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边或河流边,我们有时会看到如下图那样的水工建筑,那就是“丁坝”。因为它一端与河(海)岸相接,另一端伸到水域中,与堤岸构成“丁”字形,因此叫“丁坝”。 丁坝又称挑水坝,丁坝(丁字坝)一种水利工程设施,是一段伸入江水(或海水)中的堤,呈“丁字形”,可以减轻江(潮)水对堤塘的冲击,延长堤塘的使用寿命和抗潮防汛强度。该坝的端与堤岸相接呈“T”字形, 丁坝一般与河岸或路基导流堤等成丁字形,与水流方向的夹角约为60°~90°的构造物 ,其作用是将水流挑离河岸或构造物,并使泥沙在坝根附近的三角形地带沉积形成新的水边线,以达到保护河岸和构造物免受冲刷的目的。丁坝可以单个使用,也可几个并列成丁坝群使用。 丁字坝的走向 深入河道 ,用来使 水流集中在河道中心 以加快流速、 刷深河床 、 抑制泥沙沉积、与加深航道水深 等;同时使 靠近河岸的流速迂缓,避免水流冲刷河岸,泥沙在坝田里淤积,以造成新岸 。同时它也在 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护生态多样化 方面发挥着作用。美国密西西比河上建有数千座丁字坝以保持通航所需的水深。是世界上采用丁字坝最显著的国家。 2 丁坝的主要功能 丁坝的主要功能为保护河岸不受来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护水生态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能够阻碍和削弱斜向波和沿岸流对海岸的侵蚀作用,促进坝田淤积,形成新的海滩,达到保护海岸的目的。丁坝一般由坝头、坝身和坝根三个部分组成。 按照丁坝坝顶高程与水位的关系,丁坝可分为淹没和非淹没式两种。用于航道枯水整治的丁坝,经常处于水下,一般为淹没式。用于中水整治的丁坝,其坝顶高程有的稍高出设计洪水位,或者略高于滩面,一般洪水情况下不被淹没。 根据丁坝对水流的影响程度,又可分为长丁坝和短丁坝。长丁坝有束窄河槽、改变主流线位置的功效;短丁坝则只起迎托主流、保护滩岸的作用。一般来说,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丁坝,多是用于航道的枯水整治,为淹没式丁坝。对于航道的中水整治,则应尽量控制在100—200m,以免严重阻水,形成紊乱的水流结构,危及坝体安全或者引起对岸、坝下游岸线崩塌。 长丁坝有束窄河槽、改变主流线位置的功效。 按照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可将丁坝分为上挑、正挑、下挑三种。这三种丁坝对水流结构的影响很不一样。对于淹没式丁坝以上挑式为好,因为水流漫过上挑丁坝后,可将泥沙带向河岸一侧,有利于坝档之间的落淤。而下挑丁坝则与之相反,造成坝档间冲刷,河心淤积,且危及坝根安全。对于非淹没丁坝,则以下挑为好,其水流较平顺,绕流所引起的冲刷较弱,相反上挑将造成坝头水流紊乱,局部冲刷十分强烈。在河口感潮河段,以及有顶托倒灌的支流河口段,为适应水流的正逆方向交替特性,多修建成正挑形式。 按丁坝的作用和性质又分为控导型和治导型两种。控导型丁坝坝身较长,一般坝顶不过水,其作用是使主流远离堤岸,既防止坡岸冲刷又改变河道流势。治导型丁坝工程的主要作用是迎托水流,消减水势,不使急流靠近河岸,从而护岸护滩、防止或减轻水流对岸滩的冲刷。 丁坝修建后,局部地改变了河(海)流的流动形态,而坝体尾部旋涡的产生、分离和衰减会使水流呈现很强的三维紊动特性,相应流动结构变得十分复杂。探讨丁坝附近的流动结构不仅具有重要的水力学研究价值,也对丁坝的实际工程应用有现实指导意义,“丁坝水力学”由此应运而生。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