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抗震鉴定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1.0.4和1.0.5条规定如下:
对不同建造年代建筑的鉴定类别和建造时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了总结。
建造年代 |
鉴定类别 |
最低鉴定类别 |
建造时的抗震设计要求 |
70 年代 |
ABC |
A |
78 规范、 74 规范或更早 |
80 年代 |
ABC |
A |
78 规范 |
90 年代 |
BC |
B |
89 规范 |
2001 年以后 |
C |
C |
01 规范、 10 规范 |
02 《通规》的抗震鉴定
依据一—《通规》5.1.2、5.1.3条
《通规》5.1.3条规定,后续工作年限≤30年的建筑,归为A类建筑;30<后续工作年限≤40年的建筑,归为B类建筑;40<后续工作年限≤50年的建筑,归为C类建筑。
《通规》5.1.2条规定,后续工作年限的选择,不应低于剩余设计工作年限。
据此可以得到各建造年代建筑的抗震鉴定类别,如下表所示。
表中,对于1982~1992年建造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R∈(20,30],后续使用年限可取30年、40年或50年,均满足《通规》5.1.2条规定,对应的抗震鉴定类别分别为A类、B类、C类,取A类作为最低的抗震鉴定类别。其余建造年代的建筑同理。
依据二—《通规》5.1.4条
《通规》5.1.4条规定,A类和B类建筑的抗震鉴定,可折减地震作用,但同时不低于原建造时的抗震设计要求;C类建筑,应按现行标准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
依据程绍革在《大型公共建筑加固改造若干问题思考》的建议,对A类和B类建筑进行折减时,折减系数可分别取0.8和0.9,且折减后的总地震作用不得小于原设计计算结果。
建造年代 |
剩余工作年限 R |
后续使用年限 F |
鉴定类别 |
最低鉴定类别 |
1982 年前 |
R≤10 |
F≤50 |
ABC |
A |
1982 ~ 1992 年 |
10 < R≤20 |
10 < F≤50 |
ABC |
A |
1992 ~ 2002 年 |
20 < R≤30 |
20 < F≤50 |
ABC |
A |
2002 ~ 2012 年 |
30 < R≤40 |
30 < F≤50 |
BC |
B |
2012 ~ 2022 年 |
40 < R≤50 |
40 < F≤50 |
C |
C |
《通规》抗震鉴定方法
结合两个依据可以得到《通规》抗震鉴定方法,总结如下:
鉴定类别 |
建造年代 |
|||
1990 年前 |
1990 ~ 2000 |
2000 ~ 2010 |
2010 ~ 2022 |
|
A(A≤30 年 ) |
0.8 C 、 ≮ A 78 或 74 规范 |
0.8 C 、 ≮ B 89 规范 |
|
/ |
B(30 < B≤40 年 ) |
|
0.9 C 、 ≮ B 89 规范 |
0.9 C 、 ≮ C 01 规范 |
|
C(40 < B≤50 年 ) |
C 10 规范 |
C 10 规范 |
C 10 规范 |
C 10 规范 |
注: A、B、C代表《抗震鉴定标准》中的鉴定类别 ;C 代表C10规范 。
表中,对于2001~2002年建造的建筑,按A类建筑评定时,抗震承载力不得低于0.8C,且不得低于原设计水平(C01规范);按B类建筑评定时,抗震承载力不得低于0.9C,且不得低于原设计水平(C01规范)。
对于2003~2010年建造的建筑,最低鉴定类别为B类。按B类建筑评定时,抗震承载力不得低于0.9C,且不得低于原设计水平(C01规范);按C类建筑评定时,抗震承载力不得低于现行C10规范。
2010~2012年建造的建筑最低鉴定类别为B类。按B类建筑评定时,抗震承载力不得低于0.9C,且不得低于原设计水平(C10规范);按C类建筑评定时,抗震承载力不得低于现行C10规范。
2013~2022年建造的建筑最低鉴定类别为C类,抗震承载力不得低于现行C10规范。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41.24 万条内容 · 40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装配式建筑ALC轻质墙板技术及成本分析目前建筑市场中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常见,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装配式构件为预制隔墙、叠合楼板、预制楼梯。现以某项目为例,针对隔墙板的施工工艺及成本组成进行简要分析 题纲 01 内隔墙板方案选型 02 ALC隔墙板施工流程及施工现场关注点 03 ALC隔墙板成本分析 01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