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后张锚固区损坏及注意事项

后张锚固区损坏及注意事项

发布于:2022-11-11 16:14:11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在工程中锚头或齿板压陷、压崩破坏,时有所见。值得注意者,局部受力的锚头或齿板的砼强度和配筋一般地安全储备较小,且由于该局部区内的配筋又较密,砼操作空间又较小,振捣工作又较困难,稍有疏忽,很易出现质量事故,所以在施工中应备加小心。”


摘自《关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架)桥中的若干问题》邵容光(已故)


多年来不断有锚固区破坏情况发生,同时实际工作中,根据桥规局部承压公式验算存在一些疑问,特提出与大家一起交流,如有不当或补充,欢迎讨论。


一、基本概念


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直接施加于构件端部,局部受力极大。该区域不再满足平截面假定(不能用N/A+M/W计算截面应力,破坏模式发生改变),属于应力扰动区


锚固区长度一般为(1~1.2)max(h,bf'),按照区域划分为局部区和总体区。


局部区/Local zone:围绕锚固装置及补强钢筋的混凝土矩形棱柱(或等效矩形棱柱用于圆形或椭圆形锚固),对应桥规5.7;


总体区/General zone:局部区外的锚固区。验算劈裂力、剥裂力和边缘拉力,对应桥规8.2.1~8.2.6。


图片

桥规定义


图片

ACI 318-14定义


二、力学图示


局部区验算局部承压,总体区验算剥裂力,劈裂力、边缘拉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力流迹线桥规宣贯材料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实用角度进行锚固区设计与细化》

佛罗里达交通部 2019


图片

图片

AASHTO 2020


三、局部区-局部承压破坏案例


验算局部承压,对应桥规8.2.1、5.7节。


“套箍”理论认为局部承压区混凝土受力后不断向外膨胀,而周围混凝土起套箍作用,阻止横向膨胀,使其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因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图片


桥规配套的应用指南中有单独算例,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为密集锚,计算底面积Ab存在重叠,规范并未没明确处理措施,对于算法,锚具厂家也有不同取用。锚下局部承压构造尺寸通常也是参考厂家提供手册。

图片

图片

锚具样册2020


图片

图片

厂家算法说明


下面以30m简支变连续小箱梁图为例,分别按照规范及厂家算法进行计算对比。由于为密集锚,相邻局部承压底面积存在重叠,规范未明确算法。参考相关文献(《密布预应力束锚具下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AASHTO2020-5.8.4.4.2条、EN1992-1-1-6.7)取值。


图片

AASHTO2020


图片

图片

EN1992-1-1


图片

砼局部受压时计算底面积Ab确定方法的探讨1995


图片

预应力钢筋束的布置及局部受压计算底面积的研究2009

桥规算法(单段式)


仅考虑锚下螺旋钢筋,圆锚,(感谢成都胡晓提供PTC mathcad计算模板


图片

图片

图片

算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局部承压截面尺寸不满足要求


图片

图片

图片

局部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厂家算法(多段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局部受压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图片

图片

局部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


由上述可知,按照“同心”、“对称”要求,按照规范算法抗压截面及承载力均不能满足要求。按照厂家提供多段式算法,均满足要求,但截面富裕较小,采用大型号密集锚时,可能不能满足。


此外:对于局部抗压计算底面积Ab取值,《密布预应力束锚具下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提出,为考虑中束在相邻束约束作用对抗压的提高,对于作用板间距与作用板长比大于0.5时,仍按照单束计算Ab,此时Ab考虑重叠,这样一来,上述算例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实际上,小箱梁锚下破坏鲜有发生,发生的破坏大多由于施工不规范和钢筋过于密集导致,这给工程师们带来一定困扰,此类问题也可能出现在咨询意见中。


图片

某高速公路小箱梁咨询意见提出局部承压不满足要求


在《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2009)中江苏某设计单位也提出锚下承压计算不过问题,答复为按照04规范5.7.3条及构造保证,但该条在18版新规范中删除,在后张锚固区章节中明确必须满足第5章要求。


图片

图片

答疑汇编答复


图片

04版桥规


图片

18版桥规


如果为了满足规范单段式算法要求,则需加厚腹板,但考虑一直以来使用均无问题,且厂家提供构造尺寸也是通过实际试验而来,具有可信度,在国外规范中也有类似条文。


图片

图片

AASHTO 2020 锚固区责任


图片

图片

图片

《Anchorage Zone Design》局部锚固区责任


锚下局压破坏原因及案例


除锚具厂家自带螺旋筋之外,设计通常还配置了锚下加强钢筋网补强,局部承压强度足够强。但由于施工的不规范和设计细节的缺失(钢筋过于密集,导致混凝土无法振捣密实),也还有存在局部承压破坏的情况。


施工不规范:

①张拉过早,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开始张拉;


②锚下补强钢筋网及螺旋筋未按要求摆放,在阶梯型锚固端及斜交桥中常见,形成了素混凝土承压区,难以抵抗


③由于锚固区钢筋较为密集,混凝土骨料不合格,振捣不充分,极易引发破坏


设计细节缺失:

①锚下补强钢筋图中未示意出厂家配套的螺旋钢筋,经验不足的施工单位遗漏。也未给出钢筋网与螺旋筋冲突处理方式。


图片

阶梯型锚固端钢筋未按要求摆放形成素砼区


②在有多向预应力钢束的区域未充分考虑交叉的影响。例如少支座宽桥端横梁,纵向钢束与横向钢束交叉,横向钢束张拉时,锚固区下方存在纵向预应力孔道,形成孔洞。


图片

多向预应力钢束冲突应充分考虑技术措施


③缺少其他细节设计。


另外,锚垫板刚度影响也不容忽视。垫板的作用是把集中作用力扩散和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中去。垫板的刚度大小直接影响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应力,从而影响受压强度。


图片

螺旋钢筋及补强钢筋网施工不符合要求


图片

图片

设计细节缺失导致锚固区失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斜交空心板阶梯型锚固区

补强钢筋网细节缺失引发锚固区失效(日本某桥)


图片

锚固区钢筋过于密集,混凝土和钢筋粘结失效导致锚固区失效


四、总体区-劈裂、剥裂及边缘拉力破坏案例


总体区劈裂、剥裂及边缘拉力,按照桥规8.2节设计,桥规配套的应用指南均有详细算例,在此不再赘述。仅给出部分破坏案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管道下方受压混凝土过薄


图片

局部力引起顶板裂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局部力引起腹板裂缝及齿块


图片

图片

剥裂力区未配置钢筋引发破坏


五、后张锚固区构造细节案例


图片

后张锚固区细节(美国)


图片

齿块几何尺寸建议


图片

螺旋筋示意


图片

责任明确


图片

锚具尺寸及质量要求

浙江地标《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

六、建议


1、后张锚固区细节设计尽量细致,示意锚下螺旋筋。


2、明确后张法锚固区中局部区锚具厂家责任,详细交底注意事项。


3、按照规范验算后,钢筋不宜布置过多,以免过于密集,混凝土质量无法保证,同时可提出混凝土骨料要求。


4、加强预应力管道定位筋和防崩钢筋细节设计。


5、对于密集型大钢束(15-19以上)布置区(少支座中横梁),应加强局部应力分析并咨询锚具厂家构造经验。


6、加强锚垫板现场质量检验。(参考浙江地标)


推荐资料(点击文字跳转)

OVM后张预应力锚固体系及其设计施工指南

某钢结构夹层后锚固结构设计施工图纸


知识点:后张锚固区损坏及注意事项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74 万条内容 · 153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土木在线招募知识专辑创作者啦!

近年来,“知识”良莠不齐、“专家”资质难辨等问题频频出现,亟待各方力保知识“纯度”,使更多人获益。 作为使用这些知识的人中的一员,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不断改进创造、传递和使用知识的过程。而其中最关键的重要环节,就是能持续提供可复用知识的这批人。 「知识创作者」是由CO土木在线官方推出的泛知识领域创作者知识分享活动,面向建筑、暖通、施工等土木专业的作者,征集洞察总结、工作方法、工具实操等泛知识类内容,并对优质作者进行激励,对优质知识内容进行广泛传播。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