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言
传统民居的现代宜居不仅仅是文化、技术问题,根本上是保护工作“以谁为本”、如何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问题。
2
传统与现代的宜居区别
▲ 表1 | 传统民居(历史街区)与现代宜居的要素区别
一是基本问题。物质方面的街区功能、交通设施、户型、建筑物理等;文化方面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技术方面的材料、设备、规范等;标准方面的市政、交通(条件、行为)、成套率等。
二是协调问题。传统营造由匠师统筹总协调。现代的规划、设计(又分建筑、结构、水、电、暖等多个专业)、材料、施工、设备安装、装潢,还有配套设施、生态环境等,各有专业标准和相应责任。
三是核心问题。社会要素如原住民的定义、家庭结构,经济要素如收入水平、就业能力等。不同层面居民的就业能力、消费水平、生活方式对宜居要求和街区持续活力产生根本影响。
基本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需依据具体对象特点、当地相关条件、当前相应能力等,对目标、策略进行选择。面对同一个对象,有保护、更新、质量安全、使用价值、发展统筹等不同视角,需要相关方之间的统筹协调。
协调问题主要属于专业协作问题,通过改善、创新组织方式,科学设定工作流程、节点和参与专业等即可基本解决。
3
传统民居保护中实现现代宜居的一般选择原则
在表1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表2的一般选择原则。其中加下划线的内容尤为重要、更为困难,当前需要重点关注解决。
▲ 表2 | 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现代宜居的一般选择原则
4
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现代宜居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城市规划领域
首先应明确三个定位:
(1)功能定位。包括其所在街区的居住、旅游等功能的比重、布局,以及与城市的关系。因物、因用、因效制宜,对保护对象分类选择功能。
(2)时代定位。遗存现状是保护的主体,还应统筹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保护,全面地保护、展现历史文化。
(3)社会经济定位。宜居水平、经济能力和就业层次等,是保护街区特色的基础条件、保障街区活力的比较条件和保持街区佳境的竞争条件。
明确三个定位以有的放矢地解决户型类别、道路交通市政等宜居问题。
4.2 建筑设计领域
建筑设计是具体解决传统住宅宜居的关键领域,主要有三个问题:
(1)遗存建筑质量定级。这项工作目前由“保护规划”主要依据遗存风貌完成;实施中执行工程质量标准,因此必须依据遗存工程质量定级。
(2)传承创新定向。传统民居虽然不同于等级文物保护,但保护更新的总体效果应有清晰的传统文脉。
(3)经济政策定位。非等级文物的传统建筑修缮一般都是市场行为,需要相应的经济政策支撑。
4.3 建筑材料领域
需提升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同时保持传统风貌特色。
(1)现代化与时代性。采用清水工艺的建筑围合材料应把现代宜居要求与时代、地域的特点结合好。
(2)结构性与装饰性。材料生产应把握好传统装饰性以传承形象意蕴,同时使材料性能达到宜居要求。
4.4 建筑工艺领域
传统民居的宜居离不开恰当的工艺类型和标准。
(1)工厂与现场。借鉴利用工厂化对传统工艺进行必要的改革,同时改善现场工作条件和环境。
4.5 经济政策领域
不同于单纯性保护,传统民居宜居的经济政策应包括几方面的原则:
(1)功能原则:优先宜居性、经济性,兼顾特殊性、相关性。
(2)业主原则:就近就业优先;文化特色相应,消费特点相应。
5
传统民居宜居的重点问题及其解决导向
综合以上思考形成传统民居保护的完善路径系统,见表3。
该工作需要工程科学基础,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组成和工作深度。 可分三类:保留整治、更新改造、拆除。保留整治为强制性规定;更新改造为指导性内容,留待实施阶段具体确定设计方案;遗存工程质量无法保护的,应尊重客观规律予以拆除。
本文撰稿 : 张泉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15.37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生活圈规划嵌入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120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801151) 【作者简介】 肖作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 韩来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硕士研究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