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的主体建造为实心式、空筒式、套筒式,其中又各有变化。而建立在这三种建筑立体结构上的塔阶结构形式却有十种:壁内折上式、壁边折上式、穿壁式、回廊式、穿心式、穿心绕平座式、错角式、扶壁攀登式、螺旋式、混合式。
01
壁内折上式塔阶
单层空筒?式塔,利用加厚的塔壁在里面开辟隧道式塔阶;实心套筒和双层空心套筒式塔利用两重塔壁之间设置塔阶。
(壁内折上式塔阶)
两种情况的塔阶都是按塔的边角方向平行折上,即台阶与塔壁平行向上,每到上一层转角处即变换一个角度继续?往上攀登。?方形的即采用方形折上,六角形塔即采用六角形折上,以此类推。
(广东五华狮雄古塔)
也有无明显折角,而是采用弧形折上的。壁内折上式塔阶通道内没有光线,有的在塔壁上凿出小凹槽以放油灯,有的则通过在塔阶外侧塔壁开凿窗户或透光通道来解决采光问题。????
02
壁边折上式塔阶
壁边折上式塔阶是针对空筒塔而设置的,是沿塔壁内侧设置的折上栈道式塔梯。这种开在塔壁上的塔阶属于“扶壁攀登,飞檐走壁”式的设置。
(壁边折上式)
壁边折上又分两处情况,一是悬挑式塔阶,二是凿壁式塔阶。塔阶沿壁边曲折而上,将塔梯暴露于塔心内,在人登塔时,塔中光线充足,视线良好,对塔心空间一目了然。 ?
03
穿壁式塔阶
穿壁即“穿墙越壁”,针对双层套筒砖塔有楼层塔心室和外围廊道的,或者单层空筒砖塔有楼层塔心室和外廊平座的,在外围廊道(或平座)与塔心室之间的厚塔壁内开辟斜向上的塔阶。
(穿壁式)
登塔时,先从塔外直接拾级而上穿越塔壁,登入到二层塔心室,在塔心室转个角度,再斜上穿越塔壁登入三层的外廊道或平座,在外廊或平座绕塔半周,找到向上入口,再次穿越塔壁登上第四层塔心室,由是反复,直到顶层。
(洞口文昌塔)
穿壁式塔阶是以外廊道与塔心室作为转折节点的攀上设置,斜上穿越的是外廊道与塔心室之间的砖壁。 ?
04
穿心式塔阶
实心套筒式砖塔,利用外围廊道为出入口,斜上穿越实心的塔心,登入上层另一侧廊道。在廊道绕行转个角度,找到入口,再次穿越登上,如是反复,直至顶层。
(穿心式)
穿心式塔阶与穿壁式塔阶之不同,一个为空心塔,塔阶斜上穿越塔心室与外廊或平座之间的塔壁;一个为实心塔,塔阶斜上穿越塔心,经一侧廊道至上层另一侧廊道?。
05
回廊式
带有平座的空心套筒式砖塔,会在一个塔层平面上形成塔心室——中廊——檐廊(平座)三个活动空间,三个空间都可以设置塔阶上下。
(回廊式)
楼阁式塔一般会在塔心室架设楼梯以上下;密檐式塔多在中廊开辟壁内折上式塔阶。在每层的平面结构上,檐廊、中廊和塔心室三个空间有横向连通内外的过道。因为此类结构每层都有内外两个回廊,故称回廊式塔。 ?
06
穿壁绕平座式
每一层的楼梯都穿过塔壁,绕外廊一周再上楼。这种楼梯的设计叫作“穿壁绕平座式”,“壁”就是指塔壁,而“平座”则是指外廊。
(广州琶洲塔)
越往上爬,就会发现每层的空间都在等比例缩小,窗门的方位也与上一层会微妙的错开。“这种交错的方式,才会让建筑结构更稳固。"
07
错角式
错角式结构十分罕见,目前最出名错角式塔腔结构为苏州罗汉院双塔。
(苏州罗汉院双塔)
双塔塔壁每层四面辟壶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进壶门经过道导入方型塔室,内无塔心柱。方室逐层错闪45度,各层门窗方位也随之上下相闪,不但外观参差错落,富于变化,且使塔壁重量分布较为均衡,避免导致纵向开裂。
(苏州罗汉院双塔)
塔室内敷设木楼板,上墁地砖,并有木梯可登塔。楼板以木制斗拱及棱木承托。内壁施砖砌角柱、额枋等。第六、七层方室中央立支持刹轮的刹杆,下端以大柁承托。?
08
扶壁攀登式
扶壁顾名思义,就是扶持墙壁的意思。就是为了平衡土体等对外墙的推力,而在外墙上附加的墙或其他结构。
(莆田望夫塔)
样例·莆田望夫塔:塔为楼阁式石塔,五层,高约11米,塔身圆形,出檐为八角形。第一层直径约六米,每层均有门窗,可层层远眺。塔内壁出挑石块成梯,可扶壁攀登至塔顶。?
09
螺旋式
螺旋式塔阶,即沿塔中心柱盘旋而上的台阶,中间一个由砖石或夯土包砖的实体塔心,外边套一个空筒塔壁,塔心与塔壁之间形成一个夹层空间,在塔的墙体内做折上螺旋式塔阶。
(螺旋式)
样例·六和塔:塔身仿木结构形式砌筑,塔内有阶梯可盘旋而上,到达顶层。塔身每层有外墙、回廊、内墙和方形塔心小室四部分。
10
混合式
混合式塔阶,为各式塔阶样式混合搭建而成。
知识点:古塔内部结构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