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珠江“22·6”特大洪水总体概况
2022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珠江流域(片)出现了长历时、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造成珠江流域西江、北江发生7次编号洪水,北江2号洪水发展成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韩江发生1次编号洪水,给流域防洪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1.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降雨落区高度重叠
2022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珠江流域(片)连续遭遇11场强降雨,降雨历时长达50天,累积降雨量622mm,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其中北江累积降雨量975mm,列1961年以来同期第1位;累积降雨量超过400mm笼罩面积达43万k m 2 ,占流域总面积76%;降雨落区高度重叠,持续稳定在流域中北部北江、柳江、桂江等区域。
2.编号洪水多,洪水量级大、历时长,历史罕见
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珠江流域西江、北江先后发生7次编号洪水,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一年;北江2号洪水发展为历史罕见的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北江干流飞来峡水利枢纽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北江干流控制站石角水文站出现1924年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洪水;韩江发生1次编号洪水,是200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西江、北江洪水长时间维持大流量、高水位运行,西江干流控制站梧州水文站洪水总历时超1个月,北江石角水文站洪水总历时也长达2周,历史罕见。
3.暴雨中心摆动不定,汛情急剧变化
2022年5月下旬开始,降雨在珠江流域中北部持续,暴雨中心在红水河、柳江、桂江、贺江一带来回摆动,造成西江洪水组成不断变化,给洪水发展趋势带来很大不确定性;6月中旬,暴雨中心开始在西江、北江之间摆动,造成同时发生西江4号洪水和北江2号洪水;此后暴雨中心迅速东移至北江中上游,北江汛情急剧发展,北江2号洪水2天内迅速演变成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量级接近北江干流主要堤防防洪标准;西江、北江洪水可能在珠江三角洲恶劣遭遇,严重威胁西江、北江中下游及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流域防洪工作面临考验。
二、防汛抗洪主要举措与成效经验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科学指挥部署防汛工作
国家防总、水利部高度重视珠江防汛抗洪工作,在防汛抗洪紧要关头,国务委员、国家防总总指挥王勇亲临珠江指导防汛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一周内2次深入珠江防汛一线,现场指导西江、北江防洪调度,果断指出要做好潖江蓄滞洪区运用准备。李国英部长多次主持防汛会商,专题研究珠江洪水防御工作,要求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西江北江干堤不决口、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不受淹”珠江洪水防御“四不”目标,亲自制定“降雨—产流—汇流—演进、总量—洪峰—过程—调度、流域—干流—支流—断面、技术—料物—队伍—组织”四个链条防御措施,全过程指导珠江洪水防御工作。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坐镇指挥,组织动员相关各地各单位,全力迎战珠江“22·6”特大洪水。
2.认真落实“四预”措施,掌握洪水防御主动权
珠江委组织由20余名博士组成的技术团队集中攻坚,于2022年5月上旬建成并投入使用珠江防汛“四预”平台。在珠江“22·6”特大洪水防御期间,珠江委坚持“预”字当先,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贯穿洪水防御全过程,精准研判洪水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做到“防”的关口前移。紧盯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精准预报“降雨—产流—汇流—演进”各环节,精细把握洪水发生、发展全过程,提前一周准确预判即将发生的编号洪水,提前48小时精准预报西江、北江重要控制断面的洪水量级、峰现时间;提前向社会公众发布洪水预警63次、预警信息10.7万余条,为洪水防御、危险区人员转移避险争取了宝贵时间;根据预报成果,多尺度多方案滚动预演,制定比选方案50余套,按照“流域—干流—支流—断面”分析识别不同调度方案下风险隐患,比选提出最优调度预演方案;根据预演结果,结合流域防御目标和防御重点,按照“技术—料物—队伍—组织”各环节落实落细洪水防御对策,推荐生成洪水防御预案,有针对性地做好洪水防御准备。
3.锚定洪水防御目标,系统制定洪水防御措施
珠江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定不移锚定李国英部长提出的珠江洪水防御新的“四不”目标,滚动研判防御形势,科学制定洪水防御措施。珠江委防洪关键期加密会商,洪水防御团队连续一个多月坚守奋战,密切监视汛情变化,通宵达旦滚动分析研判流域汛情。根据流域汛情发展变化,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逐流域、逐区域、逐河段滚动识别风险,实时分析研判洪水防御风险隐患,找准险工险段和洪水威胁区域,厘清蓄滞洪区启用时机和工程调度运行风险,提高洪水防御针对性。珠江委统筹考虑流域防御风险、水工程的防洪功能和全委技术力量,系统制定水文监测、防洪调度、督促指导、技术支撑等一系列防御策略。
4.强化防洪统一调度,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作用
珠江委以流域为单元,强化防洪统一调度,会同广东、广西、福建水利厅调度40余座水工程,拦蓄、分滞洪水176亿 m 3 ,将西江、北江洪水量级控制在主要堤防防洪标准以内,避免了东江发生编号洪水,确保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安全。
(1)全面运用北江防洪工程体系,首次启用潖江蓄滞洪区分洪
以“下保广州、佛山,上不淹清远、英德”为底线,系统调度乐昌峡、湾头等北江中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拦蓄洪水,力保韶关市防洪安全,全力削减飞来峡水利枢纽入库流量;精细调度飞来峡水利枢纽拦洪削峰,择机果断启用潖江蓄滞洪区滞洪,利用芦苞涌和西南涌分洪将洪水量级压减至北江大堤安全泄量19000 m 3 /s(100年一遇洪水标准)以内,确保了广州、清远等重点防洪对象安全,同时避免了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内的英德市主城区受淹。
(2)系统调度西江水库群“五大兵团”,全面控泄西江洪水
以“柳州、梧州不受淹”为底线,调度西江干支流“五大兵团”24座水库群拦蓄洪水38亿 m 3 ,发挥在建大藤峡工程的流域控制性工程关键作用,削减梧州站洪峰流量6000 m 3 /s(降低水位1.8m),有效减轻了西江下游沿线防洪压力,确保了柳州、梧州等重点防洪城市安全,兼顾了浔江两岸低标准防护区安全。
(3)西江、北江防洪工程联合发力,避免西江、北江洪峰遭遇
通过滚动优化西江、北江水工程联合调度,将西江洪峰出现时间延后了38小时,避免了西江洪峰和北江洪峰恶劣遭遇,为北江洪水首先安全宣泄创造了有利条件,将珠江三角洲洪水全线削减到堤防防洪标准以内,确保了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此外精细调控贺江合面狮、韩江棉花滩等水库,分别拦蓄洪水3亿 m 3 和2亿 m 3 ,最大程度减轻了贺江、韩江防洪压力,为人员紧急转移避险赢得宝贵时间。
5.启动最高级别响应,集全委之力防御洪水
面对珠江流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珠江防总、珠江委及时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以空前力度投入防汛抗洪工作。珠江防总及时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强化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细化各项防御措施。珠江委党组紧急动员全委3000多名干部职工、防汛专家和技术骨干随时待命,集结水文预报、水工程调度等技术团队昼夜研究制定洪水调度方案。珠江委先后派出30多个工作组、专家组赶赴一线,按照“洪水不退,队伍不回”要求,协助指导地方防汛抢险救灾。珠江委水文局、珠科院、珠江设计公司等委属单位及时向地方派出精干技术力量148人次,为急需专业技术力量支持的受灾市县提供技术支撑,全力协助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6.强化流域协同作战,凝聚防汛抗洪强大合力
珠江委充分发挥流域防总办公室平台作用,统筹流域全局,将南方电网、珠江航务管理局纳入珠江防总成员单位,建立水利、电力、航运等部门参与的调度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省区防指、水利、应急等部门沟通协调,强化流域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在防洪关键期,珠江防总办公室多次向广东、广西防指发出通知,指导做好水工程调度、水库安全度汛、堤防巡查防守、山洪灾害防御等各项工作。珠江委密集组织广东、广西水利厅联合会商,共同研究调度方案。珠江流域气象中心、珠江航务管理局、南方电网、广西电网等部门全力配合洪水防御和水工程调度工作。
三、提升珠江流域防洪保安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水旱灾害突发性、异常性、不确定性突出。流域性大洪水、局地极端强降雨、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洪涝灾害防御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社会财富越来越集聚、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洪涝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洪涝灾害防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珠江流域洪水防御工作面临新挑战。
1.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珠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为契机,从流域层面系统部署水库、堤防、蓄滞洪区建设,逐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洪水防御能力。推进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全面开展西江等干流及中小河流治理,提高河道泄洪及堤防防御能力;加快大藤峡水利枢纽等流域控制性工程建设,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强江河洪水调蓄能力;加强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确保蓄滞洪区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
2.强化流域防洪统一调度
充分发挥珠江防总办公室平台作用,按照“讲政治、保安全、求共赢”总体思路,做好流域水库调度管理顶层设计,拓展水库群联合调度广度和深度,规范划分流域水工程调度权限,构建以流域统一调度为核心、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分级管理、涵盖流域干支流控制性工程的调度指挥体系;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合运用河道、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各类水工程,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实现水工程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
3.建立健全方案、预案体系
根据流域工情、洪水防御形势变化,修订完善江河洪水调度方案、流域与区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重要工程度汛预案,进一步完善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科学合理安排超标准洪水出路。同时修订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优化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变“过去完成时”为“将来进行时”,切实提高方案、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范和强化防汛应急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
4.持续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
针对违法侵占河道妨碍行洪、阻塞水库溢洪道、水工程安全度汛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加强监督检查,实行闭环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依法依规处理侵占河道、湖泊等行为,确保河道行洪通道畅通;持续开展山洪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山洪灾害风险区动态管理清单,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畅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5.建设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流域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结合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实践,不断更新完善珠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加快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为重点的数字孪生流域、智慧珠江工程建设。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提升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支撑能力。
6.深化流域防洪关键问题研究
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技术优势,立足流域实际,集智攻关、重点突破。深入研究历史大洪水、极端暴雨的特点和规律,开展基于气候变化下的流域水文预报关键技术研究,改进水文测报技术手段,完善短中长期水文预测预报模式,提升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以“报得出、听得懂、知风险、能避灾”为目标,完善预警发布机制;以实现流域调度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深入开展水库群联合调度基础研究;加强防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流域洪水防御管理能力和水平。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防汛抗旱
返回版块9025 条内容 · 7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王浩院士:城市洪涝综合治理要从流域层面统筹规划2022年11月20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科学——中规院2022年度“中规智库”规划创新年会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会上做了题为“从流域视角看城市洪涝灾害防治与韧性提升”的报告,本文为报告概述,欢迎分享。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