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构材料的选择
01 单从抗震角度考虑,作为一种好的结构形式,应具备下列性能:
①延性系数高;
②“强度/重力”比值大;
③匀质性好;
④正交各向同性;
⑤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能发挥材料的全部强度。
02 结构形式依其抗震性能优劣而排列的顺序是:
①钢结构;
②型钢混凝土结构;
③混凝土-钢混合结构;
④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⑦配筋砌体结构;
⑧砌体结构等。
03 依据对抗震结构体系的一般要求,如何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2
抗震结构体系的确定
《抗震规范》关于抗震结构体系,有下列各项要求:
①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②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的承载能力;
③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④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的4个准则:
-强度准则:保证不坏(小震)
-刚度准则:保证适用性(小震)
-能量准则:减小地震作用(大震)
-延性准则:增强抗倒塌能力(大震)
3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01 平面布置力求对称。(质量,刚度,强度)
平面布置除了要求各向对称外,还希望能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
注意:虚假的对称
02 竖向布置力求均匀
结构竖向布置的关键在于,尽可能使其竖向刚度、强度变化均匀,避免出现薄弱层,并应尽可能降低房屋的重心。
注意上刚下柔的结构的处理
框支剪力墙、底部框架
应保证下部结构的抗侧刚度不能小于上部抗侧刚度的一定比例。
同一楼层的框架柱,应该具有大致相同的刚度、强度和延性
框架结构防止短柱的出现
4
必要时设置防震缝
当建筑的类型、体系、体型较复杂时,宜设置防震缝。要保证缝有足够的宽度,用缝分割的单元为独立的简单结构单元。
内容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知识点: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对建筑抗震的影响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41.24 万条内容 · 40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沉降监测中的误差分析及控制方法【导读】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三方面的功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实践经验,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影响因素归大致归纳为七个方面。 通过对沉降观测影响因素的了解,可以及时避免不利因素,监测出合格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勘察设计提供有用的观测参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