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组合楼盖结构舒适度分析实例

组合楼盖结构舒适度分析实例

发布于:2022-12-12 14:17:12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随着国家和地方推广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成为引导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装配式建筑主要由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竹木结构、组合结构等组成。

相较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其自重轻、施工周期短、跨度大(空间分割灵活),延性好等优势,在公共建筑领域广受采用。

图片

组合楼盖构造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典型组合楼盖实例

钢结构建筑大量采用后,由于钢结构楼面的刚度较传统混凝土楼面的刚度要小很多,所以楼板舒适度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目前振动控制主要遵循的规范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7.7条及附录A,《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3.5.7条均定义如下:

图片

除此之外,由中国工程建设协会颁布的《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4.2章节也对组合楼盖的自振频率加速度限值有规定:

图片

国内通用的结构设计分析软件如YJK、midasgen等已在楼板及设备振动模块中增加该功能,通常经过多楼层频率验算及附加的楼板动力时程分析即可完成常规项目的楼板舒适度分析。但是因项目需要,且本着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原则,小编查阅了更多资料,抛砖引玉,大家共同研究。

美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AISC Steel Design Guide 11 《Floor Vibrations Due To Human Activity》提出通过限制楼板加速度来控制楼板的振动。

图片

通过使用不同的参数值,考虑建筑用途、非承重构件、隔墙、幕墙等的阻尼,以及主次梁的挠度,是较为先进的分析评价方法。

在国内试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以及参考国外规范(标准),住建部组织专家编制了《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6.3.1条对人行走引起的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计算约定如下: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与《高规》附录A相比,在该规范中,对人的等效均布荷载和楼盖阻尼比均做了细致约定,对楼盖舒适度计算提供了更为明确地分析方式。

图片
图片

与之类似,《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5.5.7章节定义如下:

图片

按照上述规范,小编取自己以往项目案列做了一个分析,根据《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5.5.8条和5.5.9条,楼板舒适度计算如下:

图片

典型楼板布置示意图

图片

有效均布荷载作用下次梁板带和主梁挠度图

图片

根据《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4.2.4条,自振频率fn=5.18Hz,振动峰值加速度ap/g=0.0047<0.005,低空飘过,刚刚满足,真的好悬。

内容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大跨度结构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分析及TMD设计

某城楼大跨度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振动舒适度研究

知识点:组合楼盖结构舒适度分析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7 万条内容 · 210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探讨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一.关于超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 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照苏州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55m在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笔者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 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