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建筑入口设计不知从何下手?快收下这份设计指南!

建筑入口设计不知从何下手?快收下这份设计指南!

发布于:2022-11-23 10:40:23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如果说建筑是一本书,那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阅读建筑。但是,人们对于建筑的阅读,绝大多数是‘无意识的阅读’。而‘无意识的阅读’是从脚下起步,从走进建筑开始的。
——顾孟潮在《入口的故事》  


建筑入口不仅仅是一个面,而是一个空间场所,是开启新的建筑体验的钥匙。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建筑入口有那几种处理手法吧!


01

入口空间划分层次

可以通过几种限定空间的方式来界定区域边界,结合之前的构成要素,如下沉广场、柱廊空间、台阶高差等。


01.深圳自然博物馆景观设计方案
贝加艾奇建筑设计 + 3XN + 筑博设计联合体


深圳自然博物馆毗邻风景秀美、蓬勃活力的坪山燕子湖片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馆。




东向视角 —— 建筑与景观无缝整合,台阶引导人群前往入口处。  


景观设计有意模糊了人为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界限,使两者相互交织 —— 建筑的终点和景观的起点趋于融合。


建筑和景观和谐配合的原则贯穿设计始终,方案致力于创造一个真实反映燕子湖地区美丽丰富生态的环境。


河流的运动极大 地塑造了我 们的自 然环境。 基于三角洲的总体 设计概念,到达区的景观反映了不同形态的水流运动。


层流和螺旋流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极具自然雕塑美感的造型,引导游客进入博物馆区域。




一条醒目的通道 引导访 客穿过水体,经 平缓坡道进入博物馆内部


在这段到达区域, 游客可以 信步观赏当地生态并与之互动 ,这段逐渐展开的水上展示区成为内部展览空间的惊喜延伸。


下沉广场的学习空间。

02. 塞瓦斯托波尔歌剧与芭蕾舞剧院

Rose Pete, Mohammed Eid



歌剧院的中心是一个可容纳1100名观众的主音乐厅,包括必要的立体舞台及后台区域。


办公室、贵宾厅及排练室等其它功能都被安排在一个名为“卡子”的环形结构中。


 

“卡子”环绕主厅排布,并与其相连。此外,主厅前还有一个宽敞的门厅,而围绕主厅的则是大量开放空间,包括两侧的餐厅与公共露台。


 

公共空间贯通了建筑的室内外 ,让旁边40米的士兵水手纪念碑与黑海的壮丽景色一览无余。


建筑的底层基座延伸向海湾 ,形成一个悬挑在陡峭倾斜的景观之上的平台。餐厅与公共露台都是全天开放的。


一个优雅的大跨度屋顶覆盖了整个歌剧院,将南侧的Kapitans’ka街与北面的海岸线连起来,访客可以从临街的宽敞入口进入建筑。


悬挑在陡峭倾斜的景观之上的平台。


纯白的建筑底座与轻盈的漂浮屋顶相呼应,它不漂浮在空中,而是从地面“剥落”,反映着屋顶的动态形状。



基座的功能涵盖了 售票处、会议室、洗手间、与贵宾区相连的停 车场、演职员通道、卸货区、储藏室等空间。


而基座的屋顶则是观众可达的公共区域,包括“卡子”触达的主门厅、售票柜台、衣帽间、自助餐厅、公共厕所、餐厅以及室外露台。


这些功能水平排列,就像乐谱一般:屋顶是高音独奏,而底座则是低沉的和音。



建筑入口处的广场与台阶设计通过空间的限定起到了对人群的引导性作用。




02
调整建筑体量
有的建筑入口可以强调为体块的形式,用于构成建筑的总体形象。  


01.美国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MAD



2014年,马岩松领衔MAD于国际设计邀请赛中胜出,获得了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的设计权。


这座占地11英亩的博物馆被想象为某种超然世外之物,如一朵云一般漂浮在城市的上空,又像天幕一样笼罩着博物馆之下的公园,探索着 自然和都市的关系。


马岩松的设计理念是要让这座博物馆成为一个整体连续的场所体验,把周围的城市空间与环境融为一体,让博物馆成为人与自然相遇的大地艺术。



博览会公园原有的大树为公众提供了遮阴乘凉和聚会的场所,也为马岩松提供了灵感。


马岩松设想园区中心的新建筑将成为大树树冠的延伸;另外通过抬升建筑首层中心空间,为地面创造一片开阔的 新城市公共空间



它拥有一个被称为“城市天穹”的巨大穹窿,这里可举行临时展览,音乐会等多种城市活动。


穹顶中央,天光倾泻而下,激发人们往上走的好奇心,去探索叙事艺术的历史。


 

围绕穹顶的是如同故事展开的环形展厅,沿着斜坡螺旋上升,引领游客进入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叙事艺术的历史与未来叙事的数字媒介。


 

博物馆还将通过包括教育中心、巨型档案馆、室外剧场及四座影剧场在内的系列项目,与公众互动,完成其作为艺术机构的使命。


当人们到达这座白色山峦的“顶峰”,将进入一个幻境般的漂浮360度全景观景台,欣赏整个博物馆公园的滨水美景以及芝加哥令人激动的天际线。



02.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游客中心概念方案设计

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三星堆博物馆的整体设计以永续发展的视角,将整个园区视作生命之树,通过设计梳理它的主干和枝叶。


三星堆文物通天神树将转化成博物馆区重要的功能流线,新的轴线有序串联所有参观点。


清晰的内外流线,将办公、参观、货流等部分清晰分流,同时重新规划了人车分流的双动线,将主轴线移至北侧,参观者经游客中心,沿主轴依次进入各馆参观游览。



透过水面建筑面形成三星堆眼睛的形态。



主入口局部透视图。




入口大厅透视图:斑驳的光影在室内流转。


 

03  
入口空间形成序列引导
随着人的移动而时隐时现,有控制地一点一点地让人看到景观,循序渐进地感受空间创造空间的序列。  


01.美秀美术馆 

贝聿铭


美秀博物馆是联合日本和美国完成的项目,由建筑师贝聿铭和kibowkan国际公司于1996八月在日本滋贺县自然风景区附近长崎的山腰建造。



博物馆的细节体现了设计者创新的努力,希望打破常规。倾斜的玻璃幕墙组成了空间框架,外观新颖。


内部所用材料温暖,特别是Magny Doré花岗石、彩色混凝土,并使展示和艺术作品在最佳条件下保存。

贝聿 表示自己的想法是将中国故事中的“桃花源”献给Mihoko Koyama女士,美秀博物馆的创始人,她立即同意了他的想法。

只有在爬过一个坡度平缓两旁的树木葱茏的坡路,穿过隧道,穿越桥之后才能发现美秀博物馆。

博物馆就是的那一瞬间的表达,那一刻,博物馆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如同设定好的剧本那样。


由于建筑的体量偏西,而入口在东边,因此一开始看不到馆身。我们二人都对这样的构想欣喜万分,而这就是美秀美术馆的缘起。


我们特意把入口通道拉长,让馆身时隐时现,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布道的安排也精心设计,强调了整个时间上的体验,正好呼应了日本文化中关注的‘间’,也就是空间的历时体验。


桥的另一端连接美术馆前的广场。

02.波特兰日本花园 “文化交汇口”

Walker Macy



“文化交汇口”镶嵌在华盛顿公园内的一处绿树成荫的坡地上。该公园包含众多旅游景点,并且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化交汇口”项目占地3.4英亩,包括一个新的入口亭阁、池塘以及重新规划的到达路径。



场地平面图:在经过重新设计之后,游客们从旅程的一开始便能够收获到丰富的体验,并随着空间的序列逐步深入场地。


到达路径:“文化交汇口”镶嵌在波特兰西山华盛顿公园内的一处绿树成荫的坡地上。



解决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一部分平台、花园和建筑物被建造在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点。混凝土板上铺设了一层沙子,并留出了足够宽的伸缩缝隙,使铺装可以随着地面而弯曲。



综合雨水处理系统:完整而美观的雨水管理系统旨在限制可能加速滑坡的雨水渗透,游客在森林中攀升的过程中将穿越不同类型的雨水花园和景观。



Tanabe游客中心:游客们会首先进入游客中心处的雨水花园。



Tanabe雨水花园:在深入路径的过程中,游客会遇见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可持续设计元素,包括雨水处理景观、种植着本地植物的花园和绿色屋顶等。它们将不同空间连接在一起,同时提醒着他们对于环境的责任。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文化交汇口项目提供了一个以设计为导向、以场所为基础的将日本设计融入当代环境的范例。



04  
多种同等级入口方式
有的建筑功能并没有突出的主次入口界定,往往通过入口场地的设计,组织各种进入方式。

01.社区商业盒子 – 京西祥云悦街

MAT 超级建筑事务所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京西祥云生活社区。 “社区商业盒子”概念就提供了这样一种社区生活配套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意的空间组织,将规划预留的社区配套转换为富有活力的社区空间。


本项目的策划和设计,从一开始就抓住了 “开放群岛概念” 、“景观城市场所”以及“社区空间塑造”等价值目标,希望营造出一个开放又有温度的“群岛生活场”。



群岛作为一种均质的设计语言来定义为单个商铺的 核心空间 ,而岛与岛之间的空间留白,则作为公共区域的交通组织、共享空间等 弹性使用



“社区商业盒子”项目的外部景观空间主要围绕着下沉庭院的环形动线产生。

群岛从建筑边界向下沉庭院方向挤压生长形成了新的建筑内边界;而向外侧生长时,则形成了地面上的若干组景观和休闲小品。

而岛屿之间挤出的大台阶又可以将人们带入下沉庭院,大台阶既是上下层联通路径,又可作为半室外的休闲空间使用。  





0 2.上海绿地中心 徐汇绿地缤纷城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在上海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的上方,坐落着一座城市绿谷综合体。作为项目最出彩的亮点,设计师将一条步道式的景观公园融入在了建筑空间之中。


并借由将自然环境与人类空间融合在一起的URBAN FARM概念,通过打造智能的屋顶形态,这个两万平米的绿谷综合体将它的步伐“编织”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屋顶被解构成了尺度各不相同,却在不同高度上环环相扣的个体,并由次打造出妙趣横生的在三维层面上丰富变化而又紧密相连的室外平台与坡地,并与屋顶下方的建筑功能及其包含的人类活动交相呼应。


这是一个峡谷形态的建筑拓扑型,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项目场地中心设计有一条宽阔的绿道(景观绿带)。


它座落在一个上海核心地铁站的正上方,吸引着所有每天到访这个地铁站的人们以及居住在项目周边的市民。








结语

“入口”(entrance)是一个丰富的外来词。建筑物的入口是一个过渡空间,是场所、位置,而非仅是指门、门洞这一点状场所或线状的空间概念。入口既是建筑又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我们在设计中应注重人群感受,从入口来深入对建筑的体验。


参考文章  

[1]www.gooood.cn/塞瓦斯托波尔歌剧与芭蕾舞剧院

[2]www.gooood.cn/深圳自然博物馆景观设计方案

[3]www.gooood.cn/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游客中心概念方案设计

[4]www.gooood.cn/ 美国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5]www.gooood.cn/ 波特兰日本花园“文化交汇口”

[6]www.gooood.cn/   社区商业盒子 – 京西祥云悦街  

[7]www.archdaily.cn/美秀美术馆

  [8]www.gooood.cn/   上海绿地中心 徐汇绿地缤纷城  


  辑:   李乐乐  
责编:   杨昕蕊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建筑入口不仅仅是一个面,而是一个空间场所,是开启新的建筑体验的钥匙。

    2022-11-25 10:18: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阿克伦艺术博物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