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资料库 \ 谈结构设计的可施工性

谈结构设计的可施工性

发布于:2022-11-21 14:01:21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资料库 [复制转发]

有朋友问:基础换填的截面形式是上窄下宽的A形式,还是上宽下窄的B形式?

图片

从受力的需要可以是A型;但从施工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考虑,换填需要先在原来的地基土中开挖,开挖就需要放坡才能保证基坑稳定、安全,所以只能是B型。

结构设计的成果是结构施工图,结构工程师的设想必须经过施工阶段、通过施工单位来实现。结构设计出来的图纸并不是只供人家观赏的,而是给施工单位指导施工的。在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尚不完全规范,一定程度上存在非法转包、支解发包等违规现象,施工单位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现场大量使用不熟练的农民工等。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实际情况,所以不能只从受力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顾及施工的可行性。越是容易施工,工程质量就越容易保证,越不容易出问题。

例如,对钢结构,现场焊接的施工质量不容易保证,在设计时宜尽量避免采用,高空施焊以及仰焊更是不应采用。除了构件设计和细部构造要顾及施工的可行性,结构方案和选型更不能忽视可施工性。下面列举一个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

某高校综合服务楼,为单层双向单跨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只有建筑周边可以布置柱子。由于建筑功能对结构净空的要求以及结构构件尺寸的严格限制,设计采用了双向预应力框架梁的结构形式,梁的截面尺寸为500X2800mm,双向计算跨度均为50米,层高9 .8 米,中间6道交叉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见下图)

图片

图片

2施工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1)双向预应力张拉的相互影响

本工程造型新颖独特,框架梁跨度较大,施工难度高,预应力框架梁双向交叉,节点构造复杂,张拉时难免产生相互不利影响。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用ANSYSMidas等多个有限元程序对各个张拉阶段进行了施工模拟,得出了各张拉阶段框架梁的应力和变形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制订了详细的张拉方案,并对每个张拉阶段的梁跨中反拱值、墙柱等位移变化情况和梁跨中、梁端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了严密的现场监测。

2)钢筋较多、混凝土浇筑困难

由于梁跨度大,设计的预应力钢筋和普通较多,尤其是框架梁的端部,由于建筑限定了柱的最大宽度为500,相应最大梁宽只能取500,导致钢筋密集。为此,施工单位对梁端部钢筋节点使用程序进行3维模拟,并在施工现场做了1:1的实体放样,才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评价:

本工程的施工单位能力确实很强,水平很高,硬是把遇到的施工困难给解决了。但是在结构方案阶段,设计单位能否做得更好,把可施工性考虑在内,采用更加容易施工的屋面结构方案,而不是在50 米大跨度的情况下仍坚持用混凝土结构屋面方案,凭添了不少施工难题?

例如,参考《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3.2.5条:网架的高跨比可取1/101/18。取跨高比1/18,则结构高度=50/18≈2.8米,即有可能可以采用网架结构,同样的结构高度2.8米也能满足50米跨度的要求,也能达到类似的建筑效果,而施工难度少很多的。

内容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建筑门窗的水密性结构设计与施工


知识点:结构设计的可施工性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

41.23 万条内容 · 39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不利地质条件下旋挖钻机施工技术实例分析

本文针对旋挖钻成孔技术的特点,研究总结了其相应的施工技术,特别是针对在高水位、软土层、流砂和硬层等不利地质情况下的旋挖钻成孔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了相关技术。 案 例 樊家沟大桥位于西商高速公路k25+840里程,桥梁基础为混凝土灌注桩,钻孔桩32根共计1200m,绝大部分桩基孔位处于原水库底面上,表面以下5m范围内为黑色河泥,再往下18m范围内为粘土层和砂砾层交替,接着为一层厚度为5m左右的砂砾层,最后为卵石土层。因为受原水库水浸泡,地下水位高(约为原地面向下1m),故表面底层土质松软,而最后卵石土层中又含有大块粒径(约为1250px直径)卵石。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期等各方面因素,决定全部采用旋挖钻机成孔。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