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将进入规模发展时代
工程总承包将成为重要的商业模式
现在传统建筑业一般采用的是施工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割裂了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如采用装配式建筑更是割裂了制造等重要的环节。这种人为的对产业价值链的分割,使得最终的建筑产品存在管理不精细、浪费严重、成本增高、品质不高、协同困难、后期问题难以定性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居住品质要求的增高,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显得非常必要。而工程总承包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出现的新型产业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科研、设计、制造、供应链、施工、维护等产业的全流程都由一家公司负责,不但消除了协同问题,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全流程都在一个体系内完成,而不是需要不同的主体施加影响。
这种模式就是工业化思维,工业化的优化就是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产品生产周期,可以大规模生产,最大程度降低成本,产品品质可以全程监控等。我们的建筑未来也一定是这种模式,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也是市场的需求。我们把它称之为“消费者最省心的管理模式”,它可以最大程度上解决投资者现实中遇到的诸多烦恼。比如产品品质的烦恼、协调沟通的烦恼、履约能力的烦恼、产品成本的烦恼等。
而房地产现房销售趋势更是推动了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现房销售将使开发商面临巨大压力,尤其对于中小开发商来说,面临的可能是“出局”。所以对房屋建设的速度、品质、资金要求将会更高。这种背景下,工程总承包的优势将会得到充分显现。
数字化水平将成为企业的必备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企业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就是数字化。未来的企业运营,一定是数字化基础之上的精确计算,从而更加科学地、直观地、高效地作出决策。
中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目前还基本处于工业化阶段,这是初级阶段,也是必经的打基础阶段。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数字化技术的探索,在某个细分领域也有成果呈现。但是这些成果能否进入市场、如何落地使用,目前的解决方案不太多,效果也不太好。既然有企业开始探索,这是一件好事,我相信很快将会有重大的数字成果问世,带给装配式建筑行业更多福音。
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要建立在一体化的数字平台基础上,而不是单点技术的突破。既然我们要采用工程总承包,那用数字技术串联整个业务链条则是最快捷的途径。首先是数字化底层技术的研究,需要汇聚海量的数据,搭建一个整体的平台框架,为数字的运行打通路径;第二是数字化设计,要建立以BIM为核心的智能化设计体系,打破传统的出图模式和多人多专业的协同方式,使设计进入三维甚至多维时代;第三是数字化制造,要建立以MES为核心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实现现场的自动化、少人化;最后是数字化项目管理,要建立以PMS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云平台,实现总装的机械化、精确化。
装配式建筑企业要快速建立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突破技术壁垒,充分发挥其技术共享、资源互补、信息共通的特征,构建一整套适应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共同发展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以BIM为核心数据,共享前端数据模型,整合数据接口,主导设计、采购、生产、物流、施工、装修和管理等不同业务板块,通过建筑模型的协同化设计、可视化装配等整合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集成。
经有关专家对近百个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实践与测算,发现当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时,预制率低,预制成本高,现浇成本低;预制率高,预制成本低,现浇成本高。大标准化,重复建设面积大,预制成本低;小标准化,相同户型套数多,预制成本低;构件标准化,构件规格种类少,预制成本低。所以我们得出结论,提高预制率,提高构件标准化和户型标准化程度,就可以将成本降到传统建筑业以下。当然,这是基于科技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成本问题关乎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生死存亡,是一道重要的坎,这道坎迈过去了,前方一片光明,可以迎来行业发展的春天。所以,行业企业应沉下心来,细心研究,真抓实干,通过一点一滴的技术攻关,造出更多品质优、性价比高的房屋产品。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标准化设计
返回版块1181 条内容 · 6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一建考点:建筑实务—装配式建筑来源:平时整理汇编 本合集内容: 1)主要汇总一级建造师 建筑实务科目 书本重难点、常考点、口诀背诵点、数字类型考点、时间汇总考点、案例考点等内容! 2)本合集内容不定期发布。 3)内容有图有文字。 本期主要分享内容: 主要考点一: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通过构件厂预制加工梁、柱、板、阳台、楼梯等构件,运送至工地现场通过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拼装组合式盖楼的建筑(个人参与装配式项目建设的总结定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