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四大地域化建筑风格详解!

四大地域化建筑风格详解!

发布于:2022-11-17 09:14:17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现代主义建筑抽象美 化,高效率原则与传统地方建筑手工技艺,气候适应性,民间艺术等特性的冲突与交融中。

近年来,中国的本土建筑师一直致力于探索" 现代建筑地域化 "的这一命题,通过 回归、寻找 拾取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探求空间与建筑的本质意义。渐渐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现代主义建筑的 地域色彩



01

华北地区
扭院儿
项目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的排子胡同,原本是一座单进四合院。改造的目的是升级现代生活所需的 必要基础设施
将这处曾经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传统小院儿转变为北京内城一处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动场所。
四合院属于华北地区的建筑类型,   四合院以多样化的类型分散于中国各地,明清时期,这种建筑形式逐渐得到完善,后来形成了北京特有的建筑   风格。
  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   卧砖到顶,起脊瓦房。

本案例是基于四合院不改变,注重内部变化的案例 可以看到在本案例中建筑的构造并没有多少变化

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但是在本案例中,不是用青石,而是用了一些白色鹅卵石,增加了院内观赏空间,给人一种简洁,干净的感觉。


扭院是改变原本四合院的 庄重   刻板的印象   营造开放 、活跃的院落生活氛围。
利用起伏的地面连接室内外高差并延伸至房屋内部扭曲成为墙和顶,让内外空间产生新的 动态关联
隐于曲墙之内的是厨房、卫生间、库房等必要的服务性空间;显于曲墙之外的会客、餐饮空间与庭院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室内外地面均采用灰砖铺就,院中原有的一颗山楂树也被保留在扭动的景观之中。
使用空间的模式之间可以扭转,   小院的使用主要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同时也保留了居住的可能性。
四间房屋可被随时租用来进行休闲、会谈、聚会等公共活动;同时也可以做为带有三间卧室的家庭旅舍。
整合式家具用来满足空间场景的这种弹性切换,东西厢房在原有木框架下嵌入了家具盒子。
木质地台暗藏升降桌面,既可作为茶室空间,也可以作为卧室来使用。北侧正房也设有翻床家具墙体和分隔软帘,同样可以满足这种多用需求。
有一定的时代性,把四合院与现代的功能,手法结合起来,呈现处一种美而不是一味的当作“古董”保护起来,重要的是唤起了 空间 以及整个建筑的活力


02

华南地区
黄山东榕温德姆度假酒店
东榕温德姆酒店位于黟县城南,傍边是漳水而成,东接宏村旅游景区,南有西递旅游景区。
设计师在对酒店位置及地域文化深度剖析之后,提出在当地化与体验感相融合的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   当代   传统 之间找到了灵感的最佳契合点。
建筑理念是汲取了 传统徽派村落 ,通过一些围合的庭院,   “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是对   徽派建筑的意境描述。
案例中,   小巧的水系和曲折的廊道,因地制宜形成专属的 空间机理 ,贯通自然生长、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
沿 一面打造“空中徽阁”的同时,沿街面则从徽派建筑语言中提取马头墙元素做成艺术装置,简化线条,形成典雅起伏的建筑外立面造型。   人车在行进过程中可感受到有如村落屋顶的 肌理变化  
而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
  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传统的马头墙依然延续至今,还在使用并应用在建筑设计上,让建筑更具有 空间层次感
登高眺望,高高低低的马头墙在一片屋宇中 错落参差 ,与众多的青瓦小山脊交相辉映,显现出一种建筑所特有韵律美与和谐美来。
在徽派建筑的灵活运用上,现代建筑还增加了玻璃、黑色喷砂不锈钢等,   酒店大堂与客房之间,一座传统徽派古建筑在此复兴,作为风雨连廊连接新与旧、当下与历史。
亭台楼阁、木窗黛瓦,与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现代材料形成鲜明对比。  

建筑外墙并未直接采用大面积白墙,设计师用 竹子 开模、打样,再用水泥纤维和钢筋混凝土预制了一款竹节板。

竹节板干挂在建筑外立面上,凹凸起伏的层次感别有生趣,同时也对建筑起到保温作用。

这是人们所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回到自然中去,去寻找不同的感觉,自我的提高,回到内在的契机,就像中国画一般的徽派小城里,用一座酒店在当代与传统之间找到了灵感的最佳契合点,为向往自然山居与建筑文化的旅人增添了一处最佳目的地。



03  
西南地区
贵州龙塘精准扶贫设计实践
龙塘村位于贵州黔东南雷山县,梯田茶林云雾缭绕,吊脚木楼依崖而落,淳朴的苗人世代居住于此,沿袭着 古朴自然 的生活方式。
现在, 龙塘村被 列入中国传统村,村寨   产业基础薄弱、人口空心化,而逐步走向衰落。
贵州苗寨“龙塘山房”是融创投身美丽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公益实践的首个项目。基于line+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全方位经验,融创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友成基金会共同委托line+,深入龙塘, 重塑村落
该项目建筑面积2400㎡,包括1650㎡的增量建筑置入和750㎡的存量建筑改造,其中增量部分由8幢单体客房及餐厅、悬崖剧场、无边泳池等公区配套组成,配以登山步道建设及局部景观修复。
建筑类型是吊脚楼,属于西南地区。吊脚楼,也叫“   吊楼   ”,为苗族、   布依族   、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   半干栏式   建筑。  
吊脚楼一般以三间四立帖或三间两偏厦为基础,一般分为三层,底层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栏圈,以及用来搁置农具杂物等东西。
   
中层住人,正中间为堂屋,   板壁上安放有祖宗圣灵   的神龛。   神圣的家庭祭祖活动就在堂屋进行,左   右侧房作   为卧室和客房。
  三楼多用半存放粮食和种子     厨房安置在偏厦里。   建筑的空间分割组合,以祖宗圣灵神龛所在的房间为核心,再向外延伸辐射。

在材料上原本基础空间的基本变化不改变,保护传统建筑风貌, 最大化平衡传统建筑与现代需求间的冲突且减少现代材料带来的异质感。 最大化地 保留和利用原有建筑结构与立面材料。

打造的客房的屋子则使用 钢筋混泥土, 客房的建造过程中,轻与重不存在对立,而是互相成就。

因为场地施工难度,客房原计划通过钢结构预制生产实现一种轻盈的未来感,但在极低的造价条件下,通过与当地施工人员沟通,最终还是调整成虽显沉重,但价格便宜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空间划分上,和原来的有所区分,把村民当代生活中需要的现代化厕所、厨房、农具储存等生活功能作为一个空间体块植入原有建筑的架空层及一侧,同时留出部分架空区域,为村民避雨、遮阴、社交、停车等日常需求提供场所。

屋顶空间延续村落风貌增加坡屋顶,同时也提供了通风遮雨的屋顶晾晒区,最后,也希望通过增设太阳能光伏板的方式,为村落带来绿色清洁的能源。

“龙塘山房”和传统吊脚楼一样,生长于山脊上,在化解地势高差的同时形成高低错落、互不干扰视线的房间聚落。选址与风貌保护区相隔却又相互遥望,仿佛是苗寨的过去与未来的遥相呼应。
希望在建造体系和建筑材料的更迭背景下,为苗寨民居做一个更新示范,寻求真实生活新需求与风貌协调的平衡。
同时也希望借助外力的作用为龙塘挖掘文化、振兴工艺、引入产业、搭建平台,帮助其重新焕发内在活力。

04

内蒙古地区
木兰围场
项目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动物繁衍的草原,是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  
作为最天然的建筑原型之一,牧民们建立的一个个圆圆蒙古包,散落在草甸子上,如同被岁月的流水打磨的 卵石 ,千年如斯  
 
建筑风格的灵感来源是   蒙古包   ,属于内蒙古地区的风格,   蒙古包代表性的尖顶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攒尖顶有共同的形式语言。
传统的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
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在本案例中,建筑立面上与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双环万寿亭结合,形成了草原与中原的混血儿,也代表了满蒙汉三族的融合。
突出的石头体块成为远眺景观的远望镜。这种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却凑巧的与项目所在的木兰围场(中国唯一的满蒙自制县)的多民族氛围互为呼应。
 

建筑形象功能就与符号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案建造场所是一片大草原,设计师蒙古包中寻求灵感,其中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却是草原的图腾。

我们以传统的蒙古包为母题,从平面,立面到装饰纹样,向传统精神致敬。

在立面的装饰纹样上,结合了传统蒙古包的纹饰特点,通过粗细不一的木杆件组合,形成了充满特色的花瓣造型屋顶。
室内空间则采用传统蒙古大帐的空间感受为灵感,通过纵横交错的木杆件,重塑蒙古大帐室内,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公共空间的围合性感受。  

通过地域性的传统建筑将其现代化的演绎,形成和谐而又有特色的造型,融入当地环境。

使用当地的材料构建,特地从当地找来了老木梁,老藤条和毛石块形成主要的建筑立面。 最后通过周边环境的构造,在大环境中形成微地形,将建筑锚固入场地中去。  
建筑的主要由中间的双环大厅为核心,放射式连接周边的几个方体空间共同组成。中间的蒙古大帐主要是建筑的公共客厅,同时也提供了社区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二层为孩子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向外突出的几个方体形成了观景窗口,提供了次要的休息空间与场所。
主厅是整个建筑中最为重要的空间,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蒙古大帐,通过内部书架结构的 纵横交错 ,形成了具有符号意义的经纬线,重塑了现代意义的蒙古大帐空间。
通过客厅中心的下沉式座位,一起做活动, 向心式 的设计很好   契合   了这个功能。海德格尔多次提到“伫立于此”,有别于传统建筑的手法,这是一种有外到内的设计手法,使得每一个室内空间都可以充分享受到场地的优势。
厨房设计为开放式的空间,通过一圈环状的灶台组织空间。其正上方为一个圆形的拉膜发光吊顶。这个开放的厨房空间强调 共享协作 的概念,通过开放的姿态邀请使用者共同参与厨艺活动。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了无数动态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分支。   我们今天所见的每一种传统建筑都是难以复刻的创造发明,凝固着前人的 智慧 信仰   映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等意识形态,是历史留给人们的珍贵遗   产,在珍惜的同时,也应该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章
[1]   https://k.sina.cn/article_5776829712_p158536d10027018i9a.htm
[2]徽派建筑_百度百科 (baidu.com)
[3]https://zhuanlan.zhihu.com/p/505454660
[4]黄山东榕温德姆度假酒店——安徽 / 尚希设计-宙书网 (798news.com)
[5]   生长与对话:贵州龙塘精准扶贫设计实践 (huanqiu.com)
图源网络

编辑:   匸?
责编:   桉楠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了无数动态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分支。   我们今天所见的每一种传统建筑都是难以复刻的创造发明,凝固着前人的 智慧 与 信仰 ,   映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等意识形态,是历史留给人们的珍贵遗   产,在珍惜的同时,也应该传承和弘扬。

    2023-02-27 17:24: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板凳
    2022-11-21 10:51: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3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多层厂房建筑设计:Canyon 亚洲工厂泰国分部

设计:Kajima Design Asia Canyon是总部设立在日本的生产扳机式喷雾器和泵式点胶机的制造商。项目位于泰国 Rayong 府的工业区地块上,占地40000㎡,建筑面积9468㎡。距离泰国曼谷两小时车程,是一个集办公、生产和仓储区域于一体的建筑。 工厂的内部采用了混凝土骨架和钢制房顶结构、金属板墙体及房顶这些泰国标准化材料。半透明玻璃钢板被安装在房顶上,用于将自然光引入建筑中,装配区域内通过使用PVC半透明塑料板作为墙面和天花板引入自然光,营造出了柔和的照明氛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