筑、庑殿建筑中得以应用。


图片

01

翼角的位置

图片

翼角是中国传统歇山、庑殿、攒尖建筑中屋檐转角部位的统称,从位置上区分为外转角和里掖角。它们的构成决定了各坡屋面檐口相交的独特形态,也造就了中国传统建筑极灵动的优美外形。


外转角是歇山、庑殿、攒尖建筑中两个不同方向屋檐檐口外转相交的部位,亦称“出角”。里掖角是歇山、庑殿、攒尖建筑中两个不同方向屋檐檐口内转相交的部位,亦称“窝角”。平面位置指建筑物转角檐步架自金(或下金)檩中到出檐檐口这段距离;立面位置指建筑物转角檐步架自金(或下金)檩上皮到出檐檐口这段高度。


图片

02

翼角的构成

图片

中国传统木建筑的翼角构造中,主要构件由下至上依次为角梁、枕头木、椽(分为檐椽与飞椽)、瓦、脊饰。中国不同地域的木建筑基本都包含以上构件。但是在有些方面,中国西南地区的翼角构造与《则例》代表的北方官式做法、《营造法原》代表的江南做法差异都很大,差别主要集中在布椽和起翘做法两个方面。


在布椽方面,北方官式做法为扇形布椽;而在西南地区,翼角椽与正身椽相平行。椽条本身也没有官式做法中的撇折扭转变化。椽头下方辅以虾须来稳定椽条,虾须前端与造角木前端用铁箍铆合在一起,后尾钉在挑檐檩上,起承托翼角椽的作用。而在起翘与冲出方面,与《则例》的“冲三翘四”不同,西南地区翼角的冲出与起翘都比官式做法更大,且没有统一标准。


图片

翼角结构展示:来源《南方古建筑翼角结构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刘肖健 蒋怡枫

外转角: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椽、衬(枕)头木、大连檐、小连檐和望板构成。

里掖角:由老角梁、仔角梁、蜈蚣檐椽、蜈蚣飞椽、大小连檐和望板构成。

图片

03

翼角起翘

图片

“翼角起翘”(简称“角翘”)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显著特点之一。顾名思义,“角翘”则是翼角的上翘,即在屋檐转角处采用角梁的制作方法,使原本直出的屋檐转角向上反宇;而在起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构件则是“角梁”,它或高于椽径、垫于枕头木、或配合仔角梁和飞子搭于檩(宋又称平榑),使起翘发生。此外,它对古建筑的屋顶造型还有着极强的美化作用--从立面上看,起翘部分是檐口的一条由飞身椽子开始,逐渐向上翘的曲线,使得建筑屋面的横、纵弧度更加流畅、饱满;从平面上看,则又是一条向45°斜角方向逐渐伸出的自然和缓的曲线,使得檐下的视觉效果更加柔和、舒畅。


图片


04

翼角起翘原因

图片

关于角翘的原因,目前主要有功能学说和帐幕学说两种说法:


----功能学说:认为翼角的起翘有利于屋面的排水、承重和室内的采光。“上尊而宇卑,则吐水急而溜远”,指的是有起翘的屋面可以把落下的雨水急速地抛到远处,从而保护木柱避免溅雨而糟朽;“象阙连驰道,反宇照方疏”,是在说屋角的向上反宇使得光照“方疏”,减少了屋檐对室内采光的遮挡;此外,翘脚还可以承托一部分屋顶重量,防止屋面下坠、瓦片下滑;凡此种种,无不在强调翼角起翘的功能价值。


----帐幕学说:认为汉族远古祖先在中国北方营游牧生活,住帐幕,加之受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遂定居后仍仿帐幕单纯的结构形式构建屋面,使屋角反翘,遂成凹曲,反映了古时候人们对遮蔽物的本源性需求。舒展飘逸的屋面与天空水乳交融,勾勒出美妙的空间剪影,表达了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的“天人合一”思想。


图片

05

翼角起翘制式分析

图片

在宋和宋以前,一般角翘是由于老角梁比檐椽直径大很多而造成的,或者是只有老角梁没有仔角梁故而起翘的只有一重,又或者是仔角梁背前端并不上折,这些角翘的通行做法都使角翘趋于平缓。


中国古建筑在屋顶的构造规律和形式上的南北差异愈发明显:采用明清官式做法北方建筑翼角起翘平缓,建筑造型沉稳大气;以江南建筑为代表的南方建筑,尤其园林建筑,翼角高耸,造型轻盈灵动,呈现十分活泼的姿态,与北方的沉稳端庄形成鲜明的风格对比。还有其他如闽南等地的地方角翘也十分具有生命力。


1)南方嫩戗做法


嫩戗发戗--“一样、两板、三把尺”。在南方,翼角也叫做戗角,搭在桁条(宋称平榑)上的是老戗,搭在老戗上的则是嫩戗。“一样”就是戗角的平面放样,根据放样,运用作图法可取得“两板”--嫩戗样板和摔网里口木的斜度板;“三把尺”指的是制作弯里口木的弯刀尺、摔网椽的长度尺和摔网椽的后尾平分尺。按照这样的规律即可搭出一个有起翘的翼角。在这个过程中,决定戗角起翘程度的,是嫩戗中心线和老戗面垂直线间的交角,也称泼水,最小泼水为32°,最大为39°48′,则老、嫩戗之相交角度在122°到130°之间为宜。通常情况下,殿庭较为庄重,泼水常泼足,即在130°为宜,角翘趋缓;而亭阁小巧,泼水宜于酌收。


图片

北方翼角:平缓

图片

南方翼角:翘曲


2)明清官式做法


“冲三翘四撇半椽”:在北方,角梁为两层合抱叠用,在下面的前端伸出檐桁外,做霸王拳雕饰的称为两层合抱叠用,在下面的前端伸出檐桁外,做霸王拳雕饰的称为老角梁,不同于嫩、老戗,仔角梁是叠在老角梁之上的,且前端长过老角梁并向上翘起,尾部叠合方式有扣金造、插金造和压金造三种。其制式流程和南方相似,都是从平面出发推敲至空间上的三度曲线,其中“冲三”是用来确定仔角梁梁头分位点位置的,即比正身檐平出长度加出三椽径;“翘四”则是说在老角梁上皮延长线的基础上,仔角梁应翘起,翘起高度按老角梁上皮至大连檐下皮,一般为四椽径,它既是法则性规定又不是僵硬不变的律条,尤其园林建筑偶尔翘起达五椽径;“撇半椽”是指仔角梁梁头的撇度,即第一根翘飞椽弯曲的夹角为半个椽径。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制约角翘程度的除仔角梁的翘度外,还有角梁的位置--尾部斜搭于檩条之上的较平缓,而平置于檩条之下的则起翘明显。


南、北方制式在起翘原理上有所相似:一方面,翼角的支撑部分均为双层,即老戗和嫩戗或老角梁和仔角梁,在北方这主要是由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重量所决定--建筑的椽子和望板上有20多厘米的苫背层,单一的角梁尚无法承托,如要起翘就更困难了,而南方屋顶较轻、对力学的考量较少,但考虑到造型上高翘的需要,角梁也为双层;另一方面,翼角椽的排列方法均为扇形排列。至于不同点,二者的核心构造差异在于起翘的方式和形态:南方“嫩戗斜立于老戗之上”的角翘做法直接造成了形态上的剧烈起翘,而北方的明清官式做法则是使老角梁高于檐椽直径,翼角椽缓缓依次垫高,故而起翘较为平和。


参考来源:《中国古建筑翼角起翘源流及制式初探》,耿丽文、韦诗誉、赵鸣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有出入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公众号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文章仅限交流使用,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点:古建筑中的翼角

请教古建筑中的飞亭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建筑中的“角梁”

角梁是用于歇山、庑殿和攒尖顶建筑转角的一种斜材,《营造法式》中称为“阳马”。在矩形四坡顶建筑物上,角梁处在与建筑物的檐面和山面各成45°角的平面位置上。它的后尾与搭交金桁相交,前端与搭交檐桁(带斗拱的大式做法与搭交正心桁和搭交挑檐桁)相交,头部挑出于搭交檐桁之外。 01 角梁的种类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